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受去年夏天創紀錄高溫天氣影響,日本製作抹茶的原料茶碾茶今年減產,交易價格打破歷史紀錄。加上近年來全球對抹茶需求逐漸增加,業界人士預估,抹茶價格在創下新高後,還會一路飆升。據《路透社》上周五(4 日)報導,京都地區的碾茶產量約佔日本全國總產量四分之一。
隨著美國川普政府將於 7 月 9 日,恢復對超過 50 個經濟體的出口商品課徵高懲罰性關稅,多國貿易夥伴在過去週末都加緊與美方談判,或試圖爭取延長談判期限,但到目前為止,成效仍然非常有限。根據《彭博》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先前已簽署第一批關稅通知信,預計於週一(7 日)發送,首波約涵蓋 12 個國家,但未公開具體國家名單。
台股新聞
《路透》引述《日經新聞》週日(6 日)報導指出,日產汽車(Nissan)正與台灣鴻海 (2317-TW) 科技集團,洽談電動車合作計畫,若成真,有望挽救其位於日本神奈川縣的追濱工廠免於關閉。根據《路透》報導,日產位於神奈川縣的追濱工廠現有約 3,900 名員工,一直是陷入困境的日產重組計劃的潛在整合目標,但若在該其閒置的裝配線上生產鴻海品牌電動汽車,則可以保住這些工作崗位和供應商網路。
國際政經
《路透》引述日本《讀賣新聞》於 7 月 6 日報導,日本計劃向菲律賓出口舊型「阿武隈級」巡防艦(Abukuma-class destroyer escort),以強化雙方在南海對中國海上擴張行為的嚇阻能力。據報導,日本將移交六艘服役超過三十年的「阿武隈級巡防艦」給菲律賓。
國際政經
隨著美國對日本出口商品的關稅暫緩措施將於週三(9 日)到期,日本首席貿易談判代表赤澤亮正(Ryosei Akazawa)與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近日進行了兩次電話會議,就雙邊關稅議題展開協商。根據《彭博》報導,日本內閣官房聲明指出,赤澤於週四(3 日)與盧特尼克通話 45 分鐘,週六(5 日)再次進行了約一小時的討論。
國際政經
隨著日本即將發生「末日大地震」的傳言引發熱議,不少外國遊客取消了赴日行程,日本的旅遊業受到影響,然而日本專家與網友紛紛出面澄清,強調這類說法「完全沒有根據」,並呼籲民眾「動動腦」、「理性思考」。近期在社群媒體上流傳的「日本 7 月 5 日可能發生大地震」預言,使不少外國遊客取消了赴日行程,部分航空公司考慮到訪日遊客的減少,已縮減了飛往日本的航班數量,為日本的旅遊業蒙上了一層陰影。
國際政經
截至日本當地時間 7 月 5 日 13 時,日本並未發生預言中所稱的毀滅性大地震,日本氣象廳監測顯示,僅鹿兒島海域有持續兩周的群震餘波,這些活動在板塊交界地帶屬正常地質現象。當地時間 7 月 5 日凌晨 4 時,針對日本全國緊急地震速報的 YouTube 直播吸引接近 25 萬觀眾的關注,等待大地震預言是否應驗。
國際政經
日本將於 2026 年實施「育兒支援金」制度,在國內掀起軒然大波,這項新政被嘲諷為「單身稅」,所有繳納醫療保險的民眾需按收入比例繳納 0.1%-0.2% 附加費,月繳上限達 1650 日元,資金將專項用於發放育兒補貼家庭養育子女直至大學畢業,最高可領取 352 萬日元。
基金
野村投信表示,近期美國股市屢創新高,有助國際股市投資氛圍轉佳,推動台股補漲,加上基本面回溫,與美股連動高的台股後市深具潛力,惟川普不打算延長對等關稅緩衝期,市場關注川普對關稅施行的進展緊盯貿易協商進度。野村投信表示,國際政經局勢變遷快速,加速股市波動劇烈,在台股投資上,更需要與時俱進調整思維,主動出擊應萬變,投資就像雪球,重要的是要找到溼的雪,和一道夠長的坡道,AI 趨勢確立,發展未來商機龐大,掌握 AI 投資機會更顯重要,操作可先留意 AI 伺服器供應鏈與相關零組件股,如 BBU、散熱、機殼廠,台積電概念股,把握第 3 季進場布局台股機會,全台首檔台股主動式市值型 ETF 00985A 正是可多加運用的投資工具。
美股雷達
隨著 7 月 9 日關稅大限接近,美國總統川普周四 (3 日) 表示,美國最快可能本周五起開始致函各貿易夥伴,以通知美國設定的關稅稅率。川普周四在離開華府前往愛荷華參加活動前向記者說:「我們可能惠開始寄信,很可能從明天開始,或許一天十封,通知各個國家他們未來與美國商業往來時需要支付多少關稅。
國際政經
