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半導體製造成為「國安議題」 最終有助緩解晶片荒
鉅亨網編譯劉祥航 綜合報導 2021-08-04 15:20
穆迪分析師表示,愈來愈多國家將半導體視為「國安議題」,推動生產自家晶片,最終能緩解短缺問題,不過無法在短時間內辦到。
穆迪分析 (Moody‘s Analytics) 副董事 Timothy Uy 周一 (2 日) 表示,當前最主要的問題,在於新的供應很難出現,而需求激增的現象,在短期內也不會消退。
晶片業內人士和一些機構認為,晶片荒可能會持續到 2023 年。
Uy 指出,為此不但企業在調整,各國政府也在採取行動,因為他們認為這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國家安全問題。
汽車產業已經感受到了威脅,由於全球晶片短缺,汽車製造商被迫停產。
Uy 在近日的報告中說,半導體晶片製造是資本密集型的複雜過程,生產往往需要數周時間。而分銷的時間需要的更長。
他解釋,新供應並非一蹴可幾,有時可能需要數年時間,因為需要建新廠並配備合適的技術。此外,資本密集性特質使得半導體製造集中在少數幾家公司手中,隨著新一代技術變化,新公司的進入壁壘也在提高。
每一代半導體晶片的生產工藝都是不同的。Uy 表示,新一代晶片利潤率更高,這讓主要晶片製造商更有動力投資生產新一代晶片,而不是老的成熟製程。
他表示,這是汽車行業陷入困境的部分原因。相較於智慧手機的需求,汽車業需求的數千種晶片都是較舊的晶片。
目前各國政府已承諾加大晶片的資本支出,以提高本土晶片製造能力。例如,南韓政府宣布了一項到 2030 年價值約 4500 億美元的計畫,中國設立了數十億美元的國家基金,美國通過了一項技術和製造法案,其中包括 520 億美元用於資助半導體研究、設計和製造。
Uy 認為,政府的參與可以説明緩解一些晶片短缺壓力,一旦政府的補貼到位,並向本地小型企業提供大量間接支援,以參與低端晶片的製造,晶片供應基本上會增加,並緩解汽車製造商的晶片供應短缺。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