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機器人





  • 台股新聞

    加權指數今日開高走低,終場上漲 48.60 點,收在 23412.98 點,成交量 3128.41 億。觀察三大法人今天籌碼動向,外資買超 46.75 億元,投信買超 35.34 億元,自營商買超 53.25 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買超 135.35 億元,其中,投信連續二日買超,累計買超金額為 56.32 億元,而自營商連續十日買超,累計買超金額為 558.25 億元,外資呈現連續十日買超,累計買超金額為 1081.99 億元。






  • 特斯拉 (TSLA-US) 執行長馬斯克在由矽谷特斯拉車主發起的 Xtakeover 粉絲盛會上,透過直播連線進行了一場長達一小時的深度訪談。訪談內容涵蓋了 SpaceX 的「星艦」計畫、火星殖民願景、特斯拉人形機器人 Optimus 的量產路徑、Neuralink 的腦機介面進展,以及 AI 與人類共生的未來。






  • 專家觀點

    過去幾個月,關稅的消息讓很多投資人膽戰心驚,許多人擔心出口導向的台灣企業會受到重創。但現在,情況已完全不同了!川普已公開表示,近 200 封關稅函將於近日發出,稅率可能低至 10~15%,市場懸著的心終於可以放下。這不僅代表美中貿易關係正逐步解凍,更重要的是,「資金風向已經轉變」!資金早已知道方向,外資悄悄買超 2,000 億再看更重要的台股籌碼面和技術面結構!根據最新數據顯示,7 月外資買超台股高達 2163 億元,6 月大戶持股比例也增加了 6%。






  • 2025-07-27
  • 科技

    中國機器人新創公司宇樹科技正在推出全球首批,售價低於 6,000 美元的人形機器人之一,大幅降低了入門價格,預計這款機器人將發展成為適用於工作場所和家庭的多功能 AI 機器浪潮。根據《彭博》報導,宇樹科技於週五(25 日)宣布,其新 R1 機器人起價為 39,900 元人民幣(約 5,900 美元)。






  • 2025-07-26
  • 科技

    在全球加速投入人形機器人技術之際,中國正全面推動應用落地、融資與政策支持三大面向,試圖建立完整產業鏈生態;與此同時,美國則由特斯拉 (TSLA-US) 領軍,持續深化核心技術研發。根據摩根士丹利在最新報告《Humanoid Horizons: An Adoption Race》,儘管美中兩國在策略重點上有所區別,雙方皆正以各自方式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邁入商業化新階段。






  • 美股雷達

    特斯拉 (TSLA-US) 擎天柱(Optimus)機器人產量嚴重滯後,全年目標成泡影?據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周五(25 日)報導,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人形機器人 Optimus 項目面臨嚴重產能瓶頸,目前產量僅數百台,遠低於執行長馬斯克制定的年產 5,000 台目標。






  • 2025-07-25
  • 台股新聞

    加權指數今日開高走低,終場下跌 9.35 點,收在 23364.38 點,成交量 2919.27 億。觀察三大法人今天籌碼動向,外資買超 73.61 億元,投信買超 20.98 億元,自營商買超 10.87 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買超 105.47 億元,其中,投信終止連續四日賣超,由賣轉買,而自營商連續九日買超,累計買超金額為 505.79 億元,外資呈現連續九日買超,累計買超金額為 1035.24 億元。






  • 專家觀點

    美股昨天受惠於美歐貿易協議樂觀情緒以及 Alphabet 財報點燃 AI 行情,四大指數漲多跌少道瓊 - 0.7%、高科技股與費半都漲 0.1%,高科技股與 S&P500 都再創歷史新高可見美股目前多頭走勢仍在延續,指標股輝達 + 1.7% 昨收 173.7 目前離歷史高點 174.2 差不到 1 元,指標股續強且離目標價 200 還有段距離美股還有續創新高的機會。






  • 專家觀點

    經濟部統計處公布,今年 6 月工業生產指數「連 16 紅」,製造業更是大增 20.03%!更讓人興奮的是,6 月外銷訂單年增高達 24%,連續 5 個月大幅成長!其中,資訊通信和電子產品分別年增 37% 和 35%! 這代表什麼?簡單來說,就是「AI」相關產業,已經把第三季的出口訂單塞得滿滿的,根本是替台灣經濟「加滿油」了!台股除了亮眼的經濟數據,還有一個超級大利多正在醞釀!就是繼日本關稅大降到 15%,這會讓市場開始有有個共識:就是接下來歐盟、加拿大、墨西哥、韓國… 這些國家的關稅可能都會陸續降下來!而台灣也不可能會太高。






  • 雜誌

    文.洪寶山人形機器人因結合 AI 與機械控制,被台積電視為下一個推動半導體成長的主要推力之一,2023 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僅約 1000 台,預估 2035 年可達 138 萬台,摩根士丹利預測,全球人形機器人數量至 2050 年將突破 10 億台,市場規模逾 5 兆美元。






