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逆差
美股雷達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 周二 (16 日) 表示,美、中貿易協議已接近達成,預期在 11 月互惠關稅生效前將進行進一步談判。他在接受《CNBC》訪問時透露,中國已開始意識到達成貿易協議的可能性。貝森特對美中達成貿易協議展現信心,認為雙方已相當接近達成協議。
美股雷達
據《彭博》周四 (4 日) 報導,美國 7 月貿易逆差擴大至四個月高點的 783 億美元,企業搶在川普對全球貿易夥伴課徵新關稅前大舉進口商品和原物料。進口額月增 5.9%,其中工業用品、資本設備和消費品進口激增。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商品和服務貿易逆差較前月激增近 33% 至 783 億美元。
根據財政部貿易統計,今年 1 至 7 月,台灣對美國出口額達到 975 億美元,年增幅高達 53.5%,不僅創下同期歷史新高,更在 26 年來首次超越對中國大陸 (含香港) 的 935 億美元出口額 (年增 14.3%)。這使得美國在台灣出口目的地中所占比例躍居首位,達 28.7%,略高於中國大陸的 27.5%。
美國總統川普周一 (11 日) 透過其「Truth Social」平台發文,表示希望中國能「迅速將其黃豆訂單增加 4 倍」,他將此舉框架為「大幅削減中國對美國貿易逆差」的一種方式。川普指出,中國正擔憂黃豆短缺,而美國農民生產的黃豆最為強勁,並承諾將提供「快速服務」。
美國總統川普自上台以來實施了一系列激進的關稅政策,目的之一是縮小美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貿易逆差。然而,作為一個農業大國,美國在農業方面的貿易逆差卻不斷擴大,這標誌著在川普發起的貿易戰影響下,美國農民長期主導全球農產品出口的地位正持續衰退。美國農業部 (USDA) 周四 (7 日) 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美國農產品貿易逆差創歷史新高,達到 286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 184 億美元大增約百億美元,凸顯美國農業長期以來的貿易優勢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川普總統的全新關稅措施於周四 (7 日) 正式生效,標誌著他推動重塑全球貿易格局的動盪進程。在數月的混亂威脅與反覆後,美國對幾乎所有貿易夥伴的更高關稅稅率,於紐約午夜後開始實施,此前川普已於一周前簽署了相關命令,並預留時間讓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進行必要的調整,以收取關稅。
國際政經
美國總統川普周三 (30 日) 再度在社群平台 Truth Social 發文,重申 8 月 1 日啟動「對等關稅」的期限不會延後,並點名印度關稅過高、與俄羅斯能源與軍事往來密切,宣布將自 8 月 1 日起對印度課徵 25% 關稅及額外懲罰費用。
美股雷達
根據《紐約時報》周二 (29 日) 報導,川普政府過去 6 個月徹底改變延續數十年的全球貿易秩序,歐盟、日本等主要經濟體接受對其出口商品課徵 15% 的高關稅。這種新常態以美國經濟為籌碼,其他國家被迫接受高額關稅來與美國做生意。結果證明,川普的關稅威脅確實是有力的談判工具。
國際政經
美國 6 月商品貿易逆差收窄幅度超過預期,主要反映進口在關稅生效前的囤貨潮結束後出現廣泛回落。根據美國商務部周二 (29 日) 公布的數據,6 月商品貿易逆差縮減 10.8% 至 860 億美元,低於外媒訪調所有經濟學家的預估。6 月商品貿易逆差縮減 10.8% 至 860 億美元。
美股雷達
美國總統川普上周致信多國貿易夥伴,宣布 8 月 1 日將提高關稅,以期解決其聲稱「困擾美國數十年」的貿易逆差。不過,經濟學家批評,川普根本搞錯重點,他普過於簡化的貿易逆差解決方案,可能導致意想不到的負面經濟後果。忽略美國服務業優勢川普長期以來認為,雙邊貿易逆差對美國經濟乃至國家安全構成「重大威脅」,並譴責其他國家「占美國便宜」。
