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美股科技股漲勢過猛 投資人紛紛布局避險策略

鉅亨網編譯劉祥航 綜合報導


儘管人工智慧的樂觀前景及聯準會降息預期,持續推動科技股上揚,那斯達克 100 指數已連續 5 個月走高,並在 9 月幾乎每日上漲。其中,基礎設施軟體巨頭甲骨文 (ORCL-US) 股價周三 (10 日) 飆升 36%,創下 1992 年以來最大漲幅,顯示市場對科技板塊的熱情。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美股科技股漲勢過猛 投資人紛紛布局避險策略(圖:shutterstock)

然而,這波強勁漲勢也促使部分投資人開始布局避險,以預防市場動能可能減弱,顯示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日益加劇。


面對科技股的豐厚漲幅,一些投資人正透過買入看跌期權來保護其今年的收益。衡量在未來 1 個月內對沖追蹤那斯達克 100 指數的最大 ETF——Invesco QQQ Trust ETF 下跌 10% 的成本,已達到 2022 年以來最高。

法國巴黎銀行 (BNP Paribas SA) 美國股票和衍生品策略主管 Greg Boutle 指出,「市場正處於高點,波動性處於低點,我認為有許多簡單的理由可以解釋為何應該進行避險。」他並補充說,9 月在季節性上往往表現較弱。

這種避險情緒反映了市場在未來 1 個月一系列關鍵事件前不斷升級的不安,包括 9 月 17 日的聯準會利率決策以及即將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報告。野村控股 (Nomura Holdings Inc.) 跨資產策略師 Charlie McElligott 表示,鑑於對高成長科技股的曝險已相當「富饒」,這些股票漲得愈高,投資人就愈需要對沖所謂的「尾部事件」——即市場潛在的崩盤。這種趨勢正推高 QQQ 的 put-to-call skew(認售 - 認購期權偏斜),在近期數據中,此類偏斜僅在 8% 的時間內更高。

此外,這種緊張感不僅限於大型科技股。儘管波動率指數 (VIX Index) 徘徊在 16 以下,未發出警報,但市場的謹慎情緒已顯而易見。例如,周二一位交易員支付約 930 萬美元,買入 SPDR 標普 500 ETF 信託的看跌期權,如果標普 500 指數在 9 月 19 日前下跌 3.6%,這一部位將獲利。周一,另一位投資人則以 1340 萬美元買入了一項長期避險工具,以應對標普 500 指數在 2026 年 12 月前可能發生的 58% 崩盤。

Susquehanna International Group 衍生品策略共同主管 Christopher Jacobson 指出,這些避險措施很可能是為了保護多頭股票投資組合免受潛在的市場下跌影響。他也澄清,put-to-call 偏斜衡量的是認售期權相對於認購期權的成本,而非投資人實際支付的下行保護價格,後者其實低於貿易戰不確定性高峰時的水準。

從歷史數據來看,這些避險動作不無道理,因為 9 月通常是股市表現不佳的月份。根據美國銀行數據,自 1927 年以來,股市在 9 月下跌的機率高達 56%,是所有月份中最高的。

Boutle 將當前的股市狀況與 2019 年進行比較,當時上半年強勁的漲勢在聯準會降息後,於下半年出現局部疲軟。他建議客戶買入針對標普 500 指數 5% 跌幅的保護,同時賣出他認為不太可能實現的更深度下跌保險。Boutle 強調:「我們真正專注於淺層避險,而非那些風險較大的『極端』避險。」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