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川普





  • 國際政經

    近期,市場高度關注美國前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可能帶來的長期金融後果。儘管目前可能處於 90 天的暫停期,但其潛在影響依然不容忽視。如今的情勢發展,讓不少人想起 1971 年美國總統尼克森的決策,以可能的影響。當年的「尼克森衝擊 (Nixon Shock)」是指尼克森政府採取了一系列重大經濟措施,包括讓美元與黃金脫鉤、實施 10% 的進口關稅以及推出臨時價格管制。






  • 面對川普不理性的關稅亂拳,多數國家選擇釋出善意協商。一些經濟學家說,避免貿易戰很簡單:不反擊就行。《華爾街日報》報導到目前為止,這個策略對許多國家似乎都奏效了,川普已對多數貿易夥伴將關稅延緩三個月,而決定硬碰硬的中國,則陷入了與美國的全面貿易戰。






  • 台股新聞

    中央銀行外匯局長蔡炯民今 (18) 日指出,美國財政部匯率政策報告過去經驗是 4 月和 10 月每半年公布一次,「應該是下禮拜會公布」,並提前示警,台灣可能會持續被列入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美國財政部匯率政策報告的三項檢視標準為 (1) 對美商品及服務貿易順差逾 150 億美元;(2) 經常帳順差對 GDP 比率逾 3%;(3) 淨買匯金額對 GDP 比率逾 2%,且 12 個月中有 8 個月 (含) 以上為淨買匯。






  • 美國總統川普和義大利總理梅洛尼 (Giorgia Meloni) 周四 (17 日) 都表示有信心,美國和歐洲將能夠在美國暫停實施「對等關稅」90 天的期限前達成一項貿易協議。川普 17 日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與梅洛尼會談後向媒體表示,他 100% 肯定美國最終會與歐洲達成貿易協議。






  • 台股新聞

    近期美國關稅政策搖擺不定,英業達 (2356-TW) 則積極透過墨西哥、泰國、捷克及台灣等全球布局,爭取從零關稅或低關稅的地區出貨,不過英業達強調,將持續追蹤美國關稅政策後續發展,並積極配合客戶。 英業達目前筆電在全球產能的比重以泰國最高,達 20%,其次台灣占 10 至 15%,墨西哥占 10%,中國比重已大幅降低;伺服器產能配置方面,墨西哥占 30% 最多,台灣占 25%,中國占 25%,泰國占 15 至 20%,捷克則占 15%,其中泰國伺服器產能預計將再增加。






  • 專家觀點

    面對關稅不確定性有苦說不出,公司說實話非常委屈自 4/11(五) 銀行股開啟財報季後,本週持續進行,並且開始擴散到一些與關稅影響更直接相關的重點公司!若業務與關稅愈有關,則面對到關稅不確定性,法人產生相關利空聯想,而對於這些召開財報法說的公司而言可說是無辜到不行,川普朝夕令改,連非核心內閣成員都可能無法知道最新進展,作為私企業的公司又如何能斷言關稅政策影響,給予多具體的數據或說明? 舉本週的美國運通為例:※信用卡發行公司,美國運通 (AXP),面對到的是更為集中的「消費」金融業務,公司表示:「我們真的沒有看到消費有提前的跡象 (指因應關稅)」,並且公司依舊在 Q1 強勁表現後,持續維持全年財測,並且表示「4 月的股市逆風,並未影響到客戶消費退縮。






  • 台股新聞

    加權指數今日開高震盪,終場上漲 56.3 點,收在 19395.03 點,成交量 1963.30 億。觀察三大法人今天籌碼動向,外資賣超 151.79 億元,投信買超 18.98 億元,自營商賣超 27.25 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賣超 106.06 億元,其中,投信由賣轉買,而自營商連續十五日賣超,外資則連續賣超五日。






  • 川普在關稅談判時表示,駐日美軍駐留經費只由美國單方面承擔「並不公平」。對此,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回應, 基於日美政府間的共識,駐日美軍經費得到合理分擔,當前沒有改變的理由。對於美方可能在關稅談判中提出安全保障領域的要求,中谷元稱,「這與關稅是兩個問題。






  • 穆迪信評 (Moody"s Ratings) 表示,美國的對等關稅將削弱信用狀況,並提高違約風險,尤其低評級和投機等級的公司,這些公司由於依賴債務市場,將更容易受到衝擊。穆迪指出,不可預測的美國貿易政策,將導致全球信用狀況惡化,宏觀經濟將受到影響,經濟成長將放緩,並增加經濟衰退的可能性。






  • 基金

    川普與鮑爾的政策角力成為市場焦點。川普批評鮑爾「遲到且犯錯」,認為美國應早已降息;而鮑爾則堅持,在關稅政策可能帶來的通膨壓力下,聯準會需保持謹慎,暫不降息,政策分歧加劇了市場對美國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法人表示,政策不確定性加劇的環境下,應密切關注「通膨數據、美企獲利及債券利差」三個關鍵風險指標,並可適度加碼投等債平衡投資組合風險。






