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
外匯
在美中貿易關係趨緊的背景下,中國人民銀行周三 (15 日) 透過每日參考匯率 (中間價),強化了其人民幣匯率防禦。央行意外地將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調升至 7.10 元強方,此舉透露出強烈的穩匯率信號。中間價周三報價為 7.0995 元,強於市場密切關注的 7.1 元關口。
大陸政經
渣打集團行政總裁溫拓思 (Bill Winters) 近日再次重申對中國市場的重視與信心,自執掌渣打以來已數度訪華的他在 3 月密集走訪北京、上海、香港、深創圳,考察科技企業、新創企業及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此行更加深渣打深耕中國市場的信心。溫拓思表示,中國新經濟展現的創新活力與快速發展令人振奮,並認為中國政府提振市場信心、促進消費的措施行之有效,經濟韌性十足,今年實現 5% 左右成長目標「很有底氣」。
國際政經
隨著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升高,各國央行正積極調整資產配置,黃金持有量首次超越 美國國債,凸顯美債的風險上升。從美國利用黃金穩定國債市值,到中國系統性推動黃金與人民幣國際化,全球金融格局正在悄然重塑,投資者與國家都在尋求新的避險與盈利策略。統計顯示,今年 9 月,各國央行持有的黃金占比首次超過美國國債,為 1996 年以來首見。
美股雷達
美國總統川普於當地時間週五(10 日)晚間宣布,計畫對中國實施新的 100% 關稅。《巴隆周刊》指出,接下來談判的進展將決定美國國債和股票市場是否會重演四月的劇烈波動。川普在週五中午透過社交平台 Truth Social 暗示,可能對中國擴大稀土出口管制作出回應,並徵收新關稅。
大陸政經
據《彭博》周二 (30 日) 報導,根據國際清算銀行三年一度的最新調查,人民幣全球日交易量激增至 8170 億美元,在全球外匯交易中占比從 2022 年的 7.0% 升至 8.5%,與排名第四的英鎊差距大幅縮小。儘管人民幣仍居第五大交易貨幣,但十年來持續成長趨勢明顯。
國際政經
根據 SWIFT 公布的最新國際貨幣支付數據中,美元在 2023 年 8 月的國際支付佔比為 46.94%,儘管略有下滑,仍保持全球第一大貨幣的地位。同時,歐元的國際支付佔比達到了 25.6%,自俄烏衝突以來基本上穩定在這一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早在 2021 年 5 月,歐元曾以 39% 的支付佔比反超美元(38.3%),成為全球第一大貨幣,創下十年來的新高。
大陸政經
根據《彭博》報導,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及外匯局周五 (26 日) 發布公告,擴大境外機構投資人進入在岸債券回購市場的範圍,藉此吸引更多國際資金持有以人民幣計價資產,並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依據新規,包括境外央行、主權基金、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等在內的合格投資人,現在可直接在中國境內市場展開債券回購交易。
外匯
美國聯準會 (Fed) 近日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 1 碼至 4%~4.25%,結束長達 9 個月政策靜止期,這是自去年 12 月以來的首次降息。隨著美元利率進入下行通道,加上美元匯率持續貶值,曾被视为「穩賺」的美元理財產品正經歷「高息陷阱」,不少投資者面臨利息縮水與匯率損失雙重打擊,本金甚至出現虧損。
國際政經
《彭博》周二 (23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中國正在推動一項計畫,嘗試成為外國主權黃金儲備的託管方,以強化其在全球黃金市場的地位,並進一步降低對美元及西方金融中心的依賴。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人民銀行透過上海黃金交易所 (SGE) 與友好國家的央行接洽,邀請對方購買黃金並將其存放在中國境內。
國際政經
美國聯準會 (Fed) 周三 (17 日) 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 1 碼至 4%-4.25%,這是 Fed 自 2024 年 12 月以來首次調整貨幣政策,也是繼 2024 年累計降息 4 碼後又一關鍵動作。這一決定立即引發全球市場高度關注,在通膨壓力未消與就業疲軟並存的經濟環境下,為何選擇此時降息?政策外溢效應將如何重塑國際金融市場格局?包括中國在內的主要經濟體又該如何面對新挑戰?Fed 主席鮑爾在記者會上坦言,當前美國經濟正面臨「雙向風險」,一方面 8 月非農就業人數僅新增 2.2 萬人,遠低於預期的 7.5 萬人,失業率攀升至 4.3%,較 7 月上升 0.1 個百分點。
大陸政經
美國聯準會本周將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 25 個基點,至 4.00% 至 4.25%。市場預期中的事件發生,在全球金融市場激起千層浪。消息公布後,美股短線拉升,標普 500 房地產板塊、金融板塊上漲明顯。美元指數直線跳水,跌至 2022 年 2 月以來最低水平。
外匯
