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算力
美股雷達
谷歌 (GOOG-US)AI 基礎設施負責人告訴員工,為了滿足 AI 服務的需求,公司必須每半年將其運算能力翻倍;執行長皮查伊也表示,2026 年將是「格外緊張的一年」,理由是 AI 競爭加劇,以及滿足雲端與運算需求的壓力。CNBC 報導,谷歌雲端 (Google Cloud) 副總裁 Amin Vahdat 在 11 月 6 日的全員大會上發表了一份簡報,其中一張投影片中提到,谷歌現在必須每 6 個月將其 AI 算力翻倍,未來 4 到 5 年內實現下一個 1000 倍成長。
美股雷達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與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就太空 AI 的發展前景達成高度共識,並拋出一個大膽預測:從現在起的 5 年內,利用太陽能驅動的太空 AI 衛星,將會是地球上最經濟、最有效率的 AI 計算方式。兩位科技巨頭在華盛頓舉行的「美國 - 沙特投資論壇」上,共同探討了 AI 運算擴展所面臨的能源與冷卻挑戰,最終指向太空作為解決方案。
華為公佈第六屆「十大發明」創新成果。這些入選的發明涵蓋了人工智慧算力、智慧終端、網路通訊與儲存等多個關鍵領域,旨在肯定和獎勵具有巨大商業價值與產業影響力的技術突破。華為自 2015 年起定期舉辦「十大發明」評選活動,旨在發掘並激勵具備開創全新產品系列、成為產品核心商業特性潛力的頂尖創新。
美股雷達
隨著全球 AI 基礎建設工程如火如荼地展開,科技巨頭們正將目光投向地球之外,啟動一場全新的「太空算力」遊戲。近一週以來,全球「太空算力」動向密集,預示著資料中心部署正從地面轉向太空軌道,以解決效率、能耗及擴展性等地面瓶頸。國際科技巨頭近期動作頻頻。
今年秋天,中國網路巨擘騰訊控股 (00700-HK)投資版圖再傳佳音,重倉的 AI 算力獨角獸燧原科技上周六 (1 日) 向上海證監局提交上市輔導備案,正式重啟科創板 IPO 進程。這家專注國產 AI 雲端算力的科技企業,不僅承載著騰訊在硬科技領域的佈局野心,更被視為國產 GPU 突圍的關鍵力量。
台股新聞
緯創 (3231-TW) 今 (3) 日宣布啟動「緯創算力捐贈計劃」,自 2026 年起每年將捐出 100 萬小時的 GPU 算力,免費提供給具潛力的國內新創團隊與學術研究機構,協助他們跨越高成本的運算門檻,加速 AI 創新與產業升級。 緯創指出,這項計劃由緯創發起,並與時代基金會 Garage + 共同推動的計劃,以「透過科技為社會創造正面影響力」為核心資源,整合產業資源,將頂尖算力轉化為新創與學術研究成長的燃料,打造永續創新的新引擎。
美股雷達
超微半導體公司 (AMD-US) 與 OpenAI 周一 (6 日) 共同宣佈一項具備里程碑意義的戰略合作計畫。OpenAI 承諾採購並部署多個硬體世代、總計高達 6 吉瓦算力的 AMD Instinct 系列 GPU,預計銷售潛在價值達 900 億美元。
台股新聞
中華電信 (2412-TW) 今 (15) 日宣布,推出「hicloud AI 算力雲」GPU 雲端租賃服務,提供輝達(NVDA-US)GPU 雲端算力資源,首創提供切片 GPU 規格,突破市場普遍需租用整機的限制,搭配中華電信自主研發的 AI 算力平台,助力企業快速部署 AI 開發訓練與推論環境,加速智慧應用轉型與落地。
台股新聞
緯創 (3231-TW) 董事長林憲銘今 (12) 日出席 2025 台灣創投年會,宣布緯創將捐贈每年 100 萬小時的 GPU 算力,每小時市價約 5 美元 (約新台幣 149 元),因此總價值達 500 萬美元 (約新台幣 1.49 億元),助力台灣新創在 AI 上的創新應用,預計第四季公布相關辦法後接受申請,力拚明年第一季啟用。
美股雷達
據 ChatGPT 製造商網站上發布的最新列表,OpenAI 已將谷歌 (GOOGL-US) Cloud 納入其供應商之列,同時也依賴微軟 (MSFT-US) 、甲骨文 (ORCL-US) 和 CoreWeave(CRWV-US) 的服務,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運算能力需求。
港股
中國小鵬汽車 (09868-HK)(XPEV-US) 周四 (3 日) 晚間正式推出全新車型-小鵬 G7,這款被官方稱為「全球首款 L3 級算力的超級 AI 汽車」標誌著小鵬在智慧汽車領域邁出重要一步。G7 共推出三種版本,包括 602 長續航 Max 版、702 超長續航 Max 版和 702 超長續航 Ultra 版,售價分別為 19.58 萬元 (人民幣,下同)(約 80 萬台幣)、20.58 萬元和 22.58 萬元,較此前 23.58 萬元預售價有明顯下調。
國際政經
軟銀創辦人孫正義首度回應外界對「星際之門」(Stargate)計畫的質疑,他稱該計畫將使 AI 算力每年提升 1000 倍,短短幾年內就會爆發性成長到 10 億倍。孫正義在邁阿密 FI 大會(Future Investment)擔任壓軸嘉賓,他表示「星際之門」計畫至少每年能生產 10 倍數量的晶片,假設每年生產的晶片數量是之前的 10 倍,每一顆新晶片又能提供比以前大約 10 倍的運算能力,這樣就相當於 10 × 10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