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
根據《路透》報導,中國官媒《人民日報》(People's Daily)周五 (8/1) 發表評論指出,輝達 (NVDA-US) 必須提供「有力的安全證明」,以消除中國用戶對其晶片潛在安全風險的疑慮,並重建市場信任。該篇題為「輝達,我如何信任你?」(Nvidia, how can I trust you?) 的評論刊登在《人民日報》社群帳號上,內容強調外國企業必須遵守中國法律,並將安全視為基本前提。
美股雷達
蘋果 (AAPL-US) 周四 (31 日) 盤後公布 2025 會計年度第 3 季財報,營收和獲利輕鬆打敗市場預期,第 4 季營收成長預測也超越分析師所料,但關稅成本恐將達到 11 億美元。以下是本次財報電話會議亮點。1、Q4 財測Q4 財測關鍵數字 vs 分析師預估營收增幅:中至高個位數百分比 (4%-9%) vs 3% 服務業務增幅:約 13% 毛利率:46-47% 關稅成本:11 億美元蘋果預期,本季 (第 4 季,9 月止) 營收增幅將為「中至高個位數百分比」,優於分析師所估的 3%。
美股雷達
蘋果 (AAPL-US) 周四 (31 日) 盤後公布上季 (2025 年第 3 季,6 月底止) 財報輕鬆打敗市場預期,整體營收成長 10%,是 2021 年 12 月以來最佳單季表現,iPhone 業績意外亮眼,反映消費者為了規避美國總統川普關稅而出現的提前採購潮,盤後股價應聲上漲逾 2%。
美股雷達
根據《路透》報導,輝達 (NVDA-US) 周四 (31 日) 回應中國網信辦提出的資安疑慮,強調旗下晶片不含任何「後門」(Backdoors),不會提供遠端存取或控制功能。此舉發生在美國稍早撤銷對 H20 晶片出口禁令後數周,為輝達在中國的銷售前景再添變數。
美股雷達
根據《彭博》周四 (31 日) 報導,人力資源顧問公司 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 數據顯示,美國企業 7 月宣布裁員 6.2 萬人,較去年同期暴增逾一倍,創疫情以來 7 月最高紀錄,科技業因 AI 投資需求領頭削減成本。
美股雷達
微軟 (Microsoft) 股價周四 (31 日) 開盤股價一度勁揚逾 8%,市值突破 4 兆美元,成為繼輝達 (NVDA-US) 之後第二家達到此市值的上市公司,受惠於雲端業務強勁成長與人工智慧 (AI) 投資效益顯現,進一步推動美股標普 500 與那斯達克指數雙雙開盤創高。
美股雷達
生產人工智慧 (AI) 領域超低功率半導體的 Ambiq Micro Inc.(AMBQ-US)辦理首次公開發行 (IPO) 募集 9600 萬美元後,周三 (30 日) 掛牌首日交易一度大漲 100%,盤中兩度觸發熔斷、暫停交易,而該公司背後金主之一是英國軟體設計商安謀(ARM-US)。
美股雷達
微軟 (MSFT-US) 周三 (30 日) 盤後公布的上季營收、獲利超越市場預期,本季財測和 Azure 雲端業務成長也亮眼,帶動盤後股價一度大漲逾 9%,市值衝上約 4.1 兆美元。周四開盤後若維持此漲勢,將是繼輝達 (Nvidia)(NVDA-US) 之後,本月第二家躋身 4 兆美元市值俱樂部的企業。
美股雷達
微軟 (MSFT-US) 周三 (30 日) 公布財報中,首度揭露經營十多年的 Azure 雲端業務確切規模:6 月為止的全年度營收為 750 億美元。這證實市場對微軟位居雲端市場第二大的長久推測,也代表亞馬遜 AWS 穩坐龍頭地位。彭博依據最近期可取得的一整個會計年度資料,亞馬遜 (AMZN-US)AWS 以 1120 億美元的規模位居霸主地位,微軟 Azure 以 750 億美元居第二, Alphabet(GOOGL-US) 的 Google Cloud 排第三,為 490 億美元,甲骨文 (ORCL-US) 排第四,為 100 億美元。
美股雷達
微軟 (MSFT-US) 周三 (30 日) 公布上季 (2025 會計年度第 4 季) 財報,Azure 雲端運算事業再次交出令人驚喜的成長,展現微軟重金投資人工智慧 (AI) 的回報不斷增長,激勵盤後股價大漲 9%。微軟並首度揭露 Azure 的營收數字,是經營此業務十多年來第一次揭開神秘面紗:Azure 全年度的營收總計超越 750 億美元,優於市場預期的 746.2 億美元。
美股雷達
蘋果 (AAPL-US) 將於周四 (31 日) 美股盤後公布最新財報,華爾街預期該公司會計年度第三季 (4 至 6 月) 營收將年增 4.2% 至 893.4 億美元,焦點將放在其如何應對美國關稅壓力、中國競爭加劇以及延後進入的人工智慧 (AI) 賽局。
