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非投等債





    2025-10-29
  • 基金

    今年全球股債盎然、但波動度居高不下,追求穩定收益的債券成為投資組合中的「定心丸」。富蘭克林坦伯頓固定收益團隊資深副總裁暨非投資等級債董事葛倫.華勒(Glenn Voyles, CFA)來台,今(29)日解析當前市場風險與不可錯過的投資契機。他建議「股債雙配置」,強調面對漲多後的震盪,應採取平衡策略,以高品質的投資等級債(投等債)作為核心部位穩固資產,再搭配非投資等級債(非投等債)鎖定高收益潛力,以迎接下半年可能出現的聯準會降息行情。






  • 2025-10-14
  • ETF

    根據集保中心公布的最新債券 ETF 受益人統計資料顯示,105 檔債券 ETF 整體受益人上週減少 6037 人,連續 3 周減少,整體今年來減少 15 萬 8834 人,總受益人來到 194 萬 1945 人,創下今年新低。不過,仍有 6 檔受益人數逆勢創下新高,包括群益優選非投等債 (00953B-TW)、第一金優選非投債 (00981B-TW)、國泰 US 短期公債 (00865B-TW)、富邦美債 1-3 年 (00694B-TW)、國泰 A 級醫療債 (00799B-TW)、台新美元銀行債 (00842B-TW)。






  • 2025-10-07
  • 基金

    關稅及緊縮貨幣政策對美國經濟影響逐漸顯現,就業市場降溫,預期聯準會在 9 月會議降息 1 碼後,後續仍有降息空間。在降息趨勢明確下,哪類債券可望突圍?聯博投信固定收益資深投資策略師江常維表示,過往非投資等級債券在聯準會開始降息後,各投資期間表現出色;加上短率與基準利率連動性較高,且目前處於相對高檔,投資人可把握收益與資本利得機會,依照自身屬性適當布局短天期非投等債。






  • 2025-09-26
  • ETF

    在美國總統川普頻喊「Too Late」多時後,終於迎來聯準會 9 月 FOMC 會議宣布降息 1 碼,這也是今年以來首度降息。且利率前瞻指引暗示 Fed 後續還有連續降息的可能性,為沉寂已久的債市帶來曙光。觀察台股掛牌 7 檔非投等債 ETF,近一季皆為正報酬,而自 Fed 宣布降息後一周,普遍績效都達 1% 以上,被戲稱「債蛙」的債券投資人,開始可以喘口氣。






  • 2025-09-03
  • ETF

    9 月 FOMC 會議上聯準會主席鮑爾釋出偏向鴿派的訊息,引發市場對降息的預期,資金持續回流債市。國內 9 月將有 37 檔債券 ETF 陸續展開除息,年化配息率前十名配息介於 8.95%~5.95% 之間,第一金優選非投債 (00981B-TW) 近 9% 水準最高,票面利率則以凱基美國非投等債 (00945B-TW) 居前,達 7.85%。






  • 2025-09-01
  • ETF

    時序來到 9 月第一周,本周共有 7 檔股債 ETF 即將除息,皆為月配型,其中,群益 00953B 以預估年化配息率 7.85% 奪下配息王,同時也是本周 ETF 高息王,而群益 00946 則以 7.09% 登上股票 ETF 年化配息率第一,兩檔都是在 9 月 2 日除息,欲參與除息的投資人,要留意最晚於 9 月 1 日收盤前買進。






  • 2025-08-11
  • 基金

    不畏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衝擊,今(11)日台股延續強勢表現,持續站在 24000 大關之上,在全球市場震盪加劇的背景下,加上美國聯準會降息期待不斷升溫,投資人目光逐漸轉向高股利股票與美國非投資等級債券,尋求穩健收益與資產保值。美股自 4 月 8 日低點以來至 7 月底,標普 500 指數與費城半導體指數分別大漲近三成與六成,反映市場對川普與多國達成關稅協議的樂觀情緒。






  • 2025-08-06
  • ETF

    今年債市表現不如預期,許多「債蛙」投資人叫苦連天,不過,法人提出三點看法,認為聯準會 9 月降息應是「玩真的」,根據 Fedwatch 預測工具顯示,機率已從 68% 跳升至 90%;美元指數處於相對低檔,未來可望賺取匯兌收益;選擇非投等債具備高票息特性,長期來看能有效緩衝利率波動帶來的價格風險。






  • 2025-08-04
  • 台股新聞

    美國聯準會 (Fed) 維持利率不變,符合市場預期,激勵債券市場近乎全面上漲。根據美銀 (Bank of America) 引述 EPFR 統計,自 2025 年 7 月 24 日至 7 月 30 日止的一週內,三大債券類別均維持資金淨流入,但整體動能略有趨緩。






