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通膨傷經濟 亞太地區部分央行態度漸鷹
鉅亨網編譯林薏禎 2022-04-07 13:00
面對遠超出舒適圈的通膨水準,亞太地區部分央行似乎正在擺脫長久以來不願跟進全球同行升息的想法。
從疫情復甦的過程中,亞太國家經濟表現在很大程度上落後歐美國家,因此,相較於應付全球供應鏈造成的通膨壓力,澳洲、印度和東南亞國家央行多半將重點放在支持經濟復甦。
儘管如此,對俄烏戰爭再次推高成本,進而破壞經濟穩定的擔憂,促使原本立場沒那麼鷹派的央行措詞出現顯著轉變。
澳洲
澳洲央行 (RBA) 本周雖維持利率不變,前瞻指引卻刪掉對升息保持耐心的措詞,市場普遍將此視為央行準備升息的信號,澳洲央行副總裁 Michele Bullock 日前也表示,政策前景的變動反映出通膨壓力已越來越大。
摩根大通 (JP Morgan) 經濟學家 Ben Jarman 表示,外部的通膨動態足以使澳洲央行先發制人,推動政策轉變。
他預估,澳洲央行將在 6 月首度升息,較原本預期的 11 月大幅提前。
菲律賓
菲律賓央行上月公布 3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年增 4%,高於市場預期,並警告,油價漲勢恐使今年通膨均值超出央行設立的 2% 至 4% 目標區間。
菲律賓央行總裁 Benjamin Diokno 周二表示,已準備好在通膨預期失控時,採取先發制人的行動,這番言論和他在 3 月時表示「準備應對」(ready to respond) 通膨的被動言論,形成鮮明對比。
其他國家
市場預期,印度央行不會在本周五 (8 日) 的會議中升息,但考慮到通膨率仍高於央行設定的 6% 上限,不禁讓人對印度透過低利率政策來推動經濟成長的策略感到質疑。
出於對物價飆升的不安,從去年開始,南韓、新加坡與紐西蘭等國已逐步撤回疫情時期的貨幣刺激措施。
不過,中國和日本距離收緊貨幣政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這兩個亞洲經濟大國目前仍將重點放在支持經濟增長。
諷刺的是,目前態度最謹慎的央行,多半是過去最容易受到聯準會 (Fed) 升息和通膨干擾的新興市場國家。
東南亞國家透過政府補貼和物價控制來遏制通脹壓力,進而緩解央行壓力,因此,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在對抗通膨的同時,仍公開堅守低利率政策。
總體來說,澳盛銀行 (ANZ) 經濟學家 Krystal Tan 認為,相較於過去幾年,如今通膨對亞洲央行已更具挑戰性,調整利率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