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黃金飆破4000美元 三年多頭行情是泡沫還是新常態?

鉅亨網編譯余曉惠


黃金周三 (8 日) 突破每盎司 4000 美元,創下新里程碑,是過去三年多頭行情中的又一座高峰。這波漲勢不僅讓堅定的懷疑論者顏面掃地,也讓一直有準確預測金價漲跌歷史的分析模型失靈。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黃金飆破4000美元 三年多頭行情是泡沫還是新常態? (圖:Shutterstock)

彭博從五個面向,說明黃金重回全球貨幣體系核心舞台的歷程。


疫情轉折點

黃金在本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都為投資人與央行所冷落,但 Covid-19 疫情引發恐慌之後,黃金的轉折點也跟著出現:當時金價首次突破每盎司 2000 美元。後來爆發的俄烏戰爭,再次推動金價上漲,而且在世界各國央行與中國投資人聯手推升之下,黃金在 2024 全年的漲幅放大到 27%。

直到川普今年重返白宮之後,金價更在 3 月強勢突破 3000 美元大關。

最新這波猛烈的漲勢中,幾乎所有總經因素都為黃金的多頭走勢增添柴火,包括美國政府關門危機、美元走弱、聯準會 (Fed) 獨立性面臨挑戰等。

創下通膨調整後歷史新高

黃金在 9 月也突破了 45 年前創下的通膨調整後高點:金價曾在 1980 年 1 月觸頂,達到每盎司 850 美元,當時美國正深陷貨幣崩跌、通膨飆升與經濟衰退,時任美國總統的卡特 (Jimmy Carter) 因伊朗人質危機凍結伊朗資產,導致部分外國央行開始減持美元資產、轉向黃金

有一些多頭派人士認為,現今環境與當年隱約有相似之處。

比重超越美債

在這波黃金多頭行情中,全球央行是推動漲勢的主力,買入規模之大,讓分析師與交易員不得不重新建立追蹤模型。

央行買進黃金的動機在於分散美元風險,以防止資產遭到敵對國家凍結。雖然黃金可能不會完全回到全球貨幣體系的核心地位,但黃金的市值,幾乎已經超越非美央行外匯存底中持有的美國公債規模。

在全球外匯存底中,黃金占比仍低於所有美元計價債券加總的金額,儘管如此,在今年稍早,黃金已超越歐元,成為全球央行儲備中的第二大資產。

美國同樣從這波漲勢中受惠——美國官方黃金持有量的市值在 9 月突破 1 兆美元,為政府帳面價值的 90 倍以上。

中國買盤降溫,漲勢主力轉向西方

如同 2024 年初,來自中國的買盤在今年前四個月成為金價的重要推力。川普的關稅計畫擾亂全球市場,也在中國掀起新一波避險需求。

衡量中國買盤力道的「上海溢價」——即倫敦現貨黃金與中國交易所價格之差——顯示今年稍早的中國買盤依然強勁,但最近幾個月以來,中國金價卻跌破倫敦基準價,顯示西方投資人正成為新一輪漲勢的主力。

中國市場在「黃金周」假期後的周四重新開盤,交易員正關注中國投資人是否會對 4000 美元以上的金價買單。

資金湧入黃金 ETF

對西方投資人而言,無論是散戶還是機構,持有黃金最常見的方式之一就是透過黃金 ETF。當投資者買入 ETF 股份時,基金需同步購買等值實體黃金,因而推動金價上漲。

黃金 ETF 的持倉量在疫情期間飆至新高,之後因獲利了結而下滑。不過自 2024 年年中起,資金重新流入,截至目前已有超過 1600 萬盎司黃金湧入 ETF。儘管如此,持倉量距離疫情高峰仍有一段距離,這對多頭來說是個樂觀訊號,代表還有上漲空間。

Saxo Bank 大宗商品策略師 Ole Hansen 說:「金價突破 4000 美元,不僅是利率預期或美元走弱的結果,而是反映投資心理與全球資本流動的深層轉變。制裁、資產凍結與財政永續性的疑慮,正推動機構與主權投資人轉向金融體系之外的有形資產。」

(本文不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文章標籤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