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U
美股雷達
據悉,英特爾 (INTC-US) 計畫推出全新的 Gaudi 3 機架級系統,內含輝達 (NVDA-US) Blackwell B200 GPU,並搭配 ConnectX 網路技術。根據 SemiAnalysis,英特爾已將其 Gaudi 3 機架級解決方案與輝達的技術堆疊相整合,結合自家 AI 晶片與 Blackwell GPU,以顯著提升 AI 運算效能。
美股雷達
阿里巴巴 (09988-HK) 近日推出了一項新的運算資源整合方案,據稱可使其人工智慧(AI)模型所需的輝達 (NVDA-US) 圖形處理器(GPU)數量減少高達 82%。根據《南華早報》報導,「Aegaeon」已在阿里雲的模型市集中進行超過三個月的測試。
美股雷達
據《Yahoo 財經》報導,矽谷正將巨額資金投入人工智慧 (AI) 領域,近期的交易規模更是讓人瞠目結舌。科技界幾乎每周都有大規模的 AI 交易宣布,股價也因此大幅上揚,但要追蹤誰投資了誰,卻變得十分困難。這波浪潮涉及多家主要公司,包括 OpenAI 、輝達 (NVDA-US)、AMD (AMD-US)、甲骨文 (ORCL-US) 和博通 (AVGO-US)。
科技
中國北京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孫仲研究員團隊近日聯合積體電路學院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基於阻變記憶體的高精度、可擴展模擬矩陣計算晶片,首次實現在精度上可與數位運算媲美的類比計算系統。該晶片在求解大規模 MIMO 訊號檢測等關鍵科學問題時,計算吞吐量與能源效率較目前頂級數位處理器 (GPU) 提升百倍至千倍,而相關論文已在周一 (13 日) 刊登於《自然 · 電子學》期刊。
美股雷達
根據《彭博》周三 (15 日) 報導,匯豐銀行將輝達 (NVDA-US) 評級從持有上調至買入,目標價大幅提高至華爾街最高的 320 美元,較當前股價有近 80% 上漲空間。分析師認為,AI 晶片市場將持續擴大,輝達 2027 財年獲利有望大幅成長。
台股新聞
英特爾 (INTC-US) 在此次 OCP 峰會中亮相全新資料中心 GPU,代號為「Crescent Island」,專為因應日益成長的 AI 推論工作負載需求而設計,具備高記憶體容量與高能源效率的運算效能,預計將於 2026 年下半年開始提供客戶樣品。
美股雷達
微軟 (MSFT-US) 周二 (14 日) 宣布,將租賃英國超大規模算力服務商 Nscale 位於葡萄牙里斯本南部的資料中心算力,該設施預計明年初投運,將部署 12600 顆輝達 Blackwell Ultra GPU 晶片,以滿足自身 AI 算力需求。
美股雷達
輝達周二 (14 日) 下挫逾 4%,雲端大廠甲骨文 (ORCL-US) 宣布向超微 (AMD-US) 大手筆採購人工智慧 (AI) 晶片,讓輝達不再擁有獨家供應商地位,加上半導體股普遍壟罩在貿易戰陰霾中,是讓走勢疲軟的主要原因。不過,超微當天逆勢小漲。
美股雷達
英特爾 (INTC-US) 周二 (14 日) 宣布,內部代碼為「Crescent Island」的資料中心 GPU,預定明年下半年起提供樣品給客戶,這象徵英特爾將再次嘗試打入快速成長的人工智慧 (AI) 晶片領域,以取得一席之地。英特爾技術長 Sachin Katti 周二在開放運算峰會上表示,這款新 GPU 將優化效能,並支持運行 AI 應用或推論等廣泛用途。
美股雷達
甲骨文 (ORCL-US) 周二 (14 日) 宣布,旗下雲端基礎設施部門 (OCI) 將自 2026 年下半年起部署 5 萬片超微 (AMD-US) 人工智慧 (AI) 圖形處理器 (GPU),象徵雲端業者正積極引進輝達(NVDA-US) 以外的替代方案,以分散 AI 運算供應風險。
美股雷達
市場研究和技術分析公司 Yole Group 近日發布《2025 年處理器產業狀況》報告,指出全球處理器市場正經歷由生成式 AI 與雲端基礎設施所推動的深刻變革。Yole Group 提到,2024 年 GPU 銷售額超越 APU 和 CPU,成為各類處理器中的銷售冠軍。
