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V
歐亞股
韓國經濟日報報導,三星電子將在在 2026 上半年投資約 1.1 兆韓元,購買兩台 ASML 最新一代 High-NA EUV,為下一代半導體晶片量產邁出關鍵一步,也被視為三星正式啟動先進製程技術反攻。業內人士透露,三星電子此前僅在京畿道園區部署一台 High-NA EUV 設備,且主要用於研發環節。
科技
被譽為「工業維他命」的稀土,正憑藉其「點石成金」的獨特性能,在半導體這個技術最密集的產業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根據電子產業生態服務平台《半導體產業縱橫》,稀土元素憑藉其獨特的 4f 電子構型、高化學活性以及優異的磁光熱電性能,已深度滲透半導體產業的整個生態鏈。
美股雷達
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激烈競逐中,ASML 生產的極紫外光(EUV)微影機,始終是技術制高點。然而,這項尖端設備的核心組件,卻是由德國光學巨擘蔡司(Zeiss)獨家供應的高精度鏡組,這使得蔡司在美國試圖遏制中國半導體發展的戰略中,成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關鍵節點。
科技
SK 海力士大舉引進極紫外光(EUV)曝光設備,計畫在 2027 年前再添購約 20 台,使現有規模擴大一倍,以強化次世代 DRAM 與高頻寬記憶體(HBM)的製造能力。綜合韓媒報導,SK 海力士目前已有 20 台 EUV 設備,包括用於研發的機台。
A股
中國領先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 (688981-CN) 正在測試國內首款自製先進晶片製造設備,企圖挑戰西方在人工智慧(AI)晶片領域的技術優勢。根據《金融時報》報導,知情人士透露,中芯國際目前正在測試由上海新創公司宇量昇生產的 28 奈米深紫外光(DUV)曝光機,並利用「多重圖形技術」生產 7 奈米晶片。
台股新聞
家登 (3680-TW) 旗下家碩 (6953-TW) 今 (10) 日指出,將流量自動化量測技術應用於 EUV 與高階光罩充氣製程,可優化充氣氣體使用量,預計明年導入客戶端產線使用,南科三期擴廠計畫也正興建中,預計 2027 年加入營運。家碩今日公告 8 月營收 1.12 億元,月減 7.72%,年增 6.4%,累計前 8 月營收 8.26 億元,年減 8.62%。
歐亞股
全球半導體設備供應龍頭 ASML (艾司摩爾) (ASML-US) 周三 (16 日) 公布 2025 年第二季財報,其關鍵數據遠超市場預期,展現強勁表現。數據顯示,公司第二季淨銷售額達 76.92 億歐元,位居財測區間高端,並高於分析師預期的 75.2 億歐元。
美股雷達
美國對中國晶片的制裁似乎正在奏效。技術分析機構 Techinsights 對華為最新的鴻蒙折疊電腦進行拆解後發現,其內部晶片仍採用 2023 年的製程技術,顯示中國在更先進晶片的量產能力上仍受限於技術與設備瓶頸。美國商務部負責出口管制的官員凱斯勒(Jeffrey Kessler)近日也在國會聽證會上指出,雖然美國無法完全阻止中國取得先進晶片,但已成功拖慢中國企業在晶片技術上的升級速度。
A股
中國晶片要追上美國可能還需要一些時間。據《路透》與《彭博》,在台積電 (2330-TW) 與三星率先進入 2 奈米晶片量產階段,並將產能優先供應蘋果與輝達等國際大廠使用的情況下,中國企業正因無法取得極紫外光微影(EUV)設備,晶片技術仍卡在 7 奈米節點多年。
科技
