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
美股雷達
據《CNBC》周二 (2 日) 報導,麥當勞 (MCD-US) 宣布在美國擴大超值餐選項,重新推出疫情前的「超值套餐」,組合餐價格較單點便宜 15%,力拚重新吸引精打細算的消費者。過去一年多來,麥當勞及競爭對手持續以折扣優惠搶客。受低收入族群消費緊縮影響,速食業來客數不斷下滑。
特斯拉 (TSLA-US) 周一 (1 日) 再度啟動降價策略,其 Model 3 長續航後輪驅動版在中國售價,從人民幣 26.95 萬元下調 1 萬元,來到 25.95 萬元。這款僅在 8 月 12 日正式發布的新車,在不足一個月內便「閃電式」降價,此舉凸顯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態勢。
據《Barron’s》報導,中國電動車市場正經歷一場激烈的變革,儘管整體銷量依然強勁,但日益白熱化的競爭與殘酷的價格戰,使得市場已不再是所有品牌都能隨波逐流輕鬆成長的藍海,獲利能力也成為各家車廠面臨的嚴峻考驗。根據花旗分析師 Jeff Chung 的數據,純電動車銷量目前已占中國新車總銷量的約三分之一,相較 1 年前的約 25% 有顯著提升。
美股雷達
綜合外媒周五 (29 日) 報導,全球最大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 (1211-HK) 上半年淨利成長 14% 至 155.1 億元人民幣,營收增 23% 至 3713 億元,但第二季單季僅 63.6 億元遠低於預期的 119.4 億元人民幣,顯示中國價格戰拖累毛利率下滑。
港股
海底撈公布上半年營收達 207 億元人民幣,年減 3.7%,連續第二季下滑。在經濟放緩環境下,消費者轉向便宜餐飲選擇,加上外送平台價格戰影響,淨利減少 14%。目前中國主要外送平台展開全面價格戰,推出 1 元飲料、免費配送和限時折扣,將消費者吸引至平台而非實體餐廳。
港股
中國電商巨頭京東 (JD.com)(09618-HK) 周四 (14 日) 公布公布 2025 會計年度第二季 (截至 6/30) 財報,受惠於中國政府消費補貼與積極拓展新業務,營收達人民幣 3,566.6 億元 (約 497.3 億美元),年增 22.4%,優於市場預估的 3316.3 億元。
-
歐亞股
中國汽車銷量成長放緩,7 月乘用車零售銷量年增率從 6 月的 18% 驟降至 6.3%,達 180 萬輛。《華爾街日報》周五 (8 日) 指出,這反映出北京遏制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價格戰的努力開始見效,車商減少促銷活動,消費者轉為觀望。根據中國乘用車市場協會 (CPCA) 公布的數據顯示,7 月乘用車零售銷量達 180 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 6.3%,增幅遠低於 6 月的 18%。
美股雷達
特斯拉 (TSLA-US) 最新財報顯示,這家電動車巨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成長困境,在周三 (23 日) 公佈的第二季財報顯示營收和淨利雙雙下滑,其中營收 224.96 億美元,年減 12%,淨利亦年減 16% 至 11.72 億美元。更令人擔憂的是,這已是特斯拉連 3 季獲利下滑,創下自 2020 年推出 Model Y 以來的最差業績表現。
A股
據《華爾街日報》周五 (11 日) 報導,中國政府 6 月底修法禁止大企業設定不合理付款條件後,包括比亞迪在內超過十家車廠承諾 60 天內付清供應商款項,但業界對承諾能否兌現表示懷疑。中國最大汽車製造商比亞迪 (002594-CN)(01211-HK) 最近將入門電動車價格降至不到 8000 美元,為達成如此低價,供應商表示車廠正透過要求降價和延長付款期間來壓榨他們。
