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摩根大通揭AI投資熱潮「最大隱憂」

鉅亨網編譯陳又嘉

據《Business Insider》周三 (12 日) 報導,摩根大通 (JPMorgan) 分析師認為人工智慧 (AI) 熱潮最壞情境,包括債務纏身、投資人恐慌,以及大量企業破產。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摩根大通揭AI投資熱潮「最大隱憂」(圖:Shutterstock)

摩根大通在最近給客戶的報告中表示,他們對當前 AI 交易的「最大擔憂」,是這波 AI 狂熱最終重演 1990 年代末的網路泡沫時期,當時企業大舉投資電信與光纖網路建設,但最終營收增長無法支撐龐大的資本支出。


分析師在周一的報告中指出,「我們最大的恐懼,是重演當年的電信與光纖建設經驗,當時的營收曲線遠低於投資預期,導致許多較弱的電信公司接連倒閉。」

在網路泡沫期間,許多「新時代」電信公司為了建設光纖網路而背上巨額債務,期望這些網路能支撐爆炸性的網路流量。然而,問題很快浮現。

摩根大通指出,網路普及的速度比預期慢得多,電信公司花了「更長的時間」才能回收投資,且融資成本也上升。

報告寫道,「當時有大量資金投入,但對實際採用曲線的發展缺乏清楚認識。而這正與今日 AI 投資的狀況類似。」

隨著弱勢的網路公司接連倒閉,市場開始質疑光纖網路的實際需求。隨後,價格開始下跌、需求不如預期。當時多數家庭仍使用銅線網路、連線速度緩慢。企業用戶的網路採用率也不如預期,造成光纖產能過剩,壓垮價格。

分析師指出,「儘管對資料中心運算能力的需求可能呈指數級成長,但競爭與效率的限制可能使營收無法同步跟上。」

此外,分析師指出,「許多光纖電信公司當時透過交換光纖路線來擴張網路覆蓋,在自己已鋪設光纖的地區,用以交換其他業者在不同地區的光纖路線。」

這種做法與當前 AI 領域中各大公司間錯綜複雜的交易情況相似,例如 OpenAI 與輝達 (Nvidia)(NVDA-US) 之間的合作。

摩根大通回顧指出,「當投資人發現這些網路建設商其實主要透過無現金交易彼此買賣庫存時,恐慌開始蔓延。這些無現金交換最終拖垮了財務較弱的公司,引發破產,最終導致整個產業崩潰。」

不過,該行也強調,AI 股票與當年網路泡沫時期的公司仍有顯著不同。首先,如今的超大規模雲端服務業者 (hyperscalers) 能創造「龐大的自由現金流」,財務狀況遠優於 1990 年代那些過度舉債的弱勢公司。

摩根大通表示,「無論結果如何,AI 領域仍將出現幾個驚人成功者,但同時也會有同樣驚人的輸家,畢竟這是一個資本龐大、贏家全拿的生態系。」

近期市場對 AI 投資的疑慮升高,上周科技股遭遇猛烈拋售。由於 AI 投資支出龐大,獲利模式尚不明確,估值過高問題已成為投資人關注焦點。


文章標籤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