在中美貿易問題持續引發全球關注的背景下,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近日接受《福斯商業台》專訪時就中美晶片合作與稀土博弈作出強硬表態,進一步凸顯兩國在高科技與戰略資源領域的角力。當被問到中美電話會談後是否會向中國市場出售輝達等先進晶片時,盧特尼克直接否定說:「這根本不可能。
台股新聞
記憶體大廠美光 (MU-US) 今 (6) 日宣布,全球首款採 1γ(1-gamma) 製程的低功耗雙倍資料速率 (LPDDR5X) 記憶體正送樣給客戶,專為加速旗艦智慧型手機 AI 應用而設計,可節省 20% 功耗,目前主要提供 16 GB 樣品,也將提供 8GB 到 32GB 的各種容量,用於 2026 年旗艦機種。
美股雷達
《CNBC》周四 (22 日) 報導,荷蘭半導體設備大廠艾司摩爾 (ASML)(ASML-US) 耗時近十年打造的新一代高數值孔徑極紫外光曝光機 (High-NA EUV),正在悄悄重塑全球晶片製程。這台全球最先進、造價超過 4 億美元的晶片製造機器,體積堪比雙層巴士,目前已進入實際量產階段,服務台積電 (TSM-US)(2330-TW)、三星與英特爾 (INTC-US) 等全球頂尖晶圓廠。
美股
荷蘭半導體設備大廠艾司摩爾 (ASML-US) 周三 (5 日) 公佈以「攜手推進技術向新」為主題的 2024 年度報告,其中介紹近年來出口管制政策造成的影響、對未來市場趨勢展望並透露計劃「升級」位於北京的維修中心。。從營收來源看,艾司摩爾 2024 年來自中國營收為 101.95 億歐元,在總營收當中的佔比約 36.1%,來自南韓營收為 64.09 億歐元,佔比約 22.7%,來自美國的營收為 45.22 億歐元,佔比約 16.0%,來自台灣營收為 43.54 億歐元,佔比約 15.4%,來自歐非中東地區營收為 13 億歐元,佔比約 4.6%,來自日本營收為 11.56 億歐元,佔比約 4.1%。
台股新聞
美光 (MU-US) 今 (26) 日宣布,業界首款基於第六代 (10 奈米等級) 採 1γ(1-gamma)製程節點的 DRAM DDR5 記憶體樣品將出貨至生態系統中的合作夥伴和指定客戶進行驗證,預期將首先應用於 16Gb DDR5 DRAM,未來也不排除應用在 HBM 上。
台股新聞
家登 (3680-TW) 今 (18) 日舉辦尾牙,董事長邱銘乾說,今年光罩載具、晶圓載具業務將同步成長,航太業務營收貢獻也將擴大,浸沒式冷卻 (Immersion Cooling) 業務也期望在今年發酵,預期今年營收較去年增長雙位數,目標挑戰百億元。
科技
媒體報導,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 (LLNL) 正在領導一項研究合作夥伴關係,目標是開發下一代極紫外 (EUV) 光刻技術。這項名為「極紫外光刻與材料創新中心」(ELMIC) 的合作項目,獲得了美國能源部 1.79 億美元的資助,旨在推動新材料和製程整合到未來微電子系統的基礎科學進展。
台股新聞
全球微影設備龍頭艾司摩爾 (ASML-US) 今 (14) 日舉辦 2024 投資人會議,公司指出,根據長期策略及全球市場和技術趨勢,預估公司 2030 年年營收約為 440 億至 600 億歐元間,毛利率約為 56% 至 60%,其中財測高標 600 億歐元是明年財測 300 億歐元的一倍。
台股新聞
家登 (3680-TW) 今 (8) 日公佈 10 月營收 3.89 億元,月減 35.89%,年減 25.21%,累計今年前 10 月營收 54.58 億元,年增 27.63%,已超越去年全年度營收;家登指出,10 月進行集團 SAP 系統升級,為確保系統轉換期間資訊暨帳料一致性,協調全球客戶端出貨作業暫停 10 天,部分出貨遞延至下月,加上大中華地區適逢十一長假,為減少海關滯留造成倉儲成本及風險,也有部分策略性延後出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