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港股
小米集團 (01810-HK) 股價周三 (19 日) 在港股持續走弱,一度跌深至每股 38.22 港元,股價跌幅超 3%,正式跌破 40 港元大關,且較 6 月最高點跌超 30%,即便周二 (18 日) 晚間公布的第三季財報全面向好,仍未能扭轉市場拋售情緒。
受惠於電動車業務高速成長,以及物聯網 (IoT) 與生活消費裝置銷售的支撐,小米集團 (01810-HK) 第三季 (截至 9/30) 淨利大幅跳增。其中電動車部門首度出現單季獲利,成為推動整體表現的重要里程碑,不過智慧手機市場競爭與零組件成本上升,使未來展望仍面臨不確定性。
針對外界持續對小米汽車「重顏值、輕安全」的輿論風波,小米創辦人雷軍 16 日罕見地在一天內連發三條微博公開回應,火力全開地駁斥「斷章取義、歪曲抹黑」的言論。這位一向以溫和形象示人的企業家,此次的語氣顯得十分強硬,他表示,自己在去年四月的一次採訪中談產品定義時所說的「一輛車,好看是第一位的」,與「安全是基礎、安全是前提」的理念並不矛盾。
中國人工智慧(AI)領域再添重磅人事變動。前 DeepSeek 研究員羅福莉正式宣布加入小米 (01810-HK) ,並在朋友圈發文引發業界關注。根據《澎湃新聞》週三(12 日)報導,羅福莉表示:「智能終將從語言邁向物理世界。我正在 Xiaomi MiMo,和一群富有創造力、才華橫溢且真誠熱愛的研究員,致力於構建這樣的未來,全力奔赴我們心目中的 AGI!」(圖:澎湃新聞)Xiaomi MiMo 是小米首個推理大型語言模型專案,羅福莉的發言也被視為對外界傳聞的正式回應。
美股雷達
今年雙 11 戰報來了!京東 (JD-US) (09618-HK) 公布,截至 11 月 11 日(周二)23 時 59 分,京東雙 11 成交額再創歷史新高,下單用戶數增長 40%,訂單量增長近 60%。據《華爾街見聞》報導,京東稱,第三方數據顯示,京東 APP 活躍用戶成長幅度穩居行業首位。
美股雷達
據《商業內幕》周二 (11 日) 報導,福特 (F-US) 執行長法利 (Jim Farley) 在拆解特斯拉 Model 3 與中國電動車後大感震撼,他對這些競爭者的領先程度感到震驚,這促使他全面改革福特。「當我們拆解第一輛特斯拉 Model 3,並開始拆解中國車輛時,我非常謙卑。
A股
2025 年 10 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交車量持續攀升,多家頭部品牌於週六(1 日)公布最新交車數據,小米集團 (01810-HK) 汽車、理想汽車 (02015-HK) 與小鵬汽車 (09868-HK) 均表現亮眼。根據小米汽車官方微博消息,10 月小米汽車交車量持續超過 4 萬台。
港股
流傳已久的小米 (01810-HK) 首款大型增程 SUV YU9,近日因一組高清渲染圖與內裝諜照的曝光,再度引發汽車圈熱議。這款內部代號「崑崙」的新車型,不僅標誌著小米正式進軍大型增程 SUV 市場,更被視為其挑戰傳統豪華 SUV 格局的關鍵一步。
A股港股
前 Google 董事長施密特 (Eric Schmidt) 與其辦公室擔任中國與 AI 策略研究領導人 Selina Xu,近期在《大西洋月刊》發文指出,中國在不到半輩子的時間內,已成功地從科技落後國家躍升為全球超級大國,為美國提供了一個學習其成功經驗的機會。
大陸政經
根據胡潤研究院最新發布的 2025 年度胡潤百富榜,71 歲的農夫山泉創辦人鐘睒睒以 5300 億元 (人民幣,下同) 身價四度登頂中國首富,財富較去年增加 1900 億元,刷新該頭銜財富紀錄,而去年首富、42 歲的字節跳動創辦人張一鳴以 4700 億元退居第二,財富成長 1200 億元,騰訊馬化騰以 4650 億元位列第三,財富上漲 1500 億元。
