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現在美股該買什麼?高盛美股大研報摘要:三條大主線!

鉅亨網新聞中心


高盛在最新的美股策略更新報告中,強調了三條主線:宏觀環境與聯準會政策、獲利韌性與關稅壓力,以及 AI 驅動的新一輪投資邏輯。高盛預計,標普 500 指數將在 2025 年底達到 6900 點,2026 年進一步上看 7300 點,主要驅動因素為盈利增長和穩定的估值中樞,前瞻本益比約為 22 倍。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圖:REUTERS/TPG)

在宏觀與估值方面,高盛預測每股獲利(EPS)在 2025 年將達到 262 美元,2026 年升至 280 美元。估值水準定在 22 倍前瞻本益比,儘管高於歷史均值,但仍未到達泡沫區間。聯準會的政策路徑預計將在 2025 年 9 月、10 月和 12 月連續降息,至 2026 年末聯邦基金利率降至 3.1% 左右。歷史經驗顯示,只要經濟避免衰退,降息後的 12 個月內,美股大多錄得正回報。


市場結構方面,高盛指出,目前「科技七雄」(Mag 7)市值佔標普 500 的 34%。截至 8 月底,Mag 7 與標普其餘 493 檔股票的年初至今漲幅均為 11%。然而,科技七雄的前瞻本益比約為 30 倍,其餘標的則約為 20 倍,市場集中度的提升可能導致「漲少數、跌多數」的風險。

七雄包含:蘋果 (AAPL-US)、輝達 (NVDA-US)、微軟 (MSFT-US)、亞馬遜 (AMZN-US)、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GOOGL-US)、臉書母公司 Meta (META-US)、特斯拉 (TSLA-US)

在獲利、關稅與利潤率方面,預計 2025 年的獲利成長率為 7%,2026 年將加速至 14%。美國整體有效關稅率升至 17%,創數十年新高,許多企業計劃透過供應鏈轉移或漲價來對沖關稅壓力。儘管標普 500 淨利率已達到 12%(1990 年僅為 5%),但推動利潤率提升的結構性紅利正在消退,未來更多依賴 AI 帶來的效率提升。

高盛將 AI 投資邏輯拆解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英偉達等半導體核心供應商;第二階段是基礎設施建設,預計超大規模雲廠商的資本開支在 2025 年將達到 4320 億美元;第三階段是收入受益者,包括軟體和平台類公司,如甲骨文 (ORCL-US)、微軟、Palantir (PLTR-US)、META;第四階段是全行業生產率的第四階段。

目前,標普 500 企業中有 58% 在財報電話會上提到 AI,但僅有 9% 實際應用。高盛估算,AI 自動化可為企業帶來 20% 至 30% 的長期 EPS 提升,尤其在科技、醫療和工業領域。

在部位與資金流動方面,投資者情緒略低於中性,投機交易活躍度顯著上升,歷史上通常意味著中期回報趨弱。共同基金普遍低配科技七雄(約 - 800 基點),而對沖基金則將這些龍頭作為核心持股。

全球市場方面,美股佔全球股市總市值的 65%。今年以來,美股上漲 11%,歐洲和日本各上漲 11% 和 12%,亞洲(除日本)上漲 19%。美股的前瞻本益比為 22 倍,顯著高於歐洲和日本的 15 倍,ROE 約 21%,遠超全球平均。

高盛總結認為,隨著聯準會進入降息週期,風險資產將會受益。短期內獲利具備韌性,但關稅和利潤率壓力需密切關注。 AI 仍在早期階段,長期潛力巨大。資金尚未極度樂觀,具備再加倉空間。儘管美股估值較高,但在 ROE 優勢明顯的情況下,仍被認為是合理的投資選擇。

高盛建議投資人繼續配置優質大盤股、AI 受益者和具備定價權的企業,同時警惕市場集中度過高可能帶來的波動風險。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