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
台灣政經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26)日向立法院提出 878 億元的中央政府總預算追加預算案,強調「不舉債」,這筆款項將全數由原預算收支的「賸餘數」支應,其中 9 成用在穩定地方和機關施政動能。預算案涵蓋國防、外交、地方財政、原民權益及民主機制等多個面向,他懇請朝野立委支持,以維持政府施政量能,推動福國利民政策,穩固國家安全。
國際政經
美國地質調查局 (USGS) 最新公布的 2025 年關鍵礦物草案清單中,銅與鉀鹽成為新增的六項候選之一,進一步為政策支持鋪路。美國內政部週一 (25 日) 建議將銅、鉀鹽、錸、白銀、鉛及矽等 6 種礦物新增到 2025 年關鍵礦物草案清單中,理由是這些礦物對國家安全及經濟發展具有戰略重要性。
歐亞股
國防類股與能源市場本週成為焦點,因為歐洲領袖正爭相在與美國總統川普的會談中表態支持烏克蘭。然而,外界憂心這可能加大基輔的壓力,迫使其接受對俄羅斯有利的和平協議。根據《路透》報導,投資人正密切關注美國是否會因龐大的北極能源潛力,而選擇靠攏俄羅斯。
ETF
今年 7 月以來,美國陸續推出多項重要法案,包括大而美法案、GENIUS 法案、CLARITY 法案,甚至發布了「AI 行動計畫」,法人估計,美國一連串新政策推出,勢必改變美股產業發展與競爭力版圖,預計 8 月關稅影響告一段落後,下半年美股產業投資亮點,將重新聚焦 AI、半導體、核能 (電力) 及國防等川普新政策受惠產業上,成為 2025 年錢進美股的新藏寶圖。
ETF
未受半導體關稅擔憂影響,2025 年最搶鏡的 ETF 莫過於元大航太防衛科技 (00965-TW),持續受惠成分股拿下國防訂單利多,今 (6) 日股價再創新高,上演獨走行情,今年以來累積報酬率逾 4 成,大幅領先 FANG、費城半導體等大型指數表現,顯示主題式投資具有強勁的爆發力。
美股雷達
據《路透》周六 (2 日) 報導,近期新增的一項條文被納入美國大型國防支出法案中,若該法案獲通過,將要求五角大廈審查蘋果 (AAPL-US) 的顯示器供應商之一,是否應被列入中國軍方企業名單。被列入該名單的企業仍可在美國做生意,但未來數年將被禁止參與美國軍方供應鏈。
ETF
美歐達成貿易協議,美國要求歐盟在未來幾年購買「數千億美元」的武器作為交易條件,突顯國防產業貿易重要性,帶動國內唯一國防主題 ETF 元大航太防衛科技 (00965-TW) 走勢,今 (28) 日盤中衝上 20.24 元續寫新高,今年以來近 4 成漲幅,為 7 月唯一一檔投資人月增千人以上科技主題式 ETF。
美股雷達
在人工智慧 (AI) 龐大需求帶動下,AI 軍工股 Palantir(PLTR-US)今年來股價翻倍上漲,周五 (25 日) 正式躋身美國市值前 20 大公司,創下里程碑。Palantir 主要為國防機構提供 AI 軟體和大數據分析,該股周五上漲 2.54% 至每股 158.80 美元,再度刷新歷史紀錄,市值攀升到 3750 億美元,正式成為美國市值第 20 大公司,擠下家得寶 (Home Depot)(HD-US) 和 P&G(PG-US),也超越可口可樂 (KO-US)、美國銀行(BAC-US) 等知名企業。
台股新聞
加權指數今日開高走低,終場下跌 9.35 點,收在 23364.38 點,成交量 2919.27 億。觀察三大法人今天籌碼動向,外資買超 73.61 億元,投信買超 20.98 億元,自營商買超 10.87 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買超 105.47 億元,其中,投信終止連續四日賣超,由賣轉買,而自營商連續九日買超,累計買超金額為 505.79 億元,外資呈現連續九日買超,累計買超金額為 1035.24 億元。
台股新聞
日本輸美關稅稅率驚奇從 25% 降至 15%,成為目前的亞洲最低,反觀台灣稅率懸而未決,使得台股維持震盪格局,而今年以來績效第一名的海外 ETF 元大航太防衛科技 (00965-TW),再度受惠全球 AI 需求強勁與軍工股表現亮眼,今 (25) 日股價站上 20 元大關,再創新高,掛牌短短 8 個月累計大漲 38%。
專家觀點
台股 7/25 號呈現區間震盪整理格局,加權指數於平盤上下整理,成交量也縮至日均下緣,顯示在美國即將公布對台關稅前,市場氣氛依然很保守,投資人普遍採取觀望態度。然而,從結構來看,雖然盤勢短期欠缺爆發動能,但族群依然輪動,整體依舊呈現多頭盤的穩健格局。