美股雷達
《華爾街日報》周三 (30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紐約時報》(NYT-US)與亞馬遜 (AMZN-US) 簽署的多年內容授權協議,年授權費用達 2,000 萬至 2,500 萬美元,成為生成式人工智慧 (AI) 時代內容價值的重要指標之一。
美股雷達
巴隆周刊 (Barron’s) 報導,投資人正在拋售那些財報不符合預期、或是財測過於樂觀得企業,可能反應對經濟成長趨緩和通膨死灰復燃的焦慮。截至上周末,標普 500 指數中已有 40% 的公司公布 6 月為止一季的財報。美國股票策略師 Savita Subramanian 領導的分析師團隊表示,大多數企業的財報表現穩健:約有 72% 的公司獲利超出華爾街預期,77% 的公司營收高於華爾街預測。
美股雷達
《彭博》知名蘋果專欄作家 Mark Gurman 周二 (29 日) 撰文指出,蘋果 (AAPL-US) 人工智慧 (AI) 團隊再遭重創。消息人士透露,蘋果多模態 AI 研究員 Bowen Zhang 上周離職,將加入 Meta(META-US)旗下的「超級智慧」(Superintelligence)團隊,這是蘋果一個月內流失的第四位 AI 核心人才,加劇市場對其 AI 研發能否追趕競爭對手的疑慮。
美股雷達
綜合外媒周二 (29 日) 報導,美國網路安全巨擘 Palo Alto Networks(PANW-US)正洽談收購以色列資安公司 CyberArk Software(CYBR-US),交易規模可能超過 200 億美元,將成為今年科技業最大收購案之一。
美股雷達
美股正在樂觀情緒支撐下持續創新高,主要力量來自貿易不確定性減弱、經濟穩健成長以及一連串亮眼的企業財報,但 Sevens Report 認為,仍有幾個潛在的風險可能會打亂這波「融漲」行情。Sevens Report 周一 (28 日) 指出:「儘前目前對股市而言確實是良好的格局,但我們認為,有必要審視交易的另一面,特別是可能出錯的地方。
科技
2025 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AIC 2025)於上海盛大落幕,吸引全球超過 1500 位專家與 800 家企業參與,聚焦大型語言模型、AI 代理與智慧應用,現場參觀人次突破 35 萬,展現中國 AI 產業全面升級。本屆大會匯聚來自全球 70 多個國家與地區的 1,500 多位 AI 領域頂尖專家,包括 12 位圖靈獎與諾貝爾獎得主、80 多位中外院士及多家國際頂尖實驗室代表,並有超過 800 家企業共襄盛舉,全面展示 AI 大型語言模型、多模態技術與具身智慧等領域的最新突破。
科技
在上海舉辦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AIC)落幕之際,中國人工智慧(AI)產業宣布成立兩個新的 AI 產業聯盟,旨在推動本土 AI 生態系統發展,減少對美國與輝達 (NVDA-US) 晶片的依賴,以應對美方的出口管制與技術封鎖。根據《路透》報導,這兩大聯盟分別為「模型—晶片生態創新聯盟」(Model-Chip Ecosystem Innovation Alliance)與「上海總商會人工智慧委員會」(Shanghai General Chamber of Commerce AI Committee),聚焦於從 AI 晶片到大型語言模型(LLMs)的完整技術鏈與產業融合。
美股雷達
《彭博》周一 (28 日) 報導,微軟 (MSFT-US) 宣布將進一步深化人工智慧 (AI) 助理 Copilot 在其 Edge 瀏覽器中的整合,推出全新的「Copilot 模式」,希望協助用戶在瀏覽網頁及搜尋資訊時更加便利。微軟周一表示,這項功能目前屬於實驗性質,啟用後在 Edge 瀏覽器開啟新分頁時,將可直接在單一文字框中同時使用 Copilot 與網頁搜尋。
國際政經
中美兩國在人工智慧(AI)領域的競爭進一步升級。中國政府於上海舉辦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AIC)上,正式發布《人工智慧全球治理行動計劃》,主張以多邊合作推動 AI 技術發展與監管,與美國日前公布的 AI 行動方案形成對比。這項 AI 全球治理行動計劃,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大會開幕致詞中親自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