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
《彭博》週五 (9 日) 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對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正對全球民生供應鏈帶來新一波衝擊。全球最大紙漿出口商、巴西的 Suzano SA 日前警告,出口美國的漂白闊葉紙漿出貨量因關稅措施大幅減少,恐再度影響衛生紙等生活必需品的供應穩定。
台灣政經
經濟部長郭智輝於今 (10) 日出發前往美國,共同出席美國商務部於華府舉行的「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SelectUSA Investment Summit),並於結束華府相關活動後轉往德州,推動與德州的經貿投資合作關係,及參加環球晶圓 (6488-TW) 訂於 15 日舉行的新廠落成典禮。
根據《CNBC》周五 (9 日) 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商品加徵超過 145% 高關稅的措施正式生效,首批受影響的貨櫃船已陸續抵達美國洛杉磯和長灘兩大港口。根據 MarineTraffic 數據,已有 7 艘從中國出發的貨船停靠美國港口,另有 5 艘貨船即將抵達,總計超過 12,000 個貨櫃正面臨高額關稅。
台灣政經
經濟部長郭智輝今 (9) 日出席 2025 年生策年會,指出美國對等關稅可能對六大產業造成影響,特別是毛利率較低且庫存去化進度落後的傳統產業,受關稅衝擊較大。除台灣本地,產地在中國、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國的台商,亦受到關稅影響。政府除組成談判小組與美方談判,在對內提出產業支持計畫,他並強調分散生產基地,打造「非紅供應鏈」重要性;醫療生技產業的因應策略包含鼓勵「在台研發、赴美生產」,或採併購、投資等方式。
《路透》周三 (7 日) 報導,美國針對中國轉進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與泰國的太陽能面板生產線祭出高額關稅後,中資企業迅速轉向印尼與寮國設廠,並成功在美國市場取得立足點,重塑全球太陽能供應鏈格局。根據《路透》報導與美國貿易數據,印尼與寮國在美國太陽能模組市場的合計市占率,從 2023 年不到 1%,在 2024 年 11 月第二輪關稅後的三個月內飆升至 29%。
根據《CNBC》周二 (6 日) 報導,川普政府自 4 月對中國商品實施 145% 高額關稅後,美國不僅進口量重挫,出口貨運也出現全面性下滑,特別是對中國與亞洲市場的貨流幾乎全面受阻,農業、零售與航運產業正陷入供應鏈雙重打擊。多數港口出口量大減 農產品成重災區根據貨運追蹤平台 Vizion 的最新數據,美國多數港口出口量普遍下滑。
英國與印度周二 (6 日) 達成一項重大自由貿易協定(FTA),降低雙邊多項關稅,並拓展服務市場准入。這是自英國脫歐後最具分量的雙邊貿易協議之一,也是在美國總統川普擴大關稅政策、全球貿易秩序動盪之際,雙方搶先布局經濟安全與供應鏈多元化的重要一步。
蘋果 (AAPL-US) 將於周四 (5/1) 美股盤後公布最新財報,不過比起 iPhone 銷量或 Mac 出貨預測,市場更矚目的是執行長庫克 (Tim Cook) 是否首度公開回應川普新一輪關稅政策,以及蘋果如何因應供應鏈與成本壓力。蘋果是受川普關稅波及程度最高的美國企業之一,約四分之三的營收來自 iPhone、Mac、Apple Watch 等實體硬體產品,且大多在中國或亞洲生產。
美國白宮周二 (29 日) 證實,總統川普將簽署行政命令,調整汽車關稅政策,以減輕對汽車產業的衝擊。此舉是在美國主要車商及產業團體施壓後作出的妥協。目前,美國對進口汽車維持 25% 的關稅,但新措施將防止其他關稅「疊加」施加於同一車輛或零件上。
國際政經
路透周二 (29 日) 引述知情人士消息報導,印度正積極推動與美國達成新的貿易協議,並罕見提出願對美方提供「前瞻最惠國待遇」(forward most-favoured-nation clause),作為談判的誘因,期望未來不論與其他國家協議如何,美國始終能享有最優待遇。
美股雷達