  • 2025-07-24
  • 專家觀點

    「AI 機器人,是下一波工業革命的引擎」,未來將深度應用於空中、地面、水域等各類載具與產業場域,提升工作效率、解決高齡化、照護與缺工等社會挑戰。這場革命不在於取代人力,而是透過人機協作,創造更高價值。IKKA-KY(2250-TW)·  上半年業績大幅成長 上半年稅後純益達 1.01 億元,年增 4.74 倍,EPS 為 3.3 元,創三季以來新高紀錄,主要因豐田汽車復工與訂單回升所致·  新名古屋研發+生產基地加入量產行列公司位於日本名古屋的新廠下半年啟動量產,預期將對下半年營運動能提供支撐。






  • 2025-07-23
  • 美股雷達

    《商業內幕》周三 (23 日) 報導,特斯拉 (TSLA-US) 周三盤後將公布第二季財報,而股東最關心的不是傳統業績數字,而是馬斯克的「未來願景」何時兌現。 特斯拉投資人在公司第二季財報電話會議前,透過股東溝通平台 Say 提出大量問題,反映對公司長期策略的高度關注。






  • 台股新聞

    加權指數今日開高走高,終場上漲 330.75 點,收在 23318.67 點,成交量 3522.16 億。觀察三大法人今天籌碼動向,外資買超 84.32 億元,投信賣超 10.50 億元,自營商買超 107.16 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買超 180.98 億元,其中,投信連續三日賣超,而自營商連續七日買超,累計買超金額為 461.79 億元,外資呈現連續七日買超,累計買超金額為 860.1 億元。






  • 專家觀點

    投資人聚焦近期與即將公布的財報美股昨天漲跌互見道瓊 + 0.4%、高科技股 - 0.3%、費半 - 1.7%。費半跌幅較大主要也是漲多的輝達昨天拉回跌 2.5%、台積電 - 1.7%,不過這兩檔個股都沒有爆量且守穩月線短多未遭破壞,目前呈現漲多修正乖離的走勢。






  • 台股新聞

    「台灣 AI 機器人產業大聯盟」成軍,包括佳能 (2374-TW)、亞光 (3019-TW) 及華晶科 (3059-TW) 都成為光學元件族群的焦點,個股漲幅在 2.5% 以上,其中並以佳能的量能最為強勢,佳能接獲美機器人企業 Mantis Robotics 的近接感測器訂單,也預計在第四季出貨。






  • 2025-07-22
  • 台股新聞

    工業電腦廠新漢 (8234-TW) 董事長林茂昌今 (22) 日指出,未來人型機器人將來必然也是「供應鏈安全」與「友岸外包」的範疇,台廠可望擺脫中國的低價競爭,甚至可以爭取到歐美日人型機器人業者的 OEM 或 ODM 代工商機。而新漢子公司創博也積極並與合作夥伴共同開發機器人功能安全的完整套件,近期與輝達 (NVIDIA)(NVDA-US) 合作開發應用於人型機器人的 AI 模組將在 8 月正式發表。






  • 台股新聞

    「台灣 AI 機器人產業大聯盟成立大會」今 (22) 日舉行成立大會,由廣達 (2382-TW) 集團轉投資的公司,協力機器人手臂廠達明 (4585-TW) 營運長黃識忠表示,在人形機器人的應用上,在成本和智慧化程度是關鍵,更能切入產業界和服務業,觀察長期自動化趨勢不會改變。






  • 台股新聞

    由六大公協會發起的「台灣 AI 機器人產業大聯盟」今 (22) 日舉行成立大會,聯盟提出打造 4 大核心系統、實現零組件國產自主化,盼 2030 年台灣 AI 機器人總產值將突破兆元新台幣。副總統蕭美琴致詞時表示,AI 機器人將是下波工業革命最重要的基礎,台灣需靠業者技術整合、打團體戰,透過「TEAM TAIWAN」精神發展產業進軍國際市場。






  • 台灣政經

    行政院於今 (22) 日召開下半年首場經濟發展委員會顧問會議,正式揭示攸關台灣未來產業轉型與國力提升的「AI 新十大建設」藍圖。此項計畫預計投入逾千億元資金,AI 人才培育現已加碼至 100 萬人,至 2028 年創造約 7 兆元產值,並於 2040 年達成 15 兆元產值與 50 萬個高薪就業機會的目標,最快將於 8 月在院會拍板定案。






  • 2025-07-21
  • 港股

    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正加速邁向商業化落地,近期多個重磅採購訂單的簽署,預示著該領域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其中,優必選 (09880-HK) 、智元機器人及宇樹科技等領軍企業表現亮眼,不僅斬獲巨額訂單,更在產品創新與資本化進程上取得突破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