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藥
美股雷達
美國生技公司 Monte Rosa Therapeutics (GLUE-US) 周一 (28 日) 表示,瑞士製藥巨頭諾華將向該公司支付 1.5 億美元預付款,以獲得開發、製造和銷售某些候選藥物的全球授權許可。該協議涵蓋一類名為「分子膠降解劑」的藥物,其目標是與某些現有藥物難以治療的疾病相關的異常蛋白質功能。
台股新聞
〈電價即將調漲 能源股有望受惠〉台電電價費率審議會最晚將在 9 月 30 日召開,預計本次工業用電漲幅將高達 14%,民生用電則是維持凍漲不變,預計從 10 月 16 日開始實施,具體決定將由審議委員會在會議中確定,台電多年來的虧損與國際能源價格上升壓力,累計至去年虧損已達 3820 億元,這次調漲預估可增加 900 億元收入,但仍無法完全填補財務缺口。
歐亞股
日本股市周四 (11 日) 收高,日經指數首度突破 42000 點,連 3 天創歷史新高,受到蘋果供應鏈以及對企業獲利樂觀情緒的提振。日經指數周四上漲 392.03 點或 0.94%,收在 42224.02 點。東證指數收盤上漲 19.97 點或 0.69%,至 2929.17 點。
美股雷達
根據藥物省錢公司 GoodRx 的數據,自 2014 年以來,美國處方藥的成本增加 37%,遠超過通膨率。雖然今年物價漲速放緩,但高昂的藥價仍然提高了消費者的自付費用。平均每名美國人每張處方藥自付 16.26 美元。GoodRx 研究總監 Tori Marsh 表示:「當價格上漲時,最終會轉嫁給消費者,特別是那些購買高免賠額保險或無保險的人,以及自付費用較高的人。
美股雷達
過去一年,醫藥投資產業的股票出現了巨大波動,其中一個領域特別引人注目:減肥藥,其中諾和諾德和禮來漲幅最龐大,但《南方公園》魔咒恐發威,股價面臨修正。自 2022 年底以來,減肥藥市場蓬勃發展,其大規模增長的潛力讓領先市場競爭的兩家製造商股票大幅上漲:Ozempic 和 Wegovy 的生產商諾和諾德 (NVO-US) ,以及生產 Mounjaro 和 Zepbound 的禮來公司 (LLY-US),這兩檔股票今年迄今的漲幅均已創 1997 年以來的最大漲幅。
美股雷達
製藥公司阿斯特捷利康 (AZN-US) 周二 (21 日) 表示,計劃到 2030 年將總收入增加到 800 億美元,比 2023 年的 458 億美元成長 75%。阿斯特捷利康財務長薩琳 (Aradhana Sarin) 表示:「由於我們如今的投資組合以及其廣度和規模,我們對 800 億美元的目標充滿信心。
美股雷達
必治妥施貴寶 (BMY-US) 周四 (25 日) 公布第 1 季虧損,因其最近收購 Karuna Therapeutics、RayzeBio 和 Mirati Therapeutics 相關費用抵消了 5% 的營收成長。這家總部位於新澤西州的製藥商每股虧損 4.40 美元,其中包括收購的研發費用。
美股雷達
藥明生物和藥明康德周四 (7 日) 股價均暴跌,係因美國參議院聽證會周三批准《生物安全法案》,可能禁止中國生物技術公司參與聯邦交易,並切斷該公司營收半數以上的市場。藥明康德 (603259-SHA) 在上海股市下跌 10%,觸及盤中熔斷,在香港股市 (02359-HK),其股價下跌近 18%;姊妹公司藥明生物 (02269-HK) 股價也下跌超過 20 %,成為恆指最大拖累。
台股新聞
東洋 (4105-TW) 今 (21) 日宣布,自主開發治療革蘭氏陰性菌新藥「Polymyxin B 國產新療效、新使用途徑新藥」通過食藥署核可、取得藥證,預計 12 月上市投入臨床,搶攻一年 54 億元後線抗生素治療市場商機。抗生素抗藥性是醫界長期關注問題,根據衛福部疾管署去年統計資料顯示,台灣部分菌株呈現抗藥性比例已達 90%,若抗藥性問題未能及時控制,2050 年台灣每年恐將有 3.3 萬人因抗藥性細菌感染導致死亡。
美股雷達
禮來 (Eli Lilly & Co.) 持續強勁的股價紀錄讓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思考,其是否會成為「美股科技七雄」(Magnificent Seven) 之外第一家市值達到 1 兆美元的美國公司。根據外媒估算,分析師們周五 (16 日) 將這家減肥製藥公司的股票目標價上調至華爾街最高水準,這將讓該公司的市值達到約 9,000 億美元。
台股新聞