《彭博》周四 (3 日) 報導,日本 2025 年度的全國性薪資談判已落幕,根據全國最大勞工聯盟「連合」(Rengo)最新公布的最終結果,今年勞工平均獲得 5.25% 的加薪幅度,創下 34 年來最大漲幅。儘管低於 3 月公布的初步數據 (5.46%),仍顯示薪資與物價形成良性循環的跡象,為日銀(日本央行 / BOJ) 升息提供了進一步支撐。
國際政經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 (IMF) 數據,曾被視為難以想像的局面已成真,西班牙的人均 GDP 已超越 G7 成員日本。這項與生活水準密切相關的指標顯示,在 2025 年,西班牙人均 GDP 預計達 36,190 美元,日本為 33,960 美元。事實上,2024 年西班牙也已略微領先。
歐亞股
日本企業在今年的年度勞資談判中,平均加薪幅度達到 5.25%,創下 34 年來最大的漲幅。擁有 700 萬會員的日本工會聯合會 (Rengo),周四 (3 日) 公布年度勞資談判最終統計結果,發布日本薪資連續第 3 年的強勁增長。在經歷了數十年停滯不前後,穩定的薪資增長正成為這個國家新的常態。
基金
加權股價指數近 6 個月表現:(資料來源:Bloomberg,截至 2025/07/02)野村腳勤觀點:產業狀況分岐,AI 仍樂觀受對等關稅提前拉貨影響,台灣上半年出口與 GDP 表現亮眼,惟市場也擔憂下半年庫存堆積、成長動能透支,從 2023 年經驗來看,此類風險的確不容忽視,但這疑慮是否適用於所有產業?以 AI 來說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國際政經
具中國官方背景微信公眾號「牛彈琴」周四(3 日)表示,美國和日本,現在都急眼了。美日還在激烈進行貿易談判,但美國總統川普又開始掀桌子了。川普威脅對日本徵收更高關稅,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周三回應,日本是美國最大海外投資國,為美國創造最多就業崗位。他感嘆:「與其加徵關稅,不如通過貿易來維護國家利益。
基金
川普可能提前於第三季未宣布 Fed 主席繼任人選,此外,美財政部宣布與 G7 達成協議,美國將被豁免部份由其他國家徴收稅款以換取刪除資本稅條款。川普關稅 7 月 9 日大限將至,若其他國家未在期限前達成協議,川普聲稱仍能主動提供方案。加權指數連日 (截至 6/30) 收在年線之上,底部成形,預期將在年線附近測試支撐。
歐亞股
日本汽車製造商正在逐步調高在美國的汽車售價,以反映川普政府 4 月起對進口汽車課徵的 25% 關稅。東亞日報 (DONG-A ILBO) 周二 (1 日) 報導,豐田汽車 (Toyota) 周一宣布在美國的每輛車售價平均調漲 270 美元(約 7880 台幣),豐田高階品牌 Lexus 調漲 208 美元,若再加上上個月的運費調漲——豐田 71 美元、Lexus 為 108 美元——美國消費者想買一輛豐田的汽車,要多支付超過 300 美元。
國際政經
美國週二(1 日)宣布,與澳洲、印度及日本共同啟動一項關鍵礦產倡議,此舉旨在對抗中國在關鍵礦產領域的主導地位,並加強供應鏈多元化與經濟安全。儘管四國關係因貿易摩擦和其他分歧出現緊張,四國依然展現合作意願。根據《路透》報導,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與日本外長岩屋毅、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及澳洲外交部長黃英賢(Penny Wong)舉行了「四方安全對話」(Quad)。
美股雷達
為何米是美日貿易談判的關鍵?Interactive Brokers 策略師分析川普加稅威脅背後盤算。日經 225 指數週一收盤走低,主因是美國總統川普再度對日本祭出加徵關稅的威脅,並指責日本在美國稻米供應吃緊之際,仍拒絕進口美國稻米,使美日貿易談判再陷僵局。
美股雷達
美股週二 (1 日) 漲跌互見,拉開今年下半年的序幕。道瓊收漲超 400 點,連續四個交易日走升,標普 500 指數與那斯達克指數自歷史高點小幅回落。太陽能與風能類股激漲,參議院取消對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消費稅。特斯拉暴跌逾 5%,因川普考慮「驅逐」馬斯克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