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黨
國際政經
美政府於週三 (1 日) 凌晨 12 時 01 分起開始停擺,《紐約時報》社論指出,隨著共和黨與民主黨在美國政府停擺問題上相互指責,真正的關鍵問題卻往往被忽略──美國人是否能夠獲得負擔得起的醫療保障。川普總統希望取消部分聯邦稅收抵免,這些抵免能降低美國人在「平價醫療法案」保險交易所購買醫保的成本。
美股雷達
美國政府周三 (1 日) 清晨起正式關門,是近七年來首見,大部分聯邦政府機構因此停止運作,根據預測市場上的交易員,美國國會至少到 10 月中旬才有可能達成撥款協議,也就是說,這次可能停擺持續將近兩個禮拜。在 Kalshi 平台上,目前預測隱含的政府關門時間是 11.1 天,顯示隨著國會談判僵持不下,市場預測的停擺天數也在短短幾天內快速增加。
國際政經
週二(30 日),美國將軍與海軍上將從世界各地緊急趕回維吉尼亞州匡提科,參加一場由美國總統川普及國防部長赫格塞斯主持的美軍集會。其中,令人擔憂的是,川普試圖拉攏軍方高層參與「內部戰爭」。《經濟學人》指出,這場突如其來的集會,既充斥荒唐言論,也釋放出令人不安的政治訊號。
國際政經
美國聯邦政府資金即將耗盡,距離完全停擺已不足 24 小時。當地時間週二(30 日),美國總統川普表示,一旦政府「關門」,可能導致大量聯邦雇員被裁。他甚至強調,若對軍方將領不滿,可能「當場解職」。為避免政府停擺,川普於週一(29 日)晚間在白宮會見國會兩黨領袖,討論臨時撥款法案。
國際政經
美國白宮管理和預算辦公室(OMB)主任沃特周二(30 日)晚發布備忘錄,指示各政府機關開始執行「有序停擺」預案。沃特在美國政府資金將於午夜到期前僅剩數小時時致信各機構負責人,沃特在備忘錄中寫道:「受影響機關現在應執行有序停擺計畫。」許多政府機關已經公布應對停擺應急方案,這將導致數千聯邦員工被迫休假,可能影響某些政府福利發放。
國際政經
美國參議院周二(30 日)投票否決共和黨的政府撥款法案,政府關門可能數小時內發生,稍早參議院已經否決民主黨的政府撥款法案。美國政府當前年度即將在美東時間 24:00(台灣時間 10 月 1 日 12:00)結束。若國會無法在最後期限前通過臨時撥款法案,部分聯邦機關將於 10 月 1 日起被迫停擺,數十萬聯邦僱員將被迫無薪休假,美國經濟數據發布也會受到影響。
美股雷達
《彭博》報導,英特爾重申將持續推動位於美國俄亥俄州的大型晶片製造廠計畫,儘管該項目延宕至至少 2030 年才有望啟用,並已引起共和黨籍參議員 Bernie Moreno 的強烈關注與施壓。Moreno 上週致函英特爾 (INTC-US) 執行長陳立武 (Lip-Bu Tan),要求公司在 10 天內提供最新進度,並評估延宕對俄亥俄州經濟的影響。
國際政經
在美國總統川普與民主黨高層在白宮舉行的會議未能取得實質進展後,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直言:「我認為我們正走向政府關門。」根據《路透》報導,這場會議旨在避免最早可能於週三(10 月 1 日)爆發的美國政府關門危機。但會後,民主黨與共和黨皆互相指責,稱若國會未能在週二(9 月 30 日)午夜(格林威治時間週三凌晨 4 時)的最後期限前通過撥款法案,責任應由對方承擔。
美股雷達
在美國勞工部表示本周恐怕無法公布備受矚目的就業報告之後,預測市場押注政府關門機率衝上七成,專家指出,過去政府關門多屬政治事件,但由於川普政府威脅,受關門影響的政府員工將「永久裁員」、而非只是被迫休無薪假,可能帶來更直接的經濟影響。CNBC 報導,過去政府停擺通常引發巨大政治風暴,對市場和經濟的影響有限,但這次情況可能不同:川普政府對政府員工的「解雇」威脅,可能讓原本就已經不穩定的就業市場受到更長遠的影響。
美股雷達
根據 Kalshi、Polymarket 這兩個預測市場,美國聯邦政府在本周三 (10 月 1 日) 關門的機率大幅上升到 70%,反映外界對國會及時達成維持政府運作協議的疑慮,正日益升高。CNBC 報導,在美國勞工部表示,若政府停擺,將不會公布本周五備受投資人高度關注的非農就業報告之後,Kalshi 與 Polymarket 的用戶紛紛加碼押注政府關門。
美股雷達
