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誠資產管理處
專家觀點
目前晶片關稅 100%,承諾或正在美國投資建廠的廠商,得到豁免,川普直接點名蘋果、台積電… 因此這些市值龐大的巨頭,得到豁免,利空出盡的情緒反應絕對無庸置疑,也已經在股價上出現反映,本文想要探討的是後續相關的疑慮還有嗎? 如果有癥結點或注意的點是哪些?重複課稅或稅基認定問題與舉例不是只有晶片本身,含有晶片的電子產品,都列入非對等關稅的關稅豁免清單,代表適用 232 調查,包含但不限於單晶片、伺服器、電子產品、網通設備、PCB 板。
專家觀點
「只要借 2%,就能賺 5%、6%,這是穩賺不賠的投資!」這句話,過去一年在財富管理圈幾乎成了流行語。也因此讓許多投資人信心滿滿地把資金投入債券 ETF,尤其是與美國公債連結的商品。但到了今年,不少人才驚覺現實與預期落差巨大,帳面不僅未見獲利,反而陷入虧損。
專家觀點
歐盟關稅協議結構與日本大致雷同◆達成協議,因此適用相同的稅率: 15%,從 4/2 20%→7 月初施壓的 25%→15%,當日歐股開高走低翻黑,大致為持平反應 ◆明確提及特定貨品關稅:汽車、晶片、藥品,預計都將適用 15%,再次證實 232 調查已經大致底定 (稅率應高過 15%,預計是 25%),近期會公布課徵,因此主要貿易國都會面臨捆綁談判的情況,才能適用優惠稅率。
專家觀點
張先生今年 58 歲,在一家貿易公司服務超過 30 年,距離退休只剩最後兩年。父母從小教他要勤儉持家,他也靠著這份觀念,買了房、存了錢,慢慢累積出一筆退休金。最近,他打算把手上部分存款投入高股息 ETF,為退休後建立一條「被動現金流」,也打算等滿 60 歲時,把勞保和勞退一次領出來,再加碼投資。
專家觀點
美股財報持續遵循兩大法則: 高標準、展望講愈多愈不利從上週的四大銀行股財報、台積電 ADR、艾司摩爾,到這週的安費諾、谷歌,不乏財報 Double Beat,股價上漲開出反應,但漲勢收斂或翻黑的情況,這與美股新高的股價位階有關,將此彙整成兩大法則。
專家觀點
林先生今年剛滿 51 歲,在外商科技公司擔任資深工程總監。月薪 20 萬,加上股票分紅與績效獎金,年收入輕鬆落在 400 到 500 萬之間,從外界看來,他是許多人羨慕的中年勝利組,房貸早已清償,孩子也即將出國念書,生活幾乎沒有太多經濟壓力。
專家觀點
X 世代的阿強,現年 45 歲,每天早出晚歸,擠在台北捷運人潮中,腦袋卻從沒閒下來過。他一邊為 15 歲的兒子安排未來的升學計畫,一邊還要思量老爸老媽自己準備的醫療費有沒有準備夠,這幾年自己退休金帳戶的數字近乎原地踏步,因此有深深不安全感。「孩子不能輸在起跑點」,成了他多年來咬牙硬撐的動力。
專家觀點
資料說話,整理如下下兩表為分別取自公開資料庫,截至 5、6 月底,每月基金須公布前 10 大持股,而精選台股規模前 10 大的非高股息之主動基金,將累計持倉金額大於 10 億的台股標的,彙整如下。資料表解讀出的資訊:① 先看統計次數也就是制服股的變化,台積電作為佔 40% 的大型權值股,也符合高成長、高價股的主動基金偏好,仍然是主動基金必須持有的基本持股。
專家觀點
大家都想變有錢,問題是──憑什麼?我們針對 2790 位上班族所做的調查中,有超過 80% 的人預期未來三年資產能成長超過 10%,甚至有將近一半希望突破 30% 以上。但關鍵是:他們的資產配置,根本沒調整過。這樣的期待與行動之間的落差,顯示出現最被忽略的理財盲點──「以靜制動」的結果,往往不是穩健,而是錯失。
專家觀點
你有沒有想過,哪一天不用再趕打卡、回信、追報表了?每天醒來,陽光灑進房間,戶頭裡卻默默多了筆生活費。不是中樂透、不是夢,而是你提早幫自己準備好的「退休現金流」。只是,這樣的日子,你真的準備好了嗎?在這個利率亂跳、物價高漲的時代,如果沒有好好規劃退休生活,晚年可能不是在旅行、喝咖啡,而是「擔心錢夠不夠用」提心吊膽的生活。
專家觀點
美國經濟數據理想,支撐美股相對全球股市獨強美股本週四個交易日全面上漲,道瓊指數最高來到 44,885 點,幾乎接近歷史前高,費半同步逼近前高水準,那斯達克更創下新高,美股是毫無回檔的持續向上,明顯強於全球股市。強於的關鍵,在於週四美股大漲 404 點,背後主因是美國一連串理想的經濟數據提供支撐,包括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下降、ISM 製造業指數重回 50 榮枯線之上,以及非農報告的就業人數持穩,最重要的失業率降至 4.1%,顯示經濟基本面仍具韌性。
