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
美股雷達
據《Business Insider》周二 (28 日) 報導,美國政治圈有句老話:「俄亥俄州怎麼走,全國就怎麼走。」但就經濟而言,現在這句話或許該改成:「紐約州與加州怎麼走,美國就怎麼走。」穆迪分析 (Moody’s Analytics) 首席經濟學家 Mark Zandi 表示,他特別關注這兩個州的經濟走向,視其為美國經濟的風向指標。
歐亞股
穆迪信評 (Moody’s) 周五 (24 日) 將法國債信評等展望從「穩定」調降至「負向」,並對法國不斷膨脹的公共財政支出提出警告,也凸顯法國少數派政府推動預算案的難處。穆迪在聲明中說:「展望調整為負向,反映法國政治圈分裂影響立法機構運作的風險日益升高。
美股雷達
對承銷品質的擔憂,讓私人信貸成為美國銀行業關注的焦點,根據穆迪信評 (Moody’s Ratings) 最新報告,截至 6 月底,美國銀行業提供約 3000 億美元貸款給私人信貸業者,顯示對私人信貸發出警訊的銀行業,正是推動此資產類別成長的主要力量。
美股雷達
穆迪分析首席經濟學家 Mark Zandi 最新示警,美國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或許不是市場先前緊盯的關稅衝突或私人信貸緊縮,而是看似紅火的股市本身。Zandi 上周五 (17 日) 告訴《雅虎財經》說:「過去一年美股約 9 兆美元的權益增值,為高收入群體提供了強勁消費動力──而這正是美國經濟的重要支柱。
幣圈
國際信評機構穆迪近日發布最新報告示警,由穩定幣驅動的「加密化」浪潮正對新興市場貨幣主權與金融穩定構成日益嚴峻挑戰。報告指出,隨著穩定幣等加密貨幣在全球加速普及,新興市場面臨貨幣主權被削弱的風險,以美元等法幣為錨的穩定幣廣泛滲透,恐侵蝕央行對利率與匯率的傳統調控能力。
歐亞股
繼標普全球 (S&P Global) 之後,穆迪 (Moody"s)、惠譽 (Fitch) 周五 (26 日) 也調升西班牙的主權債信評等,認肯西班牙的經濟實力。西班牙第 2 季經濟成長率優於初估值,也勝過許多歐元區成員國,所有產業全面擴張,失業率也降到 2008 年初以來的低點。
美股雷達
穆迪警告,甲骨文 (ORCL-US) 最近簽屬的 3000 億美元 AI 合約存在多重潛在風險,但維持對這家軟體巨頭的評級不變。甲骨文在上周的財報上透露,今年第一季簽署了價值超 3,000 億美元的人工智慧(AI)合約,隨後《華爾街日報》披露,該客戶就是 OpenAI。
美股雷達
正當各界警告美國經濟恐衰退之際,穆迪首席經濟學家馬克 · 贊迪(Mark Zandi)提出了一個獨特的觀點:只要最富有的美國人能維持目前的消費速度,經濟就有機會避免衰退。贊迪根據聯準會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美國經濟成長的主要驅動力來自於頂層的富裕人群。
美股雷達
綜合外媒周二(19 日)報導,標普全球(SPGI-US)周一確認美國「AA+」信用評級,表示川普關稅收入將抵銷《大而美法案》的財政衝擊,預測政府赤字占 GDP 比重將從 2024 年的 7.5% 降至 2025-2028 年平均 6.0%。但該機構也警告,若高赤字持續增加或政治發展影響 Fed 獨立性,未來 2-3 年可能調降評級。
穆迪 (Moody"s Analytics) 首席經濟學家 Mark Zandi 警告,在川普新關稅政策下,美國聯邦政府希望每年徵收約 3000 億美元收入,但這並非穩定的長期財政來源。他強調,在當前經濟面臨衰退威脅之際,過度依賴這筆收入,恐將加劇未來的財政困境。
香港政經
香港 8 月 1 日正式實施《穩定幣條例》,這一舉措在香港金融領域引起了廣泛關注,對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帶來了多方面的積極影響,獲得了國際評級機構穆迪的積極評價。穆迪表示,香港《穩定幣條例》引入了對錨定法定貨幣的穩定幣的全面監管框架,這裡的穩定幣是指與港元、美元和人民幣等官方貨幣掛鉤的數位代幣。
