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I核心公司互投數十億美元 專家擔憂網路泡沫歷史重演
鉅亨網編譯劉祥航 綜合報導
在當前的人工智慧浪潮中,核心科技公司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相互投資數十億美元,分析師指出,這種日益複雜的「糾纏」正在加劇 AI 泡沫的風險。

近期一系列公開的大型交易,突顯了科技巨頭之間緊密的資金網路。例如,輝達 (NVDA-US) 在九月下旬宣布將投資高達 1000 億美元於 ChatGPT 製造商 OpenAI,作為合作夥伴關係的一部分,以確保 OpenAI 使用其晶片來訓練和運行下一代模型。
這類交易絕非個案。輝達近期與客戶 CoreWeave 達成 63 億美元的交易,輝達本身持有 CoreWeave 7% 的股權。此外,輝達還傳聞向其客戶 xAI 投資了 20 億美元。同時,作為基礎設施的買方,OpenAI 也與甲骨文 (ORCL-US)、CoreWeave 以及晶片製造商 AMD(AMD-US) 進行了交易,並在上周與博通 (AVGO-US) 合作建立首個內部 AI 處理器。
循環式資金流動的風險
華爾街分析師指出,這種協議突顯了一個日益增長的趨勢:以輝達為首的 AI 基礎設施供應商正在投資於他們的客戶,而這些客戶隨後會回頭購買更多供應商的產品。在另一些情況下,像 OpenAI 這樣的基礎設施客戶則在投資於他們的供應商。
專家認為,這種循環動態產生了兩大主要擔憂。首先,交易的性質可能使市場誤認為 AI 的實際需求比真實情況更高。其次,由於與這些交易相關的消息導致各公司的股價飆升,這種模式加強了科技巨頭們估值之間的聯繫,使他們的命運緊密交織在一起。專家表示,一旦其中一家公司遭受打擊,將會對整個生態系統造成負面影響。
科技分析師 Kim Forrest 認為:「最新的發展非常令人不安,AI 基礎設施的供應商獲得了大量資金,因此他們只是將錢塞回給他們的客戶,這些錢可能被不當使用。」
著名的賣空者 Jim Chanos 也加入了批評,他質疑道:「難道你不覺得奇怪嗎?當敘事是『對運算的需求是無限的』時,賣家卻不斷補貼買家?」
康乃爾大學教授 Karan Girotra 指出,供應商和客戶相互提供財務支持的情況,降低了整體系統的「彈性」。他警告,一旦出現問題,影響將會流經整個系統,而不會被隔離。
網路泡沫化的前車之鑑
這種循環投資模式最清晰的風險案例,出現在 1990 年代末至 2000 年代初的網路泡沫期間。當時,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 (ISP) 迅速湧入市場,提供網路服務,但很快發現自己資金受限。
與最近的 AI 交易類似,設備供應商——包括路由器、交換器、光纖電纜等硬體製造商——通過提供貸款和股權投資給 ISP(他們的客戶),對這些公司進行了投資。ISP 隨後利用這些融資,向設備公司購買路由器或電纜,這些交易被稱為「供應商融資」(vendor financing)。
從帳面上看,業務蒸蒸日上,交易規模巨大。在 1999 年至 2001 年間,思科系統 (Cisco Systems)、北電網路 (Nortel Networks) 和朗訊 (Lucent) 等設備供應商向網路服務提供商和電信業者提供了數十億美元的貸款。然而,由於 ISP 在設備公司的支持下過度擴張,但基礎財務狀況卻非常薄弱,當資金枯竭時,數十家網路服務供應商倒閉。
由於沒有人償還貸款,設備供應商被迫沖銷債務。隨著產業螺旋式下滑和網路泡沫破裂,供應商對客戶的不良投資加深了崩潰的影響。從 2000 年 3 月到 2002 年底,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下跌了 70% 以上。
當前債務擔憂與 OpenAI 的關鍵地位
儘管當前的科技巨頭利潤率更高,且大多是利用強勁的內部現金流而非債務為 AI 相關的資本支出提供資金,但分析師警告這種情況可能會改變。甲骨文作為 AI 繁榮的領導者之一,在上個月底就籌集了 180 億美元的債務。
今天的批評者擔心,AI 投資的糾葛網路使系統過度依賴 OpenAI 的成功。這家 ChatGPT 製造商尚未實現盈利,分析師擔心如果該公司未能實現其營收預測將會發生什麼。
DA Davidson 分析師 Gil Luria 表示,某些最新的交易尤其令人擔憂,因為像 OpenAI 和 CoreWeave 這樣的 AI 公司在接受輝達投資的同時,正在承擔更多債務或宣布意圖這樣做。他稱這種「增加槓桿」是「真正不健康的行為」。
Epistrophy Capital Research 首席市場策略師 Cory Johnson 則直言:「如果你的客戶必須借錢來購買你的產品,那你的客戶就不是一個好客戶。」
支持者的反駁
儘管存在這些擔憂,華爾街一些人認為 AI 市場中的此類合作關係是件好事。他們認為,這些合作能夠更快地部署支持 AI 基礎設施所需的資本,從而可能加速科技巨頭巨大投資的回報。
Bernstein 分析師 Stacy Rasgon 為輝達投資其客戶的行為辯護,認為這可能是輝達現金的最佳用途,並表示:「我不認為我們接近泡沫領域。」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被問及這些交易是否類似於網路泡沫的錯誤交易時,堅稱 OpenAI 的收入與其收到的任何投資是獨立的。黃仁勳說:「OpenAI 很可能成為下一個數兆美元的超大規模公司,誰不想成為投資者呢?」
延伸閱讀
- AI需求激發HDD替代效應 NAND供應商加速轉進大容量Nearline SSD
- 方舟木頭姐最新預言:AI 將讓全球GDP翻倍、真正的通膨將被技術抹平
- 矽谷爆「反AI」起義?工程師拒用Cursor寫程式 入職一周遭解僱
- OpenAI與博通AI晶片合作顯示ASIC仍重要!分析師:將帶來巨大收入成長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