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晶片焦點戰!阿里澄清:挺國產屬實 大單採購寒武紀不實
鉅亨網編輯林羿君 綜合報導
市場傳出阿里巴巴 (09988-HK) 旗下阿里雲因通義千問大模型面臨算力缺口,而緊急追加 15 萬片寒武紀 (688256-CN) 思元 370 晶片訂單,阿里雲官方已正式出面駁斥此消息不實。

阿里雲表示,公司確實秉持「一雲多芯」策略,支持國產供應鏈,但採購 15 萬片 GPU 的傳言並不準確。
此次澄清凸顯了在 AI 算力需求爆發、全球晶片供應與地緣政治多變的背景下,中國科技巨頭們在 AI 晶片供應鏈上的佈局策略。
阿里巴巴集團 CEO 吳泳銘曾在財報會上指出,公司已備有「後備方案」,透過與多個合作夥伴協作,建立多元化的供應鏈儲備,以應對市場變動。他強調,儘管 AI 開發支出可能因供應鏈而波動,但公司仍將按既定計畫完成 3,800 億人民幣的資本開支。
中國 AI 晶片市場百花齊放 國產供應鏈加速成長
儘管阿里雲否認大規模採購傳言,但此事件再次將目光聚焦於中國本土 AI 晶片產業的快速崛起。
根據 IDC 數據,2024 年中國加速晶片的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 270 萬張,其中 GPU 卡的市占率高達 70%。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本土人工智慧晶片品牌的出貨量已超過 82 萬張,華為昇騰系列佔大部分,而百度崑崙芯、天數、寒武紀、沐曦、燧原等也都有亮眼表現,顯示中國製晶片正迅速搶佔市場。
除了外部採購,以阿里巴巴為首的科技巨頭們也積極投入晶片自研,以建立更穩固的供應鏈壁壘。
阿里巴巴旗下的平頭哥半導體自 2018 年成立以來,已成功開發多款晶片並實現規模化部署,包括「玄鐵」RISC-V 處理器、「含光」AI 晶片,以及「倚天」通用伺服器 CPU。
其中,自研的含光 800 AI 推理晶片已廣泛應用於阿里雲服務。有媒體報導指出,阿里新一代 AI 晶片已進入測試階段,旨在服務更廣泛的 AI 推理任務,並可能兼容英偉達生態。
巨頭佈局自給自足 AI 生態面臨挑戰
不只阿里巴巴,包括百度、騰訊、字節跳動等網路巨頭也紛紛展開晶片自研或尋求多樣化合作。百度崑崙芯已全面啟用並接入公有雲服務,騰訊則推出「紫霄」、「滄海」、「玄靈」等自研晶片,並與 AMD 合作。
這些佈局反映出,對於科技企業而言,支持包括國產晶片在內的多元晶片供應鏈,已成為未來 AI 生態發展的關鍵戰略。
然而,挑戰依然存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指出,儘管 AI 大模型驅動算力需求爆發,但與國際巨頭輝達相比,中國自產 AI 晶片的系統生態仍不夠完善。業界專家認為,國產晶片廠商應採取「性能提升與生態建構」雙重策略,才能有效應對全球算力產業鏈的挑戰。
- 升級你的投資腦!9/17講座揭密獲利契機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