美股雷達
根據《商業內幕》周一(4 日)報導,穆迪分析首席經濟學家 Mark Zandi 警告,美國經濟正處於衰退邊緣,消費支出疲軟加上關稅與移民政策的雙重壓力,即使聯準會降息也難以阻止經濟下滑。Mark Zandi 在周末於 X 平台發文表示,他認為關稅正嚴重侵蝕企業獲利和家庭購買力,因此衰退很可能發生,即使各界殷切期待的聯準會降息,也無法阻止經濟下滑,這位經濟學家在一系列貼文中指出,美國經濟正「處於衰退邊緣」,消費支出疲軟,建築和製造業都面臨風險。
美股雷達
美國剛公布的 7 月非農就業數據大幅下修,引發市場對經濟前景的廣泛擔憂,國際信評機構穆迪首席經濟學家 Mark Zandi 最新警告,多項經濟指標顯示美國經濟恐正站在衰退邊緣。根據美國勞工部上周五 (1 日) 公布的數據,美國 7 月非農新增就業人數僅 7.3 萬,遠低於市場預期的 11 萬,5 月和 6 月數據也大幅下修,累計減少達 25.6 萬人,引發華爾街對經濟動能減弱的警覺。
美股雷達
根據《彭博》周四 (17 日) 報導,穆迪 (Moody’s) 最新報告指出,受美國關稅與貿易不確定性影響,第二季高風險違約企業數量升至 11 個月來新高,顯示企業信用環境正在惡化。根據穆迪數據,第二季有 16 家企業被納入最高違約風險名單,總數增至 241 家,創下近一年來新高水準。
美股雷達
《Marketwatch》報導,穆迪分析 (Moody’s Analytics) 經濟學家 Mark Zandi 15 日警告,美國房市正對整體經濟發出警訊,若房貸利率維持在近 7% 高檔,房市恐成為拖累經濟的「全面性逆風」。Zandi 在社群平台發文指出,「房屋銷售、建築與價格很快都會下滑,若利率不顯著下調,房市將持續疲弱,進一步打擊經濟表現。
評級機構穆迪(Moody’s Ratings)全球私募信貸主管平托(Marc Pinto)表示,美國總統川普推動的關稅政策,將加速企業將營運從海外轉回美國,並減少對全球供應鏈的依賴,這樣的改變會讓很多企業需要資金,為私募信貸市場帶來龐大投資機會。
歐亞股
國際信評公司穆迪表示,日本即將舉行的參議院選舉,如果帶來大規模減稅,可能對財政健康和主權信用評級產生重要影響。7 月 20 日的投票對日本首相石破茂政府的延續至關重要,尤其是在他領導的執政黨自民黨和執政夥伴公明黨在 10 月的眾議院臨時選舉中失去多數席位之後。
美股雷達
《華爾街日報》(WSJ)周二 (10 日) 報導,穆迪 (Moody’s Ratings) 最新警告指出,華爾街加速將私募股權與私募債券基金推向個人投資者,恐引發金融市場過熱,甚至對整體金融系統構成威脅。隨著傳統機構投資者 (如退休基金、捐贈基金) 募資放緩,許多私人基金經理人正積極吸引散戶資金。
美國主權評級遭降級之際,香港金融地位卻迎來國際評級機構的「信任票」,穆迪、標普與惠譽三大機構近日相繼確認香港信用評等,其中穆迪更將展望由「負面」上調至「穩定」,標普與惠譽則維持「AA+」與「AA-」評級及「穩定」展望。這一共識顯示,在全球經濟動盪背景下,香港憑藉財政實力、金融韌性與制度優勢,持續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穆迪國際信用評級公司發布報告,決定維持中國主權信用評級「A1」和負面展望不變,中國財政部周一(26 日)對此表示,這是是對中國經濟向好前景的正面反映。據《財聯社》報導,中國財政部說,去年第四季以來,政府實施一攬子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經濟指標回升向好,市場預期和信心穩定,債務中長期可持續性增強,穆迪作出維持中國主權信用評級穩定的決定,是對中國經濟向好前景的正面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