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MBA雜誌

EMBA雜誌
與主管意見不同,該如何溝通
會議中,主管提出一項策略調整,現場氣氛瞬間凝重。你察覺這個方向可能有風險,心中掙扎:該不該當場提出質疑?還是先觀察情勢,之後再私下反映?
當模特兒有AI數位分身
當行銷影片可以依點擊率,自動優化腳本的節奏;當一張主視覺能快速生成數十種風格,並自動測試哪一版本的轉換率最高,這時,AI不再只是輔助工具,而是開始接手創意工作。時尚產業正在示範如何運用AI,重塑營運架構與營收模式。
你的公司是I企業嗎?
你是E人,還是I人?這幾年MBTI性向測驗很流行,年輕人常會這樣問。這時,很多人會回答自己是I人,也就是內向者。
用利他加行銷,創造影響力
加盟店的店東就像顧客,加盟總部不能管理他們,推出新的做法時,只能透過行銷影響他們。陳錫琮如何推出營運健檢、獲客工具等服務,協助店東成長,也讓住商成為,台灣單一品牌規模最大的房屋仲介公司?
公司的訊息,員工看得懂嗎?
某天早上,你的信箱跳出一封內部電子報,標題是〈多元營運協同再進化〉。內容全是「橫向整合」、「資源槓桿」、「彈性應變機制」這類詞,沒有圖表、沒有摘要,也沒說清楚和各部門有什麼關係。你忍不住問了一句:「所以,我們要做什麼?」
幫離職員工搭一座回來的橋樑
在職涯發展日益多元的今天,越來越多人才選擇暫時離開職場,也許是為了家庭照顧、心理健康或個人成長。當他們準備好回歸職場,若企業能提供一條「回鍋通道」,不僅能補足人力,也能培養出更具韌性與忠誠度的團隊。
樂高用「領導遊樂場」翻轉文化
當企業持續成功到一個階段,往往會面臨成長停滯。面對這樣的挑戰,擁有九十二年歷史的知名玩具品牌樂高(Lego),不從策略面向著手,而是在內部推動文化轉型。
經營企業就像踩腳踏車
從改革大陸工廠,到海外購併、推出自有品牌,台灣工具箱龍頭明昌國際董事長張庭維,一步步交出接班的成績單。作為二代經營者,他如何自我提升,又如何為公司找出新的發展方向?
當AI成為你的績效評估者
好不容易完成一個專案,還來不及喘口氣,AI助理便已產出一份詳盡報告,列出你對這個專案的貢獻。這是前IBM人工智慧平台華生(Watson)開發者費魯奇(David Ferrucci)的親身經歷,也揭示了未來工作樣貌的轉變。
成長的誤區
「既然我們產業的年成長率是三%,我們最多也就只能成長三%。」在你的團隊裡,是不是常有人這樣說?
擁抱美好生活的9把鑰匙
面對快節奏的社會,充滿複雜的人際關係,以及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困擾,讓現代人經常覺得壓力很大。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心理健康問題不只讓生產力下降,還因此造成全球每年經濟損失高達一兆美元。
這個工作會被AI取代嗎?
最近我多了一個習慣,每當看到一個工作流程、一項職務內容,反射性地就浮現一個問題:這會不會被AI取代?
從課堂走向劇場的學習革命
想像一堂教育訓練課程,像走進沉浸式劇場一樣,你可能會戴上白色面具,被引導進一個秘密空間,自由探索、解碼情節、與他人互動。那會是多麼難忘的體驗。
玩具大廠美泰兒的新引擎
隨著全球玩具市場成長趨緩,為了突破瓶頸,擁有七十五年歷史的美泰兒,於二○二○年設立創新設計部門美泰創藝(Mattel Creations),試著將成年人的童年回憶轉化為他們願意高價收藏的文化商品,以開創新成長動能。
把一百週年當成創業元年
從製造汽水,跨入到代理金門高粱、日本知名梅酒 Choya;它和服飾業 Uniqlo,也和精品業施華洛世奇聯名合作。面對時代的變動,黑松跨出傳統通路,發揮各種創意。張斌堂如何帶領這家走過一個世紀的公司,重燃創業精神?
