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港股
中國科技巨擘小米 (01810-HK) 周一 (13 日) 股價下跌逾 5%,主因中國境內發生一起涉及該公司電動車的致命車禍,有報導指出車輛起火後車門無法打開,造成一人喪生。消息傳出後,小米港股當日盤中一度重挫 8.7%,創下 4 月以來最大跌幅,之後收斂部分跌勢,終場收跌 5.71%,至每股 49.08 港元。
港股
9 月 27 日,小米 (01810-HK) 17 系列開賣僅 5 分鐘,便刷新今年中國國產手機全價位段新機系列首賣當天以及銷售額紀錄。儘管初期因官方未公佈具體數據引發「不敢亮底牌」的質疑,《央視新聞》一則報導則為小米 17 新機熱度定調。報導指出,線下門市人氣火爆,部分旗艦機型一度「一機難求」,開賣 5 天銷量突破 100 萬支。
美股雷達
特斯拉 (TSLA-US) 周四 (2 日) 公布第三季全球交車量達 49.7 萬輛,年增 7.4%,創下歷史新高,遠超市場預期的 44 萬輛。此成長主要受惠於美國消費者在 9 月 30 日聯邦稅收抵免到期前搶購電動車。但馬斯克警告,政策優惠結束後,未來幾季營運將面臨挑戰。
美股雷達
據《CNBC》周四 (2 日) 報導,中國電動車龍頭比亞迪 (1211-HK)(002594-SZ)9 月交車量年減近 6%,為 2025 年首次出現年減,顯示市場領導者面臨成長放緩。相較之下,零跑汽車(9863-HK)、小米(1810-HK)、小鵬汽車(9868-HK)(XPEV-US) 等新創車廠紛創單月交車新高。
A股港股
根據國際數據資訊(IDC)發布的 2025 年第二季全球穿戴裝置報告,智慧手錶市場迎來了一場激烈的版圖重整。儘管整體市場出貨量年增 12.3%,達到 4,920 萬台,但品牌排名卻出現驚人逆轉。華為以 20.2% 的市佔率穩坐冠軍寶座,而小米則以黑馬之姿,憑藉高達 61% 的年增長率,超越蘋果躍居第二。
新股上市
博泰車聯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博泰車聯)(02889-HK)今 (30) 日正式在港交所上市,開啟全球資本市場新旅程,終場收高 53.58% 至每股 157 港元,此次發行 1043.69 萬股股份,每股定價 102.23 港元,募資淨額約 9.19 億港元。
港股
在打破「首銷全天紀錄」的捷報背後,小米 (01810-HK) 17 系列正經歷產品結構失衡帶來的質疑。Pro Max「一機難求」與標準版「庫存充裕」之間的反差,讓這款備受關注的旗艦系列陷入銷量爭議。據《科創板日報》周一(29 日)報導,無論是線下門市體驗人流,還是電商平台的銷售數據與發貨周期,均表明市場熱情高度集中於高配機型。
港股
9 月 29 日,小米集團 (01810-HK) 股價午後一度大跌超過 3%,終場收跌 2.01%。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周一(29 日)發文,稱據其最新產業調查,小米 17 系列總出貨量顯著下修 20%(原定目標約 1,000 萬台),若後續無更積極價格策略或營銷活動,17 系列總出貨量可能會低於 15 系列的約 800 萬部。
港股
小米 (01810-HK) 總裁盧偉冰周一 (29 日) 在微博表示,新推出的 17 系列智慧型手機上市兩天就創下亮眼銷售紀錄,公司有信心這款被視為蘋果 (AAPL-US) 新 iPhone 17 對手的旗艦機,銷售將超越前一代機型。盧偉冰透露,最頂規的 17 Pro Max 在新系列中銷售居冠,其次是 Pro 版本。
A股港股
在慶祝進入中國市場 30 周年之際,美國晶片巨頭高通 (QCOM-US) 在北京宣布啟動「AI 加速計畫」。此舉旨在深化與中國各行業夥伴的合作,共同探索裝置上 AI 的新功能與應用,並加速其普及。這項計畫不僅是對過去 30 年合作關係的肯定,更凸顯了高通在應對全球晶片市場激烈競爭與自身業務轉型壓力下,持續「抱緊」中國市場的堅定決心。
台股新聞