東洋 (4105-TW) 今 (16) 日公告自結數,在 Lipo-AB 銷售分潤挹注下,以及多項癌症用藥持續出貨,1 月稅後純益較前一月轉盈、較去年同期倍增,來到 1.77 億元,每股純益 0.71 元。東洋 1 月合併營收 6.01 億元,月增 24.53%、年增 50.29%;營益率 37.15%,月增 25.13 個百分點、年增 13.36 個百分點;稅前盈餘 2.42 億元,較去年 12 月虧轉盈、年增 133.56%;稅後純益 1.77 億元,較去年 12 月虧轉盈、年增 113.18%,每股純益 0.71 元。
台股新聞
健喬 (4114-TW) 受惠呼吸道、心血管及泌尿道三大治療領域處方用藥需求明顯增加,帶動元月營收一舉突破 5 億元、達 5.81 億元,創歷史新高,月增 34%、年增 38%。公司說明,由於時序進入冬季流感高峰,流感病毒、新冠肺炎雙重夾擊,元月合併營收中,呼吸道藥品需求強勁,其中愛克痰顆粒及發泡錠業績月增及年增皆 50% 以上、鼻噴產品業績月增 31%、年增 108%。
台股新聞
藥華藥 (6446-TW) 今 (6) 日公告營收,由於旗下罕見血癌新藥 Ropeg 未出貨至歐洲以及美國保險制度影響,1 月營收 5.08 億元,月減 24.75%,不過在美國銷售持續成長下,年增幅仍達 118.44%。藥華藥表示,美國新團隊加入後,以數位化 AI 大數據導向的銷售策略,加上 NCCN 治療指南推薦加持,推動 Ropeg 在美國銷售針數有雙位數成長。
台股新聞
東洋 (4105-TW) 持續建構膽道癌藥物領域完整產品線,自日本引進代理的化療口服藥物 TS-1,用來治療膽道癌復發或晚期膽道癌,獲得健保署核准於今年 2 月起納入健保給付藥物。總經理侯靜蘭指出,為滿足膽道癌患者多元的醫療需求,東洋 2010 年代理日本化療口服藥物 TS-1,至今已與臺大、北榮、長庚等數十家醫學中心等級醫院,在臨床試驗合作超過十年、產出 25 份研究報告,期望建立國人自身醫療數據外,也藉此找出對台灣病患最適切的化療治療指引。
台股新聞
健喬 (4114-TW) 複方鼻噴劑 Dufanas 去年 11 月取得國內健保給付後,看好用藥人數將大幅增加,預估今年銷售量將提升超過 10 倍,2028 年在國內鼻噴劑市占率可達 2 成。健喬舉辦 Launch symposium,邀集包含台灣鼻科醫學會理事長戴志展等國內外鼻科重量級專家學者,共同探討複方鼻噴劑對過敏性鼻炎治療藥物發展。
台股新聞
藥華藥 (6446-TW) 除了既有新藥 Ropeg 銷售外,其他產品線臨床試驗也持續推進,Ropeg 用於治療原發性血小板過多症 (ET) 的三期臨床試驗,最快今年底解盲、公布臨床數據,另外也將搶進細胞治療領域。藥華藥積極將新藥 Ropeg 拓展新適應症,其中,用於原發性血小板過多症 (ET) 的全球三期臨床試驗,去年 10 月完成最後一位病人收案,觀察期與數據分析需要約一年時間,預計今年底、明年初解盲;若數據結果正向,明年第一季提出藥證申請、2025 年取證。
台股新聞
智擎 (4162-TW) 授權夥伴 Ipsen 所申請的胰臟癌新藥安能得 (ONIVYDE) 一線用藥美國藥證,其結果有望在下 (2) 月中旬出爐,若 Ipsen 順利取得美國藥證,將為智擎的歐洲與台灣藥證添翼。智擎旗下胰臟癌新藥安能得一線用藥是治療轉移性胰腺癌,並有歐亞地區權利,其中,台灣是自行申請藥證、歐洲則是由 Servier 公司負責。
台股新聞
昱展新藥 (6785-TW) 今 (24) 日以每股 150 元掛牌上櫃,挾著戒毒癮新藥以 8.62 億美元授權,營運大轉骨,加上臨床試驗持續推進,激勵今日股價跳空開高,最高至 218 元,勁揚逾 4 成,儘管漲幅收斂,但仍站穩 200 元之上。
美股雷達
嬌生公司 (JNJ-US) 周二 (23 日) 公布的第 4 季獲利和營收略高於華爾街預期,該公司製藥和醫療器材業務銷售額大幅成長。嬌生也提供 2024 年全年財測:預計銷售額為 878 至 886 億美元,調整後每股獲利在 10.55 至 10.75 美元間。
台股新聞
製藥廠健喬 (4114-TW) 董事長林智暉今 (17) 日表示,隨著本業持續成長外,過去併購效益逐步顯現,加上策略聯盟取得的品牌藥陸續上市,今年營收、獲利都將持續雙位數成長,並重申 2026 年要達到百億元營收規模、成為區域製藥大型集團。健喬 2023 年全年營收 51.19 億元,年增 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