  • 2025-07-10
  • ETF

    債券 ETF 今年來逆風不斷!根據集保中心公布的 7 月 4 日最新債券 ETF 受益人統計資料顯示,104 檔債券 ETF 整體受益人連續 6 周減少,上週共減少 2913 人,整體今年來減少 15 萬 510 人,總受益人來到 195 萬 1065 人,續創下今年來新低紀錄。






  • 2025-06-27
  • ETF

    根據晨星 (Morningstar) 最新公布數據顯示,美國長期債券基金今年 5 月大舉回流,單月吸金達 74 億美元,扭轉 4 月大規模流出頹勢,也創下兩年多來最大規模流入,顯示外國機構法人的「聰明錢」已趁美長債殖利率高檔時鎖定長天期收益,加碼回流美長債資產,提早鎖定美國防禦型資產作布局,帶動一波國內投資人也將目光瞄準投信美國長天期債券 ETF,鎖定高殖利率先卡位 ETF。






  • 2025-06-20
  • ETF

    美國聯準會 6 月 FOMC 會議結果出爐,維持聯邦基準利率不變,一如市場預期,不過,聯準會不急於降息的態度,使得市場對於高利率環境的擔憂升溫,美國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微升至 4.40%,持續高檔區間震盪,股市評價擴張空間與整體債市資本利得空間也將受限;在此環境下,提供相對高票息收益的非投等債 ETF,不失為追求收益的好選擇。






  • 2025-06-03
  • 債券

    近來美國關稅消息紛亂牽動市場走勢震盪,投資人應如何選擇標的,避免被掃到「颱風尾」?觀察上週亞洲債市成「吸金王」,獲 21.62 億美元淨流入,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美國非投資級債企業已在金融海嘯、油價崩跌與新冠疫情後「脫胎換骨」,非投資等級債 ETF 也獲 16.28 億美元淨流入。






  • 2025-05-15
  • 基金

    受到全球貿易政策不確定性的影響,近期國際金融資產表現持續震盪。MFS 全盛表示,美國關稅政策的影響難以預料,政策前景不明所引發的市場波動亦揮之不去,而全球股債多元配置將是駕馭波動的不變真理。當前可採取防禦性的投資策略,聚焦企業的基本面,並靈活善用市場修正造就的進場機會,長期擇優布局全球股市和非投資等級債市。






  • 2025-05-10
  • ETF

    今年 5 月以來,金融市場除了川普關稅之亂外,還增添匯率海嘯及印巴衝突等事件干擾,市場動盪不斷,整體 ETF 規模萎縮逾 2700 億元,市面上已發行 200 多檔 ETF 中,僅 27 檔 ETF 發行張數持續成長,前五名成長率介於 3% 至 8%。






  • 2025-05-05
  • ETF

    5 月共有 34 檔債券 ETF 展開除息,於本周起陸續開跑,以預估年化配息率來看,整體而言,有超過 10 檔年化配息率達 6% 以上,表現較佳的券種仍為非投等債,其中以群益優選非投等債 (00953B-TW)、凱基美國非投等債 (00945B-TW) 年配逾 8% 最高。






  • 2025-03-31
  • ETF

    美國總統川普揮出關稅大刀,雖已在預期,仍為金融市場帶來恐慌急震,川普計畫對輸美汽車課徴 25% 關稅,可能演變成各國報復性貿易戰,成為市場原先擔心的「灰犀牛」事件,近一周包括台、美在內,全球股市接連急跌,今 (31) 日跌勢仍未止住,亞股全面跳水。






  • 2025-03-15
  • 基金

    DeepSeek 引發美中 AI 大戰、美國開啟貿易戰及俄烏停火談判,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劇烈波動,近來 3 年高漲的美股及 AI 成長股高處不勝寒、遭逢資金調節,反倒是低基期的中港股市和歐股上演強勁補漲行情。法人建議,Q2 採取「SPOT」策略,預期在關稅及總經前景明朗之前,金融市場波動難免,以穩定收息資產為核心,包括美國平衡型基金、美國非投資等級債和美國複合債券型基金,度過波動期。






  • 2025-03-13
  • ETF

    3 月有 4 檔非投資等級債 ETF 進行除息,包括已完成除息的月配息組群益優選非投等債 (00953B-TW)、即將在下周進行除息的凱基美國非投等債 (00945B-TW)、富邦全球非投等債 (00741B-TW) 及復華彭博非投等債 (00710B-TW),年化配息率落在 8% 至 6% 間,其中,僅復華彭博非投等債維持季配息機制,下個月還有全新掛牌的第一金優選非投債 (00981B-TW) 加入戰局,觀察目前該檔 ETF 的投資組合票息率更高達 8.53%。






  • 2025-03-12
  • 基金

    川普關稅政策反覆多變、全球市場信心動搖,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預計金融市場短期內隨消息面波動,已進場者應增持防禦部位,配置首選美國平衡型及非投資等級債券型基金。凱利投資專家指出「美國例外論」可望重新確立,未來幾個月政策不確定性消退後,風險資產將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