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美對中揮太陽能大刀 台廠獲轉單卻笑中帶淚
鉅亨網記者魏志豪 台北 2021-10-18 10:19
隨著美國二度揮刀制裁中國,台灣太陽能廠紛紛迎來轉單,不過,業界坦言,中國業者為減緩美禁止進口帶來的衝擊,勢必為自家產品另謀出路,目前已有中國一線業者等向台灣能源局登錄名單,可望直接對台銷售,成為國內模組銷售的隱憂。
美國近來接連對中國太陽能產業實施制裁,先前已明令禁止採用新疆料源製作的太陽能產品,後續又接獲請願書,期望對中國在東南亞設廠規避關稅的行為進行調查,讓美國系統廠、零售商積極尋找替代料源,台廠因此迎來轉單。
台廠聯合再生 (3576-TW)、元晶 (6443-TW)、太極 (4934-TW) 等皆證實獲轉單,並與美國客戶進行設計、切入美國市場,重啟外銷動能。
不過,中國業者隨著出貨受阻,先前大量產出的模組,也規劃轉向銷售至其他地區,去化庫存,台灣一年需求量達 2-3GW,儘管低於美國數倍,但也成為中國業者的目標。
台灣系統廠須採用經濟部能源局核可的模組,以確保長期發電、售電品質,根據能源局太陽光電模組產品名單顯示,中國一線大廠如隆基 (LONGi)、晶科 (Jinko)、晶澳 (JA SOLAR) 等,已在今年登錄 M10、M6、G1 尺寸的模組,顯見中國業者已完成切入台灣市場的前置作業。
業界表示,儘管國外進口模組無享有 VPC 補貼的 6% 躉購費率加乘優惠,但因在東南亞製造,成本相對台灣低廉,一來一往間,即便終端系統廠採用進口模組,也有機會獲得不錯報酬率,成為台灣模組廠產品銷售的隱憂。
業者認為,若要開放國外進口模組,應制定相關配套措施,如採用最新一代尺寸的 M10,即可享有更高的 VPC 補貼,確保台廠的競爭優勢,同時,也期望政府向美國爭取貿易對談,降低反傾銷稅額,既安內又能攘外 (拓展海外市場)。
- 供應風險與需求疲軟拉鋸 油價短線震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動能指標下跌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