美股雷達
美國福特汽車 (F-US)執行長 Jim Farley 周日 (26 日) 接受採訪時,直陳川普政府關稅政策對企業的衝擊。他指出,福特為部分零部件支付的關稅高達 70% 以上,累計帶來 20 億美元額外成本,將吃掉該車廠約 20% 的全球利潤。
港股
中國智慧手機製造商小米 (01810-HK) 於週五(24 日)表示,近期記憶體晶片價格 飆升,已顯著推高手機生產成本,造成新機定價面臨壓力。根據《路透》報導,小米總裁盧偉冰在微博上指出:「成本壓力已經轉移到我們新產品的定價上。記憶體晶片成本的上漲遠超預期,且可能會進一步加劇。
科技
正如市場上流傳的「如果你的財富跟不上雷軍的認知,那麼你的錢別想流進雷軍的口袋」這句話所暗示,科技巨頭小米創辦人雷軍再次以其敏銳的戰略眼光,精準押注了下一代個人智慧設備:智慧眼鏡。根據國際數據公司 IDC 最新報告,2025 年上半年全球智慧眼鏡出貨量達 406.5 萬台,年增 64.2%,意味著智慧眼鏡正從極客小眾走向大眾消費,成為繼手機、汽車之後,科技業的又一個「新風口」。
港股
中國科技巨擘小米 (01810-HK) 周一 (13 日) 股價下跌逾 5%,主因中國境內發生一起涉及該公司電動車的致命車禍,有報導指出車輛起火後車門無法打開,造成一人喪生。消息傳出後,小米港股當日盤中一度重挫 8.7%,創下 4 月以來最大跌幅,之後收斂部分跌勢,終場收跌 5.71%,至每股 49.08 港元。
港股
9 月 27 日,小米 (01810-HK) 17 系列開賣僅 5 分鐘,便刷新今年中國國產手機全價位段新機系列首賣當天以及銷售額紀錄。儘管初期因官方未公佈具體數據引發「不敢亮底牌」的質疑,《央視新聞》一則報導則為小米 17 新機熱度定調。報導指出,線下門市人氣火爆,部分旗艦機型一度「一機難求」,開賣 5 天銷量突破 100 萬支。
美股雷達
特斯拉 (TSLA-US) 周四 (2 日) 公布第三季全球交車量達 49.7 萬輛,年增 7.4%,創下歷史新高,遠超市場預期的 44 萬輛。此成長主要受惠於美國消費者在 9 月 30 日聯邦稅收抵免到期前搶購電動車。但馬斯克警告,政策優惠結束後,未來幾季營運將面臨挑戰。
美股雷達
據《CNBC》周四 (2 日) 報導,中國電動車龍頭比亞迪 (1211-HK)(002594-SZ)9 月交車量年減近 6%,為 2025 年首次出現年減,顯示市場領導者面臨成長放緩。相較之下,零跑汽車(9863-HK)、小米(1810-HK)、小鵬汽車(9868-HK)(XPEV-US) 等新創車廠紛創單月交車新高。
A股港股
根據國際數據資訊(IDC)發布的 2025 年第二季全球穿戴裝置報告,智慧手錶市場迎來了一場激烈的版圖重整。儘管整體市場出貨量年增 12.3%,達到 4,920 萬台,但品牌排名卻出現驚人逆轉。華為以 20.2% 的市佔率穩坐冠軍寶座,而小米則以黑馬之姿,憑藉高達 61% 的年增長率,超越蘋果躍居第二。
新股上市
博泰車聯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博泰車聯)(02889-HK)今 (30) 日正式在港交所上市,開啟全球資本市場新旅程,終場收高 53.58% 至每股 157 港元,此次發行 1043.69 萬股股份,每股定價 102.23 港元,募資淨額約 9.19 億港元。
港股
在打破「首銷全天紀錄」的捷報背後,小米 (01810-HK) 17 系列正經歷產品結構失衡帶來的質疑。Pro Max「一機難求」與標準版「庫存充裕」之間的反差,讓這款備受關注的旗艦系列陷入銷量爭議。據《科創板日報》周一(29 日)報導,無論是線下門市體驗人流,還是電商平台的銷售數據與發貨周期,均表明市場熱情高度集中於高配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