小米今 (26) 日在台發表旗艦手機 Xiaomi 15T Series,並同步推出 9 款 AIoT 智慧生活產品,涵蓋平板、穿戴裝置、顯示器及掃拖機器人等品項;小米表示,今年小米完成人車家智慧生態戰略升級, 透過裝置間無縫連接與智慧整合,為消費者打造更便捷的智慧生活體驗。
港股
周四 (25 日) 晚間,小米(01810-HK) 創辦人雷軍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以「改變」為主題完成年度演講,這場被視為小米五年答卷的發布會,揭開了這家科技公司從互聯網模式向硬核科技轉型的蛻變之路。五年前,小米成立十周年時的營收突破 2000 億元 (人民幣,下同),並躋身世界 500 強,但雷軍卻因蘋果、三星、華為的壓制陷入焦慮。
港股
受陸股下跌拖累,港股周五 (26 日) 走勢低迷,主要股指開低走低,午後跌幅進一步擴大。截至收盤,恒生指數下跌 1.35%,收報 26128.20 點,全日下跌 356 點。恒生科技指數重挫 2.89%,國企指數則下跌 1.49%。今日恒指大市成交額高達 3236.74 億港元。
港股
小米 (01810-HK)周四 (25 日) 宣布旗下大家電產品正式登陸歐洲市場,空調、冰箱、洗衣機等核心類別將透過線上線下管道進入當地消費者視野,小米集團大家電部負責人單聯瑜稱此舉是希望實踐「讓全球每個人享受科技美好生活」的概念,進一步完善歐洲市場佈局。
港股
小米集團創辦人兼執行長雷軍年度演講周四 (25 日) 晚間重磅登場,正值小米創立 15 周年第 6 度開講,現場雷軍密集發布晶片、手機、汽車及 AIoT 領域新成果,更首次深度揭露造芯、高管重組等關鍵背後故事,金句頻出引發觀眾熱烈掌聲。中國《智東西》報導,演講開始,雷軍回溯五年前小米的「轉型之痛」。
港股
小米集團 (01810-HK) 創辦人雷軍周四 (25 日) 晚間以「改變」為題發表 2025 年度演講,以下為演講全文:朋友們,晚上好!歡迎大家。今天是我第 6 次年度演講。今年是小米創辦 15 週年。在 15 週年之際,小米在汽車和晶片領域連續取得兩次重大突破,讓許多人刮目相看,甚至感覺小米一夜之間換了一家公司。
台股新聞
研調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 指出,歐洲市場在年初表現不振後,第二季出貨量年增 4%,展現回溫跡象。儘管經濟與地緣政治環境挑戰持續,加上歐盟新環保法規生效,市場仍受惠於全新機種的推出與積極促銷活動,成功扭轉頹勢。三星在 2025 年第二季依舊穩居龍頭,但市佔略降;蘋果與小米則因 iPhone 16e 與 Redmi Note 14 系列的成功而表現亮眼。
A股
小米集團-W(01810-HK) 董事長兼執行長雷軍宣布,小米 17 系列將於 9 月 25 日晚間 7 點發布,包括小米 17、小米 17Pro、小米 17Pro Max 三款機種,同時他將舉辦第 6 屆年度演講,主題為《改變》,分享小米玄戒晶片和小米車背後的故事。
科技
近期,AI 眼鏡熱度持續攀升,成為科技界焦點,眾多大型玩家紛紛湧入,據傳 Open AI 正考慮開發智慧眼鏡等產品,中國星紀魅族幾天前也推出旗下首款 AI 拍攝眼鏡,正式進軍該領域,而與此同時,相關產業鏈企業也密集揭露相關業務進展。AI 眼鏡被業內人士視為有望成為繼智慧手機之後最重要的個人移動入口,按功能可分為 AI 音頻眼鏡、AI 拍攝眼鏡、AI 顯示眼鏡 (AI+AR)。
港股
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周五 (19 日) 發布公告,小米 (01810-HK) 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因其 L2 高速領航輔助駕駛功能存在安全隱憂,決定自即日起召回共計 116,887 輛 SU7 標準版電動汽車。此消息一出,不僅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首,也對小米集團在港股的股價造成衝擊,盤中一度下跌超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