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
美股雷達
《路透》周一 (25 日) 報導,美國消費品巨頭寶僑 (Procter & Gamble, P&G)(PG-US) 正透過目標百貨 (TGT-US) 通路銷售一款中國製的奢華嬰兒紙尿布品牌「Bumbum」,產品主打蘆薈浸潤與雲朵般柔軟觸感。此舉凸顯寶僑在旗下暢銷品牌幫寶適 (Pampers) 與 Luvs 市場占有率下滑之際,尋求新成長契機的努力。
美股雷達
巴隆周刊 (Barron’s) 周五 (8 日) 報導,美國總統川普點名英特爾 (INTC-US) 執行長陳立武 (Lip-Bu Tan) 應「立即下台」,不只是政治問題,更是美國晶片製造業的關鍵考驗。川普周四要求陳立武立即辭職,似乎和前一日川普盟友、共和黨參議員 Tom Cotton 質疑陳立武與中國企業的深厚關係有關。
國際政經
印度神像 "中國造":莫迪呼籲 "支持國貨" 背後的產業困境近日,印度總理莫迪在古吉拉特邦的政治集會上公開呼籲民眾不買外國商品,甚至直言「連象頭神像都來自海外,小眼睛的連眼睛都睜不開」,這一發言表面上是對「外國商品滲透」的警惕,實則暴露印度製造業難以掩蓋的尷尬現實,也就是從宗教神像到工業材料,印度社會對「中國製造」的依賴遠超過官方表態。
大陸政經
彭博引述消息人士報導,中國官員們正在擬定習近平主導的「中國製造 2025」旗艦政策的未來版本,顯示出在美國總統川普要求將更多工廠遷回美國之際,中方有意繼續牢牢掌控製造業。報導指出,這項未來十年的計畫,將優先發展包括晶片製造設備在內的科技領域,以促進高端科技產品的生產。
根據《華爾街日報》(WSJ)周一 (12 日) 報導,隨著美中貿易局勢變動與川普政府部分關稅政策延續,蘋果 (AAPL-US) 正面臨艱難的成本壓力平衡。知情人士透露,蘋果考慮在今秋推出的新一代 iPhone 17 系列中調升售價,但刻意避免將價格上調歸咎於關稅影響,而是試圖透過新設計與功能升級來合理化調價行動。
中國在 10 年前以「中國製造 2025」為藍圖,大力推動高科技產業發展與產業升級。儘管美國祭出制裁與貿易限制,但許多分析指出,這一計畫已取得顯著進展,甚至有專家認為目標已基本實現。日本名古屋外國語大學教授真家陽一近日受訪指出,儘管在半導體等領域仍有挑戰,但從貿易品類的升級和國際專利申請數量增加等方面來看,或許可以認為到 2025 年邁入世界製造強國行列的目標已基本實現。
A股港股
近年來,地緣政治摩擦日益頻繁,市場不確定性增加,許多半導體廠商開始尋求更具彈性的供應鏈。而為了爭取中國市場,「中國製造」反而變成一種策略,一些歐洲和美國的半導體巨頭紛紛加碼在中國的投資。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巨大吸引力。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隨著西方電動車市場的低迷,中國市場對英飛凌、意法半導體、恩智浦等歐洲主要晶片製造商而言正變得愈來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