台股新聞
全球地緣政治緊張持續升溫,帶動國防與航太產業需求全面爆發,法人指出,國防需求具有三大特性,包括長期性與政策保障、產業獲利能見度高、景氣循環影響低,攻守兼備,看好這類型主題型 ETF 未來將成為資金新寵。在國內掛牌不到一年的元大航太防衛科技 (00965-TW),今年以來累計漲幅已達 32%,完勝所有原型 ETF。
國際政經
研究機構 BTIG Research 指出,北約最新承諾到 2035 年將國防支出提升至國內生產總值(GDP)的 5%,此舉將使北約整體年度國防支出幾乎翻倍,達到 3 兆美元的龐大規模。在 2025 年海牙北約峰會上,該承諾正式確定,將 3.5% 用於核心國防領域,包括軍事人員、運營維護及軍事裝備,另有 1.5% 專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擴張。
科技
隨著加薩戰爭爆發,以色列新創企業在軍事科技領域迅速崛起,吸引來自美國及本地創投基金的高度關注與投資。越來越多創業者與退役軍人攜手合作,推出具戰場應用的新技術,並積極拓展歐洲市場。根據《路透》報導,以色列新創追蹤機構 Startup Nation Central 的數據指出,在該機構註冊的所有國防科技新創公司中,超過三分之一是在 2023 年 10 月 7 日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致命襲擊並引發加薩戰爭之後成立的以色列國防部指出,在今年 6 月針對伊朗核設施與彈道飛彈目標的 12 天空戰中,以色列成功攔截 86% 的飛彈,顯示其空防能力進一步成熟,凸顯防衛科技在戰爭中的實際價值。
美股雷達
《彭博》周三 (25 日) 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在北約成員國歷史性投票同意將國防支出提高至 GDP5% 後,重申支持北約共同防禦義務。川普在海牙北約峰會期間與荷蘭總理史庫夫 (Dick Schoof) 會談時,被問及對北約聯盟的立場。他回答:「我支持北約,這就是我在這裡的原因。
台股新聞
金屬中心宣布,與希臘國防光電科技公司 Theon Sensors S.A. 正式署「推動夜視鏡關鍵技術在地化及產業化合作備忘錄 (MOU)」,雙方將共同推動夜視鏡核心技術在地研發與產業化,提升國防自主能量與產業韌性。此次雙方合作項目包含「評估夜視鏡關鍵技術本地開發可行性」、「推動夜視鏡關鍵技術產業化」、「拓展國內外夜視鏡市場機會」以及「探索於可互補的技術領域合作機會」等四大面項,期能以此建構持續發展與創新的產業環境。
國際政經
中東緊張局勢加劇,推動美國國防股周二 (17 日) 再次走高,但這偏向反映市場對以伊戰爭擔憂的起伏,而非長期前景的任何變化。以色列上周四襲擊伊朗,核設施,試圖阻止伊朗發展核武。伊朗則向以色列發射飛彈作為回應。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周,以色列的通訊、能源和國防基礎設施都遭到攻擊。
美股雷達
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持續升溫,但主要國防承包商的股價周一 (16 日) 卻走跌。投資人似乎認為中東的戰事將相對受控。周五,在以色列對伊朗發動空襲後,Lockheed Martin (LMT-US)、Northrop Grumman (NOC-US)、General Dynamics (GD-US) 和 L3Harris Technologies (LHX-US) 當日平均上漲近 3%。
台灣政經
總統府今 (16) 日宣布,總統賴清德將於 6 月 18 日上午 9 時,於總統府主持「重要國家安全情勢專案簡報會議」。總統府表示,此次將召集國防、外交、兩岸及國安相關首長,向國內在野政黨領袖進行重要國安情勢專案簡報,也因內容涉及高度機敏,此次重要國安簡報將全程閉門舉行。
歐亞股
南韓 KOSPI 指數周一 (16 日) 強勁上漲,收盤創 3 年半新高,主要受惠於人工智慧 (AI) 概念股飆升、總統政策利好,以及國防、IT 和能源類股的強勁表現。基準 KOSPI 指數全天大漲 1.80%,收在 2,946.66 點,為 2022 年 1 月以來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