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D
過去五年快速崛起的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 (01211-HK),靠著政府支持、激進價格策略與積極海外擴張,在 2024 年一度超越特斯拉 (TSLA-US),成為全球純電車銷量第一。然而,面對中國政府加強監管內部價格戰與本土競爭加劇,比亞迪今年在最大市場——中國本土的銷售動能明顯受挫,外界原先預期的亮眼一年,反而成為自 2020 年疫情以來最艱困的時期。
中國電動車龍頭比亞迪 (01211-HK) 周四 (30 日) 公布第三季財報,由於中國競爭升溫與價格戰壓力日益加劇,該季獲利持續下滑,連續兩季較去年同期下滑。比亞迪周四香港股價下跌 0.6%,至每股 104.2 港元。具體來看,比亞迪第三季淨利為人民幣 78 億元 (約 11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滑約 33%,創逾四年來最大跌幅;營收則減少 3% 至人民幣 1,949.8 億元,為超過五年來首見下滑,雙雙不及市場預期。
美股雷達
據《彭博》周一 (8 日) 報導,面對中國國內激烈價格戰,比亞迪加速歐洲擴張步伐,將在年底前於 32 國設立逾 1,000 家展示中心,並已提供 13 款車型。中國車廠正利用慕尼黑車展展示產品陣容,力圖延續近年在歐洲市占率的成長態勢。比亞迪 (01211-HK) 集團執行副總裁李柯(Stella Li)周一在慕尼黑車展表示,年底前將在歐洲 32 國擁有超過 1,000 家門市。
台股新聞
針對媒體關注中國電動車品牌比亞迪(BYD)透過代理商太古汽車積極引入台灣市場,經濟部今(5)日表示,政府將基於國家安全、車輛安全、資訊安全及產業發展等多重考量,嚴格防堵中國品牌車以各種形式進入台灣市場。經濟部表示,目前法規已禁止中國大陸製整車直接進口至台灣。
港股
《路透》周二 (22 日) 援引兩位知情人士消息報導,中國電動車巨擘比亞迪 (01211-HK) 將延後其位於匈牙利的新工廠全面量產時程至 2026 年,且啟用後前兩年產能將明顯低於原訂規模。與此同時,該公司在土耳其的新工廠預計將提前投產並大幅擴產,反映比亞迪正在重新調整其歐洲生產布局,以兼顧成本與關稅壓力。
港股
中國電動車巨擘比亞迪 (01211-HK) 周二 (7/1) 公布,6 月共售出 37 萬 7,628 輛汽車,年增 10%,為 2025 年以來最佳單月表現。儘管在 5 月底大幅降價以刺激買氣,引發外界關注,但數據顯示其成效有限,部分車型最高降幅達 34%,卻未帶來顯著銷售爆發。
美股雷達
據《彭博》周四 (5 日) 報導,中國車廠 5 月加大進軍英國市場力道,市占率首次逼近 10%。與此同時,特斯拉 (TSLA-US) 英國銷量年減 36%,凸顯中國車廠正從美國電動車龍頭手中搶奪市場。根據英國汽車製造商和貿易商協會 (SMMT) 數據,中國品牌車在英國 5 月的新車市場的市占率達到 9.4%,較 4 月的 7.7% 大幅提升。
歐亞股
在代表歐洲電池自主化希望的瑞典新創 Northvolt 於今年倒閉後,歐洲兩大金屬業領袖直言,歐洲在電池技術領域已落後中國太遠,與其與之競爭,不如轉向與中國企業務實合作。法國礦業公司 Eramet 與比利時專精電池材料生產回收的 Umicore 高層,不約而同向《金融時報》表達相同的觀點,即發展完全自主的歐洲電池產業不切實際。
港股
中國電動車龍頭比亞迪 (01211-HK) 周三 (21 日) 於柏林發表全新電動車款「Dolphin Surf」(海豚衝浪),正式成為該公司在歐洲推出的第 10 款車型。此車售價自 22,990 歐元起 (約新台幣 79 萬元),續航力最長達 507 公里,並在 6 月底前提供 19,990 歐元起的限時優惠價,藉此壓低價格門檻,對歐洲本地車廠構成更大壓力。
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 (01211-HK) 正悄悄向投資人釋出長期擴張藍圖。根據《路透》周四 (8 日) 引述多位知情人士報導,比亞迪目標在 2030 年前,實現其全球銷售中「一半來自中國以外市場」,意味著該公司將與豐田汽車 (Toyota) 與福斯汽車 (Volkswagen) 等傳統汽車巨頭直接競爭全球市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