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
國際政經
根據《路透》報導,多位交易商周四 (28 日) 指出,印度煉油廠 9 月預計將把自俄羅斯進口原油量較 8 月增加約 10% 至 20%,等於每日多出 15 萬至 30 萬桶,最高可能達到每日 180 萬桶。由於俄羅斯煉油廠近期遭烏克蘭無人機攻擊、部分產能受損,促使俄方以更大折扣推銷原油。
黃金
在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加劇與貨幣政策不確定性持續發酵的背景下,國際黃金市場正經歷結構性變革。作為佔全球黃金需求總量近三成的關鍵市場,亞洲兩大新興經濟體印度與越南近日相繼釋放重大政策訊號,恐將重塑全球貴金屬投資版圖。印度證券交易監理領域正醞釀歷史性突破。
美股雷達
美國川普政府實施的關稅政策,正逐漸推高消費者的生活成本,CNN 在最新報導中,將這種現象被稱為「偷漲式通膨 (Sneakflation)」。儘管美國總統川普堅稱,關稅由外國政府和海外企業承擔,並為美國國庫帶來「巨額現金」,其說法卻缺乏實質證據支持。
美股雷達
根據《CNBC》周二(19 日)的報導,川普政府悄悄將 50% 鋼鐵和鋁材關稅擴大至超過 400 個額外產品類別,大幅增加這項關稅措施的涵蓋範圍和影響,新關稅周一已生效。專家估計,上述轉變將影響至少 3200 億美元進口商品並推升通膨,所新增的 407 個新產品類別,涵蓋滅火器、機械、建材和特殊化學品等產品,這些產品要麼含有鋼鐵或鋁材,要麼本身就是由這些材料製成。
台股
為提升行政效率並因應電動車進口量成長,財政部關務署今(18)日宣布,進口電動車退還貨物稅線上申辦系統正式啟用。此舉不僅簡化申請流程,以去年完稅價 140 萬元以上電動車退稅件數達 28,565 台,更預估每年可為業者節省逾 4,284 小時作業時間及 3 萬張紙本文件,展現政府推動數位化、無紙化的決心。
美股雷達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美國實施了近百年來最高的關稅,卻未造成外界預期的通膨飆升,此現象讓經濟學家感到困惑。有學者懷疑是企業不願將額外成本轉嫁,但《華爾街日報》周五(15 日)指出,另一種觀點正逐漸受到重視,即進口商實際支付的關稅,遠低於檯面上宣傳的稅率。
美股雷達
洛杉磯港 7 月創下其 117 年歷史上的最高貨運量,共處理了 1,019,837 個 20 英尺標準貨櫃(TEU),其中進口量亦達到破紀錄的 543,728,000 個 TEU。洛杉磯港執行董事 Gene Seroka 表示,此歷史性突破歸因於托運商為規避美國總統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連續數月提前大量裝運貨物。
台股新聞
財政部今 (8) 日公布海關進出口貿易初步統計,7 月出口達 566.8 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新高,年增 42.0%, 為連續 21 個月正成長,累計 1 至 7 月出口 3,399.4 億美元,也較上年同期增 28.3%。7 月進口則為 423.4 億美元,受 AI 產業鏈國際分工及半導體設備購置增加影響,年增 20.8%。
中國股市三大指數周四(7 日)收盤漲跌互見,中國 7 月按美元計出口年增 7.2%,意外加速,寫下 4 月以來最大升幅,進口增長 4.1%。滬指周四收盤漲 0.16% 報 3,639.67 點,深證成指跌 0.18% 報 11,157.94 點,創業板指跌 0.68% 報 2,342.86 點,滬深北三市成交額合計人民幣 1.8528 兆元。
大陸政經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 7 月按美元計出口年增 7.2%,意外加速,寫下 4 月以來最大升幅,進口增長 4.1%。據《彭博》周四(7 日)報導,以美元計,7 月出口較一年前攀升 7.2%,升幅大於經濟學家原估的 5.6%。今年 7 月份,以人民幣計,進出口為 3.91 兆元,增長 6.7%。
台股新聞