台股新聞
台幣升值新聞頻傳,市場憂慮升高最近,台幣升值成了媒體的焦點。美元指數下滑、出口壓力升溫,加上通膨與景氣的不確定性,許多投資人開始憂心匯率升值是不是會讓企業獲利下滑?會不會拖累台股走勢?現在是不是該轉趨保守?這些擔憂不難理解,因為從表面邏輯來看似乎合情合理:「台幣升值 → 出口競爭力下降 → 獲利減少 → 台股下跌」但如果我們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這個連結其實過於簡化。
專家觀點
在筆者 5 月初,「本波匯率初步目標為 10 年線,短期回貶中長期看緩升」專欄文章中,即提到川普政策不回頭,弱勢美元趨勢仍將延續,撇除 5 月初的台幣快速補升,後續將是所有非美貨幣的升值潮來臨,2 個月後匯市發展正如預期。美元指數先前回測 10 年線,近日正式慣破形成弱勢美元格局美元指數呈現弱勢,反映出過往一段時間所預期的走勢,當川普政策持續進行,無論是關稅貿易政策、大而美法案以及美國優先的核心宗旨,都指向弱勢美元的意圖,同時外國資金也正在擴大對美國的不信任,與全球貿易倒退的情況 (多數商品貿易採美元計價)。
專家觀點
一場錯估通膨與利率趨勢的投資決策「利率怎麼可能一直升?通膨應該只是暫時的吧?」當時的你,是否也這麼想過?回到 2022 年初,那是一個看似風平浪靜的時間點。新聞、YouTube 頻道、銀行理專口中的建議,無一不讓人相信:「現在進場長天期債券,是穩賺不賠的選擇」。
專家觀點
地緣風險降溫,股市迅速翻揚表現美股本週四個交易日呈現上漲,尤其週二跳空收漲 507 點,週四漲 404 點,過程中雖紅黑交錯,但漲點大於跌點,位階墊高態勢明朗,並且標普 500 與那斯達克逼近歷史新高,強勢的短線多頭翻揚,氣氛帶動的關鍵就是以伊停火協議,市場對地緣風險的擔憂迅速降溫。
專家觀點
2357 華碩與 00929 的操作,金管會真的該出手修法 / 警告了!2357 華碩 6/24 最後一盤爆量拉漲停板,充分反映 00929 被吃豆腐,避險基金與其他對作法人,計算到 2357 華碩大機率被納入,而且實際上 00929 是 6/26 開始換股,但法規規定有前兩日的提前調整彈性空間,再加上利用 90% 持股覆蓋準則,有 10% 的非成分股持股空間。
專家觀點
所謂「投資」,其實是在面對人性在 ETF 風行、AI 熱潮下,越來越多人開始接觸股票市場。你可能也是其中之一。早上醒來打開股市 APP,看著紅通通的漲停榜單,心跳不自覺加快。也許你曾經抓到過一檔飆股,但卻因為怕漲多拉回,心裡就開始不安:「會不會回檔?是不是該先跑一趟?」於是匆匆獲利了結,錯失後續的大行情。
專家觀點
FED 對經濟數據擔憂為利空主軸,加上國內政治動盪影響信心美股本週三個交易日走軟但未走弱,反應到地緣政治、美國國內政治抗爭等利空事件,美國聯準會利率持續維持不變,並對於關稅政策引發通膨有所擔憂,雖川普急得跳腳再次責罵鮑爾,但無法改變資金未能重啟寬鬆的現況。
專家觀點
Marvell 宣布資料中心 2028 TAM 上調 26%6/18 Marvell 舉辦 Custom AI 投資者日,股價大漲激勵,主要反映至 2028 展望上調 (如下圖)根據公司資料,其預測:◆整體市場 2028 資料中心資本支出估 1 兆 (編按: 2025 四大 CSP 貢獻約 2500 億)◆AI 加速器 (GPU+ASIC)2028 整體市場 3490 億,隱含 Marvell 拿 14% 市占。
專家觀點
全民瘋 ETF,配息最吸睛近幾年,ETF 成為台灣投資市場的當紅炸子雞,特別是主打「高股息」、「月月配」的配息型 ETF,更深受大眾喜愛。不僅是退休族群希望藉此補充現金流,許多年輕上班族也紛紛投入,期待打造「每月領薪水」的第二收入來源。這樣的商品搭配簡單易懂的行銷語言,例如「穩穩領息、輕鬆存股」、「ETF 讓你不用選股也能月月入帳」,正好打中多數人對投資穩定性與現金流的雙重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