據《路透》周四 (18 日) 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 表示,他認為中國人民幣的匯率問題對歐洲的影響大於美國,因為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但兌歐元卻貶值。貝森特在西班牙馬德里受訪時指出,美中本周在當地進行貿易及 TikTok 談判後,他強調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正壓低美國的貿易赤字。
國際政經
美國聯準會 (Fed) 周三 (17 日) 宣布降息 1 碼至 4%-4.25%,並暗示今年剩餘時間可能還會再降息兩次,這項消息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廣泛關注,而人民幣匯率在此背景下表現相對穩定。人民幣周四 (18 日) 並未因 Fed 降息大幅波動,兌美元中間價報 7.1085,較前一日下調 72 個基點,當天早上離岸人民幣兌美元走揚,盤中再度升破 7.1 關口。
大陸政經
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周三(17 日)升破 7.10 關口,最高升至 7.0995,為去年 11 月以來首見。此前一天,在岸人民幣兌美元收盤報 7.1163,較上一交易日上漲 65 點,同樣創下去年 11 月 6 日以來日間收盤價新高。截至 17 日上午 11 時 55 分,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報價 7.1036,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報價 7.1079。
大陸政經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分別與歐洲中央銀行、瑞士國家銀行及匈牙利國家銀行續簽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總規模達 5400 億元人民幣。此舉不僅便利雙邊貿易與投資結算,也在「去美元化」浪潮下,向國際貨幣市場釋放多元化的重要政策訊號。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國際清算銀行行長例會期間,與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瑞士央行行長施萊格爾(Martin Schlegel)、以及匈牙利央行行長瓦爾加(Mihály Varga)分別簽署協議,並就國際經濟與金融形勢交換意見。
大陸政經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於本月 7 日發布最新報告《中國人民幣國際化:這次會不同嗎?》,深度分析人民幣國際化推動十五年來的進展與挑戰。報告指出,儘管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與最大貿易國,但人民幣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使用率,仍遠低於其經濟地位。
外匯
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告,近期持續深化與國際夥伴的貨幣金融合作,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公告稱,2025 年 9 月 7 日至 8 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出席國際清算銀行行長例會期間,分別與歐洲中央銀行行長拉加德、瑞士國家銀行行長施萊格爾以及匈牙利國家銀行行長沃爾高會晤,並正式續簽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外匯
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持續上升,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年底是否會繼續走強。專家認為,美元疲軟、A 股上揚及政策利好因素共同推升人民幣,但出口壓力與市場風險仍需留意。截至週五(29 日)收盤,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報 7.133,離岸人民幣盤初一度突破 7.12,雙雙刷新近十個月高點。
中國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今 (29) 日較前一日調升 33 點至 7.103,升值至 2024 年 11 月 6 日以來最高,離岸人民幣兌美元(USDCNH) 現報 7.12,昨日一度強生逾 300 基點至 7.1173 元,創近 10 個月以來新高,且為 2024 年 11 月 6 日以來首度升破 7.12。
外匯
在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於傑克森洞發表評論後美元應聲下跌,人民幣匯率周一 (25 日) 迎來顯著提振,中國人民銀行 (PBOC) 將每日參考匯率上調至 7.1161 兌美元,創下自去年 11 月以來的最強水準。此次中間價調升幅度達 160 個點,是自今年 1 月以來或 7 個月內調升最大的一次,向市場釋放了明確的政策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