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美股雷達
對 AI 營收和競爭力的擔憂分析師下調了美國半導體公司 AMD 目標價,華爾街分析師坦言,市場只偏愛競爭對手輝達。AMD 2 月 4 日公布資料中心銷售額不如預期,週三 (5 日) 起股價暴跌超 6%,連續 3 個交易日均收黑,今年迄今股價跌幅達 10.83%,反映出人們對 AMD 在快速擴張 AI 晶片市場上與輝達競爭能力的擔憂日益加劇。
美股預估
根據FactSet最新調查,共49位分析師,對超微半導體(AMD-US)提出目標價估值:中位數由146元下修至141元,調降幅度3.42%。其中最高估值225元,最低估值90元。綜合評級 - 共有57位分析師給予超微半導體評價:積極樂觀41位、保持中立15位、保守悲觀1位。
美股雷達
受到超微半導體 (AMD-US) 的強勢競爭壓力,英特爾 (INTC-US) 2024 年資料中心 CPU 銷量恐創下 14 年以來新低,與 2021 年的高峰期相比,暴減 80%。SemiAnalysis 數據顯示,英特爾伺服器處理器銷售量連續三年下滑,凸顯在消費性和伺服器 CPU 市場上,英特爾正逐漸被 AMD 擊敗。
基金
台股開春震盪,來自中國的 AI 團隊釋出最新的 AI 模型「Deepseek R1」讓市場震驚,加上貿易戰影響投資氣氛,電子指數受半導體類股重挫拖累,直接慣破月線與季線,加權指數也因而回測半年線,儘管目前市場看法普遍悲觀,但長期而言 AI 技術想要實現大規模應用,必須通過創新來降低成本,DeepSeek 的橫空出世對於 AI 產業絕對是正面助益。
基金
加權股價指數近 6 個月表現:(資料來源:Bloomberg, 截至 2025/2/5)野村腳勤觀點:DeepSeek 可望推升算力總需求DeepSeek 以高效、低成本的 AI 模型震驚全球,讓全世界看到了另一條發展 AI 的路徑,但有趣的是,DeepSeek 在爆紅之後一度因使用者過多,導致系統癱瘓無法使用,這其實也反應了:即便可用更少的運算資源來訓練 AI 模型,但當軟體實際運作並執行時,仍需要大量的伺服器能力支撐,這也是為什麼大力投資資本支出和基礎設施仍重要,並且長期而言發展 AI 的成本降低,將有利於小公司或資源貧乏的國家加入 AI 戰局,將提升整體 AI 晶片的需求 (包括加速開發 ASIC、提升二線 GPU 需求),AI 硬體股還是具備長期投資價值。
美股雷達
儘管 Alphabet、AMD 發布財報後暴跌,輝達領軍之下,美股週三 (5 日) 收紅,費半指數大漲超 2%,表現最佳。那斯達克指數上漲近 0.2%,標準普爾 500 指數微升約 0.4%。道瓊工業指數漲幅超過 300 點。美國週三公布有「小非農」之稱的 ADP 就業報告顯示,今年 1 月民間企業就業人數經季節調整後增加 18.3 萬人,創去年 10 月以來最大增幅,凸顯就業市場穩定,進一步壓縮聯準會 (Fed) 降息空間。
美股預估
根據FactSet最新調查,共48位分析師,對超微半導體(AMD-US)做出2025年EPS預估:中位數由4.86元下修至4.73元,其中最高估值7元,最低估值4.05元,預估目標價為155.00元。※本篇提及EPS與營收的單位均為「美元」市場預估EPS預估值2025年2026年2027年最高值7(7)1010.26最低值4.05(4.05)4.995.58平均值4.85(4.96)6.548.16中位數4.73(4.86)6.448.3市場預估營收預估值2025年2026年2027年最高值365.00億456.73億501.85億最低值300.90億345.95億369.67億平均值319.95億389.85億446.54億中位數319.28億388.53億463.86億歷史獲利表現項目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EPS2.062.570.840.53營業收入97.63億164.34億236.01億226.80億詳細資訊請看美股內頁:超微半導體(AMD-US)資料來源:Factset,數據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建議。
美股預估
根據FactSet最新調查,共49位分析師,對超微半導體(AMD-US)提出目標價估值:中位數由170元下修至155元,調降幅度8.82%。其中最高估值250元,最低估值90元。綜合評級 - 共有56位分析師給予超微半導體評價:積極樂觀41位、保持中立14位、保守悲觀1位。
美股雷達
AMD (AMD-US) 周二 (4 日) 宣布將提前推出其下一代資料中心 GPU— AMD Instinct MI350 系列。 此舉反映了市場對 AI 計算的強勁需求,以及 AMD 在資料中心市場中持續擴張的雄心。在周二的第四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AMD 執行長蘇姿丰表示,MI350 將在本季度開始向主要客戶送樣,並將生產出貨時間「加速」到年中。
美股雷達
AMD 周二 (4 日) 公佈第四季業績,獲利和營收均高於華爾街預期,但關鍵的數據中心部門表現不如預期,盤後挫逾 8%。AMD (AMD-US) 周二收高 4.58% 至每股 119.50 美元,但盤後挫約 8.45%,報每股 109.40 美元。