美股雷達
美國 5 月耐久財訂單大幅反彈,主要受惠於商用飛機訂單暴增,但同月出口卻創下新冠疫情以來最大跌幅,導致商品貿易逆差意外擴大。整體數據反映製造業復甦動能與國際貿易表現出現明顯分歧,恐將削弱第二季經濟成長貢獻。根據美國商務部周四 (26 日) 公布數據,5 月耐久財訂單月增 16.4%,創多年來最大單月增幅,遠優於市場預期的 8.5%,也扭轉前月下修後的 6.6% 跌幅。
美股雷達
美國商務部周四 (5 日) 公布最新數據顯示,美國 4 月貿易赤字大幅縮減,進口金額創下歷史最大單月降幅,反映部分企業為了躲避關稅提前大量進口的「提前囤貨潮」結束,這也可能提振本季的經濟成長。根據官方數據,美國 4 月商品與服務貿易逆差較前月大減 55.5%,縮至 616 億美元,為 2023 年以來最小赤字,並逆轉了第一季因前期大量囤貨導致的赤字擴大局面。
美股雷達
德意志銀行 (DB-US) 近日發布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過去 15 年美元實質匯率相較於其他主要貨幣升值約 40%,是推動美國貿易逆差不斷擴大的關鍵因素之一。報告認為,若美元能逆轉這段升值幅度,美國貿易逆差可能回到零平衡,甚至轉為順差。該報告由德銀經濟學家 Peter Hooper 撰寫,提出一項看似「簡單」但挑戰巨大的建議:讓美元貶值 40%。
美股雷達
由於企業在關稅調升前大量增加商品進口,美國 3 月貿易逆差擴大至歷史新高,導致第 1 季國內生產毛額 (GDP) 3 年來首次陷入負成長。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 (BEA) 周二 (6 日) 表示,3 月貿易逆差從 2 月修正後的 1232 億美元躍升 14.0%,達到創紀錄的 1405 億美元。
國際政經
美國總統川普週五 (7 日) 表示,他計劃下週宣布徵收對等關稅 (Reciprocal tariffs),這是他的貿易戰的重大升級,作為解決美國聯邦赤字的一種手段,但他沒有明確指出哪些國家將受到衝擊,華爾街分析提到,川普可能對那些對美國存在較大貿易逆差且徵收相對高關稅的國家加徵關稅。
國際政經
美國將從明 (4) 日起對加拿大輸美商品加徵 25% 關稅,美國總統川普周日 (2 日) 指責加國多年來一直在「虐待美國」,並再次呼籲加國成為美國的一個州。川普這一最新發言勢將進一步加劇美加兩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川普周日在返回白宮前告訴記者:「我愛加拿大人民。
歐亞股
日本政府周四 (23 日) 公布的數據顯示,由於汽車和半導體相關需求強勁,出口創下歷史新高,2024 年日本貿易逆差較上年縮小 44% ,至 5.33 兆日元(340 億美元)。儘管出口連續第四年成長,但日本的貿易收支也連續第 4 年出現逆差,原因是近年來能源價格上漲,導致資源匱乏的日本的進口成本增加。
國際政經
美國公布數據顯示,2024 年前 11 個月,美國對越南的貿易逆差超過 1100 億美元,在越南貨幣兌美元創紀錄貶值的情況下,越南的出口隨之快速成長。美國統計局周二 (7 日) 公布,美國對越南的赤字較上年同期成長近 18%,也讓越南對美國的順差位居全球第四,僅次於中國、歐盟和墨西哥。
美股雷達
由於進口激增,美國 9 月商品貿易逆差大幅擴大,顯示貿易仍拖累第 3 季經濟成長。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周二 (29 日) 表示,由於出口下降,上個月商品貿易逆差擴大了 14.9%,達到 1082 億美元。這也是貿易連續第 3 季從國內生產總值中減少。
美股雷達
由於出口增加和進口下降,美國 8 月貿易逆差大幅收窄,顯示貿易可能對第 3 季經濟成長構成小幅拖累。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周二 (8 日) 表示,貿易逆差從 7 月修正後的 789 億美元縮小 10.8% 至 704 億美元。經濟學家先前預測貿易逆差將從 7 月原值 788 億美元收窄至 706 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