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也揮「反壟斷」大刀 意在斬掉哪些根?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0-12-08 19:00
近年來歐、美政府頻頻針對谷歌、臉書等互聯網巨頭展開反壟斷調查,這股風潮也擴散到中國,阿里巴巴、騰訊、美團等剉咧等,但想向這些大咖下戰帖的公司,則看見一絲希望雀躍不已。
11 月 10 日中國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南),明確指出電商巨頭透過壟斷,限制了市場競爭,影響經濟發展,並禁止電商巨頭強迫商家與之簽訂「一貨不賣二主」之類的合約,為更多企業打開網路交易之門。
同時,監管當局接連約談阿里巴巴、騰訊、字節跳動、美團等 27 家互聯網巨頭,警告平台經營者若與第三方達成排他性協議,可能違反《反壟斷法》。消息傳出後,這些企業股價應聲暴跌,其中阿里巴巴、京東在港股跌幅皆逾 10%,美團與騰訊市值也減少幾十億美元。
中國藉著科技創新、大數據運算,網路經濟規模快速發展,相關企業迅速累積財富,並不斷透過投資入股和收購方式,將觸角延伸到行動支付、線上遊戲、雲端服務、快遞物流等領域,鞏固壟斷地位。
然而,這種看中誰就買下誰的「撿現成」模式,無論歐美、中國都一樣。擁有龐大資產的科技巨擘不再燒錢開發,導致手上的現金部位不斷提升,例如騰訊、阿里巴巴現金水位就達到千億元人民幣,新進者根本望塵莫及。
此外,騰訊及阿里巴巴還將業務拓展到市場創新投資。中國目前排名前十位的大型超市,就有 7 家被騰訊和阿里巴巴入股,甚至是控股。美團、滴滴打車等都是騰訊和阿里巴巴的知名投資案。它們分別又幾乎壟斷了中國的餐飲外賣和線上叫車產業。
在沒有反壟斷法規的約束下,掠奪性的定價是家常便飯,口袋深的公司只要一直壓低價格,只要等對手把錢燒光就可以,以阿里巴巴為例,旗下的雲端運算服務公司為了追逐客戶、搶市占可以任其長期虧損削價競爭,反正有集團賺錢的電子商務事業撐腰。
然而這正在侵害市場活力,也未中國埋下了巨大的金融安全隱憂。反壟斷指南實施後,這類補貼可想像必會被禁止,迫使公司必須提高商品服務價格,擠出利潤,甚至完全拆分掉相關事業。
《彭博社》報導指出,中國此舉目標像是清理甲板,為已經過了全盛時期的中國網路市場注入新能量,如果不清理一下,很難有人能與握有 600 億美元現金的阿里巴巴抗衡。更重要的是,這些「新血」更能配合中央的經濟與政治政策,包括更嚴格地管控資訊流與資金流。
不過回顧歷史,企業的壟斷行為很難終結,老巨無霸消失、也會誕生新巨無霸,例如 1990 年代美國對付微軟 IE 壟斷,分拆其瀏覽器與作業系統市場。十年後,有 Google、臉書在新領域展現獨裁;而微軟作業系統,仍穩占一席之地。
中國當局頒布指南,正是逐步探索規範的過程,可能得以成功絆住中國現有的網路巨人,使市場變得更加開放,也顯示趨利避害、保護消費者利益,已成中國網路的必然發展。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