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川普關稅真能換來美國製造?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國總統川普為關稅給出了一個理由:保護美國製造商免受進口產品大量湧入造成的衝擊。是經濟學家認為,關稅能否幫助美國實現目標還是未知數。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川普關稅真能換來美國製造?(圖:Shutterstock)

一些人懷疑關稅水平是否高到足以遏制外國商品的流入,而另一些人則指出,上述關稅附帶了大量豁免條款。


川普近日表示,計劃對任何品牌藥或專利藥徵收 100% 的關稅,除非相關公司在美國建廠。他還稱,從美國境外引進的大型卡車將被徵收 25% 的關稅,某些家居用品也將被加徵 50% 的關稅。

理論上,這個思路說得通:關稅使海外商品對美國消費者而言更加昂貴,而價格上漲應會抑制消費者需求,使美國生產商更容易參與競爭。這一直是川普全面加徵關稅舉措的主要理論依據。

很多人質疑,這些舉措是否達到了預期目的:讓近幾十年來已大量轉移到海外的製造業崗位回流?

實際上,川普關稅政策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美國政府已允許企業通過一些途徑規避針對特定產業的關稅。

經濟學家表示,從過去的經驗來看,現實情況可能不會引發川普希望看到的大規模的「美國製造」。

Capital Economics 經濟學家 Neil Shearing 表示,「川普政府或許能指著一些在美國的投資,並聲稱這是關稅帶來的結果,」「但我認為這些關稅對宏觀經濟還是沒有實質性影響。」

由於美國勞動力成本高昂,對廚櫃、浴室櫃和其他類似產品徵收 50% 的關稅可能仍不足以將生產帶回美國。(軟質家具的關稅僅為 30%。)

還有,專利藥的生產具有資本密集型特點,對其徵收 100% 的關稅,理論上足以促使企業在美國生產。但許多跨國公司——從強生公司 (Johnson & Johnson),到輝瑞公司 (Pfizer)、默克 (Merck)——已經在美國設廠,因此可能符合豁免條件。

然而許多專利藥來自歐盟,而歐盟已與美國達成協議,將對該集團商品的關稅上限定為 15%。

與此同時,美國約 78% 的大型卡車從墨西哥進口,15% 從加拿大進口。根據川普 1.0 政府期間達成的《美墨加協定》(USMCA),來自這兩個國家的、能夠證明主要包含美國成分的商品,基本上完全免徵關稅。

到目前為止,由於《美墨加協定》的存在,許多從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口的汽車、汽車零部件表面看來免於被徵收 25% 的關稅。(不過,來自這些國家的鋼鐵和鋁仍需繳納 50% 的關稅,這是川普早期金屬關稅的遺留問題。)

Oxford Economics 經濟學家 Ryan Sweet 指出,由於這些豁免,關稅的效果將大打折扣,其影響將小於表面上看起來的程度。

凱投宏觀的經濟學家表示,以 2024 年的進口水平計算,如果川普對所有進口藥品實施 100% 關稅,那麼所有商品的平均關稅可能會從 18% 升至 26%。

但由於川普的關稅不適用於仿制藥,關稅的整體增幅很可能不會那麼大。仿制藥僅佔藥品支出的 10%,但按數量計算佔美國藥品消費量的 90%。

而對在美國設立工廠的企業給予的豁免可能影響更大。而且,即使關稅水平高到足以改變外國商品的流動,相關影響可能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顯現,因為進口商今年早些時候為應對潛在的關稅囤積了大量庫存。

當然,對一些公司來說,新關稅仍可能帶來痛苦的調整。例如,許多專利藥無法用仿制藥替代,因此該行業許多關稅的成本將主要由美國的醫院、保險公司和患者承擔。

根據美國商務部下屬經濟分析局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近日數據,截至 6 月,製造業在美國 GDP 中的佔比降至 9.4%,相比之下 2024 年底時為 9.7%。

那些需要原材料的美國製造商,現在面臨從金屬到電子產品等一系列零部件價格上漲的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是關稅影響所致。例如,據美國商務部,目前美國鋼材價格為每噸 960 美元,而世界平均價格為 440 美元。就某些商品而言,轉換到國內供應商並不現實。

近幾十年來,美國製造業在 GDP 中占比一直在下降。美國進步政策研究所 (Progressive Policy Institute) 分析師表示,「現在這種下降趨勢可能正在加速,因為在美國製造東西的成本增加了太多。」

因此,川普關稅能否換來「美國製造」,最終結果可能與川普的期望背道而馳。

文章標籤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