  • 中國 A 股三大指數今 (18) 日漲跌互見,盤中一度都翻紅,但僅上證指數(SSEC) 結束連 8 日漲勢,主要因為在中美貿易關係持續不確定的情況下,投資人抱持謹慎觀望的態度。滬指周五 (18 日) 收跌 0.11% 至 3276.73 點,深證成指(SZI) 則漲 0.23% 至 9781.65 點,創業板指亦收紅 0.27% 至 1913.97 點,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 9147 億人民幣,較上個交易日減少 848 億人民幣,創去年 9 月 24 日中國推出救市措施以來新低紀錄。






  • 歐亞股

    《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報導,日本汽車大廠豐田考慮在美國生產其最暢銷的 RAV4 SUV 下一代車型,成為最新一家重新考慮供應鏈以減輕美國關稅衝擊的汽車製造商。豐田目前在美國肯塔基州、加拿大和日本生產這款廣受歡迎的 SUV。消息人士透露,該公司最初計劃將新款 RAV4 從加拿大和日本出口到美國,但現在正在考慮在肯塔基州生產。






  • 美日關稅談判日前在華府舉行,《朝日新聞》周四 (17 日) 報導指出,美國總統川普在跟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會晤時談及日本負擔駐日美軍費用、美國汽車在日銷售以及貿易赤字平衡等三大議題,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武藤容治最新表示,將研究如何實現川普想讓更多美國汽車出現在日本道路上的希望。






  • 近日,關於美國外交政策的討論引發了廣泛關注。英國《泰晤士报》14 日刊出,英國前外交大臣黑格 (William Hague) 撰稿《川普的對華政策是戰略大錯 (Trump"s policy on China is a strategic blunder)》,稱季辛格 (Henry Kissinger) 如果看到當前的美國外交局勢,勢必會感到失望,因為當前的局面並沒有展現出大戰略的視野,反而顯得像是棋局的混亂。






  • 皮尤民調中心(Pew Research)最新民調指出,視中國為敵人的美國人正在減少,此一民意轉變與川普挑起的貿易戰情緒形成鮮明對比。民調顯示,對中國持負面看法的美國人比率出現了五年來首次「年度顯著下降」。2025 年此比率為 77%,較 2024 年下降了 4 個百分點,皮尤民調中心稱這反映出美國社會對中國態度整體趨於緩和。






  • 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立場飄忽不定,讓全球市場上沖下洗,各界無不期待關稅政策有轉向的機會,分析師認為,觀察美股「恐慌指數」和川普的民調支持率,或許可以找出端倪。隨著美國即將進入為期三天的復活節長周末,金融市場絲毫不見平靜,反而一如往常的震盪:美股「恐慌指數」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 (VIX) ,到周三為止已經連續 10 個交易日收在 30 以上,是 2022 年 10 月、也就是前次熊市以來首見。






  • 據《路透》報導,日本財務大臣加藤勝信 (Katsunobu Kato) 周四 (17 日) 表示,日本對美國總統川普實施貿易關稅可能引發的全球經濟衝擊感到「深切擔憂」。這是兩國展開貿易談判後,日本政府發出的最強烈警告之一。在雙方會談開始數小時後,加藤在東京接受專訪時表示,川普關稅措施引發的市場波動可能損害日本經濟復甦。






  • 美國總統川普周四 (17 日) 駁斥《紐約時報》報導指他勸阻以色列對伊朗發動軍事打擊的說法,並稱自己傾向於和平解決問題,但警告伊朗不要想要擁有核武器,並稱美國不會要伊朗的領土或資源。川普在橢圓形辦公室會見義大利總理梅洛尼時說:「我不急於這麼做,因為我認為伊朗有機會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過上幸福的生活,不再有死亡,我樂意看到這一點。






  • 美股雷達

    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砲火四射,已讓美國商界備感壓力,費城聯邦準備銀行最近一份調查顯示,4 月製造業景氣指數由正墜入負值,業者紛紛對經濟前景感到擔憂,可看出關稅戰的初步影響。費城聯準銀行周四 (17 日) 公布「製造業商業展望調查」,顯示費城製造業的一般商業活動指數在 4 月急墜到 - 26,是 2023 年 4 月以來最低,也遠低於 3 月的 12.5。






  • 趁著美國總統川普的全面關稅「令美國再次偉大」,消費者擔憂物價飆漲之際,美國手工藝品銷售平台 Etsy (ETSY-US) 正想方設法讓消費者掏腰包購買當地商家產品,以避免進口的額外成本。Etsy 執行長 Josh Silverman 周四 (17 日) 在 Etsy 網站上發文表示,該公司正在透過購物頁面以及在其網站和 app 上展示本地賣家,讓買家更容易發現其所在國家 / 地區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