針對媒體關注中國電動車品牌比亞迪(BYD)透過代理商太古汽車積極引入台灣市場,經濟部今(5)日表示,政府將基於國家安全、車輛安全、資訊安全及產業發展等多重考量,嚴格防堵中國品牌車以各種形式進入台灣市場。經濟部表示,目前法規已禁止中國大陸製整車直接進口至台灣。
國際政經
美國總統川普周三 (30 日) 簽署行政命令,宣布自 8 月 29 日起取消針對低價商品的小額豁免 (de minimis) 關稅優惠,所有價值 800 美元以下的進口包裹將全面課徵關稅,衝擊跨境電商與低價商品直郵模式。白宮聲明指出,該命令將適用於所有貿易夥伴,僅保留部分例外,包括美國旅客可攜帶 200 美元以下的個人物品免稅,以及個人間價值不超過 100 美元的「真實禮品」(Bona Fide Gifts)。
國際政經
美國 6 月商品貿易逆差收窄幅度超過預期,主要反映進口在關稅生效前的囤貨潮結束後出現廣泛回落。根據美國商務部周二 (29 日) 公布的數據,6 月商品貿易逆差縮減 10.8% 至 860 億美元,低於外媒訪調所有經濟學家的預估。6 月商品貿易逆差縮減 10.8% 至 860 億美元。
大陸政經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 17 日宣布,中國已批准恢復從日本進口 449 種水產品,這是自 2023 年 8 月全面暫停日本水產品進口後,時隔近兩年的重大調整。許可種類包括鮪魚、扇貝、螃蟹、魷魚、鮑魚、龍蝦、沙丁魚等共 449 種水產品,涵蓋日本 37 個道府縣的產地。
美股雷達
洛杉磯港 6 月貨櫃吞吐量創新高,經歷了 117 年歷史上最繁忙的 6 月,反映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的變化,讓許多業者趕在 8 月中旬的加稅期限生效前讓貨物入港。洛杉磯港高層已把這波海運量暴增形容為「關稅震盪效應」(tariff whipsaw effect)。
美股雷達
據《CNN》報導,美國番茄價格可能很快會上漲。預計自周一 (14 日) 起,一項近 30 年歷史的美墨貿易協議可能被廢止,如此一來,大多數進口自墨西哥的番茄,將被徵收 20.9% 的關稅。這項政策的目的是打擊「傾銷」,即以低價出口產品以削弱本土產品的行為。
A股
中國股市三大指數周一(14 日)收盤漲跌互見,以美元計價,中國 6 月出口較一年前增長 5.8%,預估成長 5.0%,為今年 3 月以來首度加速成長,進口增長 1.1%,原估成長 0.3%。滬指周一收盤漲 0.27% 報 3,519.65 點,深證成指跌 0.11% 報 10,684.52 點,創業板指跌 0.45% 報 2,197.07 點,滬深北三市成交額合計人民幣 1.4812 兆元。
大陸政經
最新數據顯示,以美元計價,中國 6 月出口較一年前增長 5.8%,預估成長 5.0%,為今年 3 月以來首度加速成長,進口增長 1.1%,原估成長 0.3%。中國海關總署周一(14 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以人民幣計價,6 月出口額為 2.34 兆元,增長 7.2%,增長比較快的有電子元件、船舶等;進口 1.51 兆元,成長 2.3%,增長比較快的有自動數據處理設備的零件、乾鮮瓜果等。
國際政經
根據《彭博》周四 (10 日) 報導,智利政府官員警告,美國若依總統川普最新主張,對「精煉銅」而非銅製品 (如電線) 課徵 50% 高額關稅,恐將使美國買家承受沉重代價,因為美國製造業對智利銅的依賴程度極高。智利礦業部長威廉斯 (Aurora Williams) 周四在聖地牙哥指出,智利尚未收到美方的正式通知,目前仍不清楚具體措施,但美國製造業長期倚重智利所供應的高品質精煉銅。
根據《路透》周四 (10 日) 報導,在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自 8 月 1 日起對銅產品加徵 50% 關稅後,國際銅交易商正加快將原先預計運往美國的貨源轉向中國市場。由於距離關稅生效時間所剩無幾,許多來不及進入美國的貨物急尋替代買家,中國這個全球最大銅消費國成為關鍵去化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