延續新人熱情的四個做法
剛報到的新進員工個個充滿幹勁、創意十足、說話眼睛會發亮,但短短幾週,這股能量便像氣球漏氣般快速流失。根據研究,新人的熱情平均在入職幾週內就會下降二二%。
困難一被克服就變成機會了
從黑手產業的翻砂鑄鐵,跨入建築產業,從地震後的城市,打造出兼具美學與生活的商場,從最痛、最困擾的地方出發,勤美如何轉型並找出新機會?帶領公司向前的過程中,林廷芳有哪些思考?
如何和難搞的人合作
很多人一定都同意,工作中最困難的往往不是難做的任務,而是碰到「難搞」的人。研究顯示,高達四四%職場工作者,曾經因為工作中的麻煩人物而想離職。
今年最該投資的軟實力
二○二四年一項調查指出,有高達七二%的主管認為,「情緒管理困難」是影響決策品質的最大隱憂。工作節奏愈來愈快,壓力幾乎無所不在,但真正懂得穩定自己、同理團隊成員的人,仍是少數。
Z世代出現永續倦怠?
一項研究指出,對於環境與社會議題最有感的Z世代,開始出現了「永續倦怠」的心理,這是品牌不得不留意的現象。
讓AI當你的教練
當你設立了一個目標,如果身邊有個陪跑教練,一定更能幫助你抵達終點。此時,AI就能派上用場,扮演教練的角色。
網飛的電玩遊戲之旅
全球知名的影音串流品牌網飛(Netflix)早已坐穩市場龍頭位置,但它卻不因此安逸,已經開始為未來鋪路。電玩是他們希望開拓的新市場,目前雖然還算不上成功,但公司有競爭對手難以匹敵的雄厚財力,支撐它持續實驗。
運用斯多葛主義走出焦慮
面對快速變動,應該如何保持內心的平靜?古希臘哲學的斯多葛主義(Stoicism)提供了簡單的方法,那就是專注在自己能夠控制的事物上,同時也接受無法掌控的現實。這就是平穩情緒的關鍵。
建立韌性,從看見開始
過去這個月,關稅帶來的衝擊又急又廣,完全印證了愛麗斯夢遊奇境裡的那句話:「你必須不斷地奔跑,才能留在原地。」
改變來自不自我設限
儘管位處偏鄉,面對資源不足、人才荒等挑戰,近年花蓮慈濟醫院員工不僅成長三七%,更可以派駐人力支援花東地區其他院所,形成區域聯防。林欣榮如何啟動正向的循環,帶領團隊大步走出去?
餐飲業的戰場在雲端
疫情改變了消費者的習慣與行為,也把餐飲業的競爭,從街角店面,拉到數位雲端。卓靖倫如何透過數位體驗,讓早餐連鎖品牌麥味登在顧客手機上持續活躍?如何運用數位科技,讓店面的管理能力往上再升級?
新年「舊」氣象也很好!
許多人會在年初時寫下自己的新年新希望,期待自己在新的一年做出改變。但現實經常是,很少人真的達成目標,而意識到這點後,就會對自己感到失望。
科技業裁員背後的人才轉型戰爭
二○二五年第一季結束,全球科技巨頭已掀起新一波人力調整潮。谷歌雲端服務(Google Cloud)在三月中裁撤數百名員工;亞馬遜雲端服務(AWS)也縮減數個支援單位,裁員人數預估超過五百人;客戶關係管理平台賽富時(Sal
多鄰國吉祥物是情勒高手
「我知道你恨星期一,但別遷怒你的西語課好嗎?」知名語言學習平台多鄰國(Duolingo)吉祥物多多(Duo)這麼說道。形象幽默搞怪的多多是隻綠色貓頭鷹,牠是催促學習的「情勒高手」,受到許多使用者歡迎。
AI焦慮,還是AI覺醒
AI焦慮是很多主管過去兩年來都有的症狀。「我每天醒來都像頭髮著火一樣,有太多新東西在一夜之間出現。」最近我專訪數位創新暢銷書作者李夏琳(Charlene Li)時,她這麼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