《CNBC》周一 (29 日) 報導,美國勞工部上周五發布應變計畫,若政府停擺將暫停發布所有經濟數據。這意味本周五的非農就業報告,以及 10 月 15 日攸關聯準會決策的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都可能無法如期公布,對投資人和利率決策者造成重大影響。
美股雷達
據《CNBC》周五 (26 日) 報導,美國政府關門危機迫在眉睫,國會僅剩四天時間達成臨時預算協議,以維持聯邦政府在下周二後的正常運作。然而隨著期限逼近,兩黨領袖立場更加對立。掌控國會參眾兩院微弱多數的共和黨,主張通過「乾淨」決議案暫時延長政府資金。
美股雷達
隨著 9 月 30 日的財政撥款大限日益逼近,美國政府再度面臨關門的巨大風險。為化解僵局,兩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總統川普預計本周將與國會民主黨高層會面,包括眾議院少數黨領袖傑福瑞斯 (Hakeem Jeffries) 和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 (Chuck Schumer)。
國際政經
《巴隆周刊》週一 (15 日) 報導,美國國會正面臨新一輪政府資金僵局。共和黨預計本週將提出一項臨時撥款法案,以避免政府在 9 月 30 日資金到期後陷入停擺。不過,美國兩黨在醫療補助與健保資金等議題上仍存在嚴重分歧,使得談判前景不明。共和黨在眾議院握有 219 席,僅比民主黨的 213 席多出些微優勢,理論上可單方面推動法案,但在參議院仍必須爭取部分民主黨議員的支持,才能突破 60 票的門檻。
國際政經
美國民主黨人近日要求川普政府向中國施壓,抑制其「結構性產能過剩」的問題,此舉被視為要求北京徹底改革其經濟模式。與此同時,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正在西班牙與中國官員展開會談。據《路透》報導,美國眾議院中國事務委員會的民主黨議員在致函時表示,任何雙邊貿易協議都應包含「具約束力的要求」,以迫使中國削減工業產能過剩。
國際政經
《彭博》周一 (8 日) 報導,法國總理白胡 (Francois Bayrou) 傳出最快將於周二 (9 日) 請辭,上任僅 9 個月便因縮減赤字計畫在國民議會受阻而黯然下台。白胡的離任意味著總統馬克宏 (Emmanuel Macron) 在不到兩年內將尋找第五位總理,凸顯法國政局動盪與執政困境。
國際政經
根據《經濟學人》的分析報導,儘管現任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率低迷,顯示大多數美國人並不認同他的施政風格,但他似乎總能在各方面得償所願。這種現象背後存在一個複雜的民意悖論,這篇報導從幾個層面剖析了為何對抗川普如此困難。首先,川普的行動速度遠超過制衡他的力量。
美股雷達
美國總統川普表示,曾經的盟友馬斯克在政治上別無選擇,只能回到共和黨陣營。雖然兩人今年曾因電動車稅收法案公開決裂,但川普仍稱讚馬斯克有才華,認為他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川普周二 (2 日) 接受「Scott Jennings Show」專訪時說:「我不認為他有選擇。
國際政經
美國國會正籠罩在政府可能於 10 月 1 日局部停擺的陰影之下,除非兩黨議員能夠在迫在眉睫的期限前,克服日益加劇的黨派分歧。此次的預算僵局,不僅受到總統川普單方面撤銷近 50 億美元國會已批准支出的爭議性舉動影響,更因聯邦上訴法院推翻其關鍵的關稅政策,而變得更加複雜,後者可能在未來十年內,對聯邦預算造成高達 4 兆美元的巨大缺口。
國際政經
《華爾街日報》(WSJ)近日發表評論,嚴厲批評美國民主黨與共和黨雙雙失職,放棄公共精神與合作精神,導致國家陷入政治與經濟危機。文章直言,美國此刻正處於歷史關鍵時刻,未來將走向復興,或是陷入衰退,取決於領導人是否能夠放下黨派之爭,攜手合作。WSJ 點名,共和黨曾以財政紀律與法治秩序見長,但如今卻逐漸淪為美國總統川普個人意志的延伸;而民主黨雖在反對川普政策上立場一致,卻遲遲無法在財政、貿易、移民與法治等核心領域提出具體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