美股雷達
重整旗鼓的英特爾 (Intel)(INTC-US),放出醞釀已久的重頭戲——AI PC 處理器 Panther Lake、伺服器處理器 Clearwater Forest,以及最新的全面 AI 戰略和 AI 執行路線圖。據「智東西」,在英特爾技術活動上,首席技術及人工智慧長、資深副總裁 Sachin Katti 在演講中公布英特爾年度可預測 GPU 節奏,透露正全力研發一款針對 AI 推理優化的 GPU。
美股雷達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周三 (8 日) 表示,對超微在與 OpenAI 達成合作協議中,願意釋出 10% 股權感到驚訝,並形容這項安排「聰明卻令人意外」。黃仁勳接受《CNBC》節目《Squawk Box》訪問時指出:「這很有想像力,很獨特,也讓人驚訝,因為他們對下一代產品那麼興奮。
美股雷達
輝達 (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周三 (8 日) 接受《CNBC》節目《Squawk Box》訪問時表示,隨著人工智慧 (AI) 模型從單純回答問題發展到更複雜的推理,今年特別是過去六個月,運算需求「大幅增加」。截稿前,該公司早盤股價上漲 2.24%,每股暫報 189.19 美元,帶動那斯達克指數走高。
美股雷達
甲骨文 (ORCL-US) 靠租賃輝達 (Nvidia)(NVDA-US) 繪圖處理器 (GPU) 的雲端業務傳出利潤微薄,令投資人對其在人工智慧 (AI) 熱潮下的獲利能力心生疑慮,股價應聲下挫,對此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周二 (7 日) 出面反駁,他表示,新技術一開始或許賺不到錢,但最終將能從整個系統的生命周期賺到「豐厚的利潤」。
美股雷達
OpenAI 與超微半導體 (AMD-US) 周一 (6 日) 共同宣布一項重塑 AI 基礎設施格局的合作,前者將採購並部署最多 6GW 的超微 Instinct 系列 GPU,潛在交易額高達 900 億美元,超微則向 OpenAI 發行認股權證,允許後者以每股 0.01 美元購買至多 1.6 億股 AMD 股票。
美股雷達
在 AI 晶片戰場上,輝達的霸主地位依舊穩固,但「第二名」之爭正日益激烈,AMD 憑藉 OpenAI 的背書快速躍升,而博通則被市場列為「觀察名單」,其未來在 AI 晶片版圖中的角色備受關注。消息公布後,AMD (AMD-US) 週一暴漲逾 23%,市場認為此舉使該公司在 AI 晶片競賽中取得領先優勢,並直接威脅博通 (AVGO-US) 原本的地位,博通下滑近 0.9%。
美股雷達
微軟 (MSFT-US) 正加速布局自研晶片戰略,計劃以自家開發的 Maia AI 加速器,替代部分輝達 (NVDA-US) 與超微半導體 (AMD-US) GPU,在其雲端數據中心運行人工智慧(AI) 工作負載。長期以來,微軟都依賴輝達與超微半導體供應大量 GPU,但在自研晶片領域起步較晚。
美股雷達
針對輝達 (NVDA-US) 與英特爾 (INTC-US) 的合作,超微半導體 (AMD-US) 表示對自家產品藍圖充滿信心,並承諾將為 PC 市場推出更具創新與突破性的解決方案。近期,輝達與英特爾宣布合作計畫,旨在將 x86 架構的運算能力與 RTX 50 系列 GPU 效能整合於同一平台,打造內建 RTX GPU 小晶片的 x86 SoC,使超微半導體迎來全新的競爭挑戰。
國際政經
高盛 (GS-US) 近日發布《Powering the AI Era》2025 年 AI 產業研報,系統剖析了 AI 發展背後的基礎設施變革與全球資源挑戰,揭示這一輪技術革命正以遠超預期的深度重塑能源、資本與地緣格局。報告指出,AI 不僅是程式碼與模型的迭代,更是一場依賴資本與重資產的基礎設施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