蘋果 (AAPL-US) 將於本周四 (5/1) 美股盤後公布最新一季財報,市場預期,受惠於 iPad 與服務業務需求強勁,蘋果第二季 (1 至 3 月期間) 營收將成長 4.2%,與前一季成長幅度相當。根據分析師預估,iPad 銷售在第二季將年增 9.1%,而服務業務,包括 Apple Music、iCloud 與 App Store 等,則有望成長 11.8%,繼續穩居公司第二大營收來源,僅次於 iPhone。
台股新聞
在全球貿易壁壘升溫、供應鏈持續重組的背景下,網通產業依然展現出其強大的韌性與創新能力,尤其在美中貿易戰等貿易壁壘影響下,網通企業不僅加速了技術創新,還迅速調整了全球供應鏈,靈活布局產地、強化光學互連技術與 FWA 部署,成功因應美中貿易挑戰,搶攻北美高階市場需求。
美股雷達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周四 (24 日) 在最新產業調查報告中指出,蘋果 (AAPL-US) 計劃自 2025 年下半年起,針對多款 iPhone 17 系列機型導入 12GB DRAM(動態記憶體) 規格,較原先市場預期更為積極,主要受惠供應商為美光 (MU-US) 與 SK 海力士。
美股雷達
全球最大民生消費品製造商寶僑 (Procter & Gamble, P&G) 周四 (24 日) 美股盤前公布 2025 會計年度第三季 (截至 3/31) 財報,該公司下修本會計年度的營收與獲利預期,反映出美中貿易戰加劇與消費者支出下滑正對企業造成實質衝擊。
國際政經
為擺脫對石油的依賴並實現經濟多元化,沙烏地阿拉伯正積極投資礦產資源的勘探與開發,盼成為世界礦產中心,並與印尼簽屬初步協議,建立戰略夥伴關係,重塑全球礦產供應鏈。沙烏地阿拉伯與印尼簽署初步協議,旨在擴大兩國在採礦與礦產領域的合作,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內容涵蓋礦產勘探、開採、加工及永續採礦技術共享等領域,這項措施或將重塑全球礦產供應鏈,並深化海灣地區與亞洲的投資連結。
歐亞股
德國航運巨擘赫伯羅德 (Hapag-Lloyd) 周三 (23 日) 表示,受到中美貿易衝突影響,該公司約有三成原定從中國出口至美國的貨運訂單遭客戶取消。該公司發言人指出,這些變動反映出企業對當前中美貿易局勢的高度戒慎。赫伯羅德補充說,隨著中國出口量下滑,來自泰國、柬埔寨與越南的貨運需求則「大幅上升」,顯示企業正在調整供應鏈,尋求避開美方對中商品的高額關稅。
美股雷達
舒潔紙巾製造商金佰利克拉克 (Kimberly-Clark)(KMB-US) 警告,美國總統川普的大範圍貿易關稅將推高其供應鏈成本,該公司周二 (22 日) 大幅下修全年獲利預期。該公司目前預計 2025 年調整後每股獲利將按固定匯率計算將持平或為正值,先前預期的獲利成長率將達到中高個位數百分比範圍。
美股雷達
蘋果 (AAPL-US) 不可能一夜之間就在美國生產 iPhone 來安撫川普政府。此外,轉移供應鏈也會為消費者帶來成本。英特爾 (INTC-US) 前執行長基辛格 (Pat Gelsinger) 表示:「實際情況是,你須先開始在某個地方建設廠房,然後在其附近建立塑膠公司,然後是電阻器公司,然後是顯示器公司。
大陸政經
據《CBS》報導,由於對中國商品加徵的巨額關稅可能導致供應鏈緊張,美國川普政府官員已開始討論成立一個工作組,以應對與北京談判若未取得突破時可能出現的緊急狀況。據報導,雖然具體細節尚未最終確定,但這一工作組可能包括副總統萬斯、財政部長貝森特、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哈西特、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米蘭以及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
台股新聞
超微 (AMD-US) 執行長蘇姿丰今 (15) 日現身台大出席演講,會前受訪指出,昨天去新竹與台積電在內等多位重要夥伴會面,雙方已合作相當長的的時間,超微首款 2 奈米晶片已取得重要里程碑,新一代伺服器 CPU Venice 非常成功,感謝台積電 (2330-TW)(TSM-US) 董事長魏哲家與其團隊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