據《路透》報導,中國汽車產業正深陷困境,面臨產能過剩與激烈的價格戰,引發監管機構與業界高層的廣泛警惕,並警告這場混亂恐將危及產業的長期生存能力。中國最高領導人已承諾將加強對惡性削價競爭的監管,並支持有序淘汰過時的生產產能。根據 LSEG 對 33 家中國上市汽車製造商的數據顯示,過去 6 年來,其主要財務指標普遍惡化。
台股新聞
台灣電商市場競爭激烈,其中韓國酷澎大撒銀彈,以削價策略試圖搶奪市佔率,並成功擠下 Pchome,僅次於 Momo,不過酷澎砍價已引來品牌方不滿,通路業者指出,酷澎賣出幾乎半價商品,嚴重衝擊正常通路價格體系,不符合品牌經營原則,已有品牌方試圖向酷澎反映。
港股
《路透》周四 (3 日) 報導,顧問公司艾睿鉑 (AlixPartners) 最新預測指出,截至 2030 年,中國目前 129 個銷售電動車與插電式油電車的品牌中,最終僅有 15 個能維持財務上的可行性,凸顯中國電動車市場競爭之激烈。艾睿鉑指出,這 15 個存活品牌預計將在本世紀末占中國電動車與插電式油電車市場約 75% 的市占,每個品牌年平均銷量約為 102 萬輛,但該報告並未具名這些品牌。
港股
在中國電動車市場價格戰升溫與庫存堆積壓力下,中國電動車龍頭比亞迪 (01211-HK) 近期被傳出放緩工廠產能與延後擴產計畫,顯示其快速成長動能恐面臨挑戰。傳多家工廠停夜班、減產三成 擴建計畫暫緩《路透》周三 (25 日) 援引兩名知情人士消息報導,比亞迪近幾個月已在中國部分工廠取消夜班、降低產能,部分產線的產出減少逾三成。
港股
泡泡瑪特今 (17) 日在港股收低 6.04% 至每股 258.4 港元,但今年迄今已上漲逾 180% 且市值在周一 (16 日) 反超京東,一個賣潮玩盲盒公司的市值居然把有龐大物流體系、海量商品的電商巨頭給比下去了,讓市場大感驚訝。泡泡瑪特這幾年那可真是一路狂飆,去年初股價還在 20 港元左右徘徊,周一市值竟高達 3701 億港元。
A股
據《彭博》周一 (16 日) 報導,包括比亞迪 (BYD-HK)(002594-CN) 和吉利汽車在內的中國主要車廠承諾,將在 60 天內付款給供應商,以回應監管機構對價格戰的關切。但供應商對車廠是否會確實履行承諾抱持懷疑態度。6 月初與監管機構會談討論加強自律後,包括比亞迪在內的中國汽車業界龍頭承諾,將在 60 天內付款給零組件供應商。
大陸政經
曾被視為「流量盛宴」的 618 購物節,正悄悄經歷一場靜默的革命。今年的這場年中大促銷不再以「滿減湊單」、「秒殺搶券」的複雜規則吸引眼球,而是轉向更直觀的價格呈現、更長的促銷週期,以及圍繞用戶生命週期的生態建構。中國《時代周報》報導,從「節點促銷」到「常態營運」,從「價格內捲」到「效率競賽」,618 的蛻變折射出電商行業在存量博弈下的深層轉型。
A股港股
綜合外媒周三 (11 日) 報導,中國主要汽車製造商承諾在 60 天內向供應商付款,這是為了回應鋼鐵業者對冗長付款期的抗議,以及北京監管當局對激烈價格戰所帶來負面影響的擔憂。周三發布承諾的車廠包括比亞迪 (002594-CN)(01211-HK) 、奇瑞汽車、北汽集團 (01958-HK) 和上汽集團 (600104-CN) ,以及小鵬汽車 (09868-HK)(XPEV-US) 和小米集團 (01810-HK) 等較小的業者。
據《彭博》周一 (9 日) 報導,美國銀行 (BAC-US) 大宗商品研究主管表示,OPEC + 增產是沙烏地阿拉伯新策略的一環,該國將展開「長期而溫和」的油價戰以奪回市占率。這種策略不同於過往「短期且激烈」的價格戰,目標是打擊美國頁岩油並從 OPEC + 盟友手中搶回市場。
美股雷達
星巴克 (SBUX-US) 周一 (9 日) 宣佈,為了重振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將對中國門市的多款茶類飲品進行價格調降。這項罕見的舉動,顯示這家美國咖啡巨頭在中國市場採取了更積極的策略。根據星巴克在其中國社群媒體微信官方帳號上發布的聲明,包括多種星冰樂 (Frappuccino)、冰茶和茶拿鐵在內的數十款飲品,平均將調降 5 元人民幣 (約 0.70 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