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短期弱勢或難改變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證券時報)
美元指數自今年3月初以來不斷走低。儘管其間穿插了一個月時間(3月19日-4月21日)的反彈,反彈幅度4.1%,但是美元整個下跌幅度已經達18.6%。美元還將有多大的跌幅,其下跌時間還會持續多久,這兩個問題成了當前市場關注的焦點。
筆者認為,分析美元的短期走勢,不應該只注意實體經濟的基本面變化,而是要從貨幣經濟層面以及美元指數的特徵上把握其未來的變化。從這個角度分析,美元短期弱勢或將持續到今年底或明年初,美元指數的底部位置應該是70。
ICE期貨交易所美元指數有兩個主要特點:其一,構成美元指數的6種成分貨幣權重是固定的。而且,自美元指數推出後,各成分貨幣的權重分佈至今未曾有過變動;其二,歐元、日元和英鎊構成美元指數的主體貨幣。三種貨幣總的權重達到83.1%,分別為歐元57.6%,日元13.6%,英鎊11.9%。因此,只要把握住這三種貨幣,尤其是歐元對美元的匯率走勢,我們就得以預測美元指數的未來變動。
歐元對美元週期波動,其上輪最高點位是1.599(2008年7月15日)。本輪最低點位為1.252(2009年3月9日),當前點位1.492(2009年10月21日)。因而,從當前點位至上輪最高點位,歐元仍有7.1%上升空間。按照本輪歐元2.3%的月均升值速度,歐元應該還有3個月左右的上升時間。再者,由於歐元占美元指數的權重為57.6%,因此,歐元在未來3個月內將下推美元指數4.08個點,月均1.32點。
除了本輪歐元升值特點外,美元指數遠期和美元Libor也是影響美元走勢的重要因素。與歐元升值不同,後兩個因素是阻擋美元下跌勢頭的多方力量,使得美元作為弱勢貨幣避免了暴跌,並使美元在下跌中不乏反彈。
從今年5月份以來,美元指數1年期遠期曲線始終站在即期曲線之上。目前,美元遠期升水的格局仍然沒有發生改變。從ICE期貨交易所的過往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在美元下跌過程中,美元遠期指數曲線和即期指數曲線之間會出現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遠期指數曲線站在即期指數曲線之下(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遠期指數引領即期指數下跌;第二種情況是兩條曲線基本重合(2004年9月至2004年11月),這時為典型的Granger雙向因果關係;第三種情況是1年期遠期始終位於即期之上(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兩者差距逐步拉大,美元指數迎來一輪較大的上升行情。
再者,從倫敦國際金融市場上銀行間拆借利率來看,3個月期美元Libor曲線基本上緊貼著歐元Libor曲線下移。2009年9月底兩者利差僅為0.07%。顯然,兩種貨幣的利差越小,美元的套利空間越窄,利率平價對美元下跌的作用也越小。
與亞洲金融危機時情況完全不同,美元下跌並沒有引起美國國內資本的大量撤離。今年5月份以來,美國國債收益率保持相對穩定,10期和1個月期國債基本保持在3.49%和0.10%的收益率水平上。10月21日,這兩種國債的收益率分別為3.42%和0.05%。即使在美聯儲宣佈10月份結束3000億美元國債購買計劃的情況下,美國國債價格依然居高不下,國債市場穩定的格局沒有發生任何改變。
近日,美國財政部公佈的國際金融賬戶顯示,8月份外國淨購買美國長期證券286.2億美元;7月份,153.2億美元。顯然,美元下跌也沒有誘發外國資金對美國貨幣資本市場流向的根本性逆轉。
因此,筆者認為,本輪美元下跌的驅動力並非來自美國國內,而是出自國際金融市場上過多的美元流動性。2007年底起,美國與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美元貨幣互換達到7550億美元,其中還不包括2008年10月中旬美國與歐元區、日本、英國和瑞士簽署的無限額美元互換協議。2008年第4季度美國又向十國集團提供TAF美元貸款,當時的計劃額度達到了1.35萬億美元。所以,要制止當前美元下跌,其責任只能是在美國政府方面。當前,美國政府應該首先清理其對外金融拯救計劃,及時公佈政府清理情況,以此來改變國際金融市場上的美元預期。也只有這樣,美元才能真正走出弱勢貨幣的困境。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