美股雷達
由於大型科技公司向客製化矽片的轉變,引發人們對其在人工智慧 (AI) 基礎設施競賽中地位的質疑,AMD (AMD-US) 投資人將在該公司周二 (4 日) 公布第 4 季業績時密切關注這家晶片設計公司的 AI 策略。分析師預計 AMD 12 月當季營收將成長超過 22% 達到 75.3 億美元,但該公司的成長前景受到輝達 (Nvidia)(NVDA-US) 在 AI 晶片市場主導地位、以及微軟 (MSFT-US) 和亞馬遜 (AMZN-US) 和 Meta (META-US) 等科技巨頭開發客製化晶片趨勢的影響。
美股雷達
AMD(AMD-US) 周五 (24 日) 透過其官方 X 平台宣布,已將全新的 DeepSeek-V3 模型整合至其 Instinct MI300X GPU。這項消息強調了 AMD 在人工智慧 (AI) 領域的持續發展與投入。DeepSeek-V3 模型是專為 AI 推論 (inference) 優化的,此舉有望提升 AMD GPU 在 AI 應用方面的效能。
鉅亨新視界
加權股價指數近 6 個月表現:(資料來源:Bloomberg, 截至 2025/1/22)野村腳勤觀點:人型機器人題材值得關注隨著開發中國家人口老化、薪資高漲,人型機器人的趨勢非常明確,像是特斯拉 Optimus、輝達 Figure 01/02 都已逐步投入產線生產訓練,造價 5-6 萬美元也更具競爭力。
台股新聞
祥碩 (5269-TW) 今年受惠大客戶超微 (AMD-US) 的 PC 市佔率持續提升,代工業務強勁成長,也拉抬 USB4.0、PCIe Gen4 等規格滲透率提升,加上併購 Techpoint,也將挹注全年營收與獲利,法人預估,祥碩今年營收將挑戰百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美股雷達
科技新聞網站 SemiAccurate 週五 (17 日) 報導,「幾乎可以肯定」有一家公司有興趣收購英特爾,但未透露具體哪家公司。華爾街分析可能的神秘買家。自從英特爾去年宣布一項重大重組計劃以來,外界一直在猜測該公司可能會被至少部分收購。 《華爾街日報》9 月報導,高通可能有興趣,並已就可能的交易與該公司接洽。
鉅亨新視界
加權股價指數近 6 個月表現:(資料來源:Bloomberg, 截至 2025/1/15)野村腳勤觀點:GB200 出貨還要再等等GB200 大量出貨時間屢次遞延,從 3Q24 一路遞延至 2Q25,結果就是全年出貨量可能低於預期,最樂觀時估計有 5 萬櫃以上,而現在可能降至 2-3 萬櫃,即便是下一代 GB300 也還有數個關鍵規格升級並需要開發時間,4Q25-1Q26 是較有可能出貨的時間,這也就是說,今年或許將面臨數季的出貨空窗期,也是因為這樣,現階段市場信心不足,在沒看到大量出貨證據前,相關利空傳言就容易被放大解讀,比如 CSP 客戶砍單、ASIC 取代輝達晶片等,但至少以現況來看,出貨問題主要是供應端而非需求端,尤其是在先進製程極為稀缺的情況下,除非 GB200 再度發生數次延期,否則輝達短期內砍單的機率不高,短期內對台灣供應鏈廠商的影響也相對有限。
台股新聞
AI 技術自 2012 年起快速發展,從感知型 AI 到生成式 AI,再到代理型 AI 與實體 AI,應用範圍持續擴大。NVIDIA 與 AMD 等科技公司在技術創新上領先,推出一系列革命性產品,推動 AI 技術與硬體能力的進步。台灣方面,聯發科、廣運及和碩等企業,也在全球 AI 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協助推動技術的落地與應用。
美股雷達
超微半導體 (Advanced Micro Devices)(AMD-US) 周五 (10 日) 股價下跌 4.76%,至每股 116.04 美元,此前高盛 (Goldman Sachs) 將超微的股票評級從買入下調至「中性」,並指出該公司表現不佳及面臨周期性挑戰。
鉅亨新視界
加權股價指數近 6 個月表現:(資料來源:Bloomberg, 截至 2025/1/8)野村腳勤觀點:全球化時代告終,大美國時代來臨新冠疫情封城導致全球面臨供應鏈斷鏈的巨大風險,背後的代價是世界各國都難以承受的,尤其是美國這樣全球最大經濟體,生產成本上升、消費疲軟,供給面與需求面都受到了衝擊,因此無論是貿易戰、關稅壁壘,甚至是川普減稅新政,目的都是引導資金重回美國,使美國再次成為最大的資源分配者,而從疫情後股市表現來看,各國之間也出現了明顯差異:美國陣營一路向上,非美陣營一路躺平;未來 3-5 年市場主流將圍繞 MAGA,美國陣營應該仍是最大贏家,台灣供應鏈與美國合作關係密切,想必不會缺席。
美股雷達
儘管股價相對低迷,並不影響 AMD (AMD-US) 在 CES 2025 全力振作,他們在展會上發布其最新的 AI PC 和圖形晶片。AMD 周一 (6 日) 宣布,推出用於 AI PC 的全新 Ryzen AI Max、額外的 Ryzen AI 300 和 Ryzen AI 200 中央處理器 (CPU),以及用於遊戲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和手持遊戲系統的高性能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