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
A股
近年來,全球汽車市場格局風雲變幻,中國車廠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寫產業版圖。當比亞迪以雷霆之勢橫掃國內車市時,另一家蟄伏多年的自主品牌——奇瑞,正以穩健的步伐在海外市場開疆拓土,書寫著中國汽車工業的新傳奇。最新統計顯示,中國汽車出口量在 2023 年突破 491 萬輛,首次超越日本登頂全球冠軍寶座,2024 年更以 641 萬輛的規模穩居世界第一。
美股雷達
比亞迪 2025 年上半年銷量 214.6 萬輛,再次穩居全球汽車市場之冠。西方媒體對此感慨不已:德國媒體指出中國電動車正在全球擴張;日本媒體則認為中國汽車品牌正在打破傳統燃油車的束縛;美國媒體更是直言,比亞迪已是全球最暢銷的電動車品牌,但美國消費者卻無法購買。
港股
中國電商巨頭京東 (09618-HK)(JD-US) 與電動車巨擘比亞迪 (002594-CN)(01211-HK) 的戰略合作正在汽車市場掀起新一輪變革。近日,雙方宣布達成深度合作協議,京東正式成為比亞迪售後領域的獨家電商合作平台,也是比亞迪首次在售後服務領域與主要電商平台展開全面合作。
港股
《路透》周二 (22 日) 援引兩位知情人士消息報導,中國電動車巨擘比亞迪 (01211-HK) 將延後其位於匈牙利的新工廠全面量產時程至 2026 年,且啟用後前兩年產能將明顯低於原訂規模。與此同時,該公司在土耳其的新工廠預計將提前投產並大幅擴產,反映比亞迪正在重新調整其歐洲生產布局,以兼顧成本與關稅壓力。
基金
中國公募基金周一 (21 日) 完成今年第二季財報揭露,前十大持股依序為騰訊控股、寧德時代、貴州茅台、美的集團、紫金礦業、小米、立訊精密、阿里巴巴、新易盛、中芯國際。騰訊依舊穩坐第一大重倉股寶座,公募基金持有其市值達 591.56 億元(人民幣,下同),寧德時代位列第二,持有市值 520.51 億元,第三到第十名持股市值則都超過 160 億元。
美股雷達
美媒最新報導指出,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正以迅猛之勢搶佔全球市場,尤其在巴西這個全球第六大汽車市場,中國車廠的佈局引發了歐美傳統汽車巨頭的深度焦慮。《紐約時報》報導,在距離聖保羅兩小時車程的甘蔗田旁,一座由長城汽車接管的原賓士工廠已進入投產倒數計時。
港股
根據南韓證券存託結算院 (KSD) 旗下 SEIBro 最新數據,今年截至上周四 (17 日) 為止,中國股票以 55.14 億美元的累計成交額位列南韓股民最喜愛的海外市場第二名,僅次於美國市場的 3224.41 億美元。這一數據顯示,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的背景下,南韓投資人正加速佈局中國市場,其中港股成為主要投資標的。
A股
今年第一季中國乘用車市場數據顯示,電動車巨擘比亞迪 (002594-CN)(01211-HK) 以 91.55 億元 (人民幣,下同) 的單季淨利登頂中國乘用車製造商獲利榜首,20.7% 毛利率也超越特斯拉同期的 16.3%,展現出強勁的市場競爭力。
A股
巴西里約熱內盧第一商業法院近日裁決認定中國比亞迪 (01211-HK)(002594-CN) 旗下汽車侵犯 IP Bridge 公司兩項專利,要求比亞迪在收到傳票五天內立即停止在巴西銷售的電動車中使用 4G 技術,否則將面臨每日 2 萬巴西里亞爾 (約 10.7 萬台幣) 的罰款。
美股雷達
市場研究公司 Rho Motion 週二表示,6 月份全球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銷量年增 24%,顯示中國與歐洲轉向電動車的趨勢仍持續成長。Rho Motion 的數據經理查爾斯 · 萊斯特(Charles Lester)表示,儘管如此,美國電動車的銷量本月下降了 1%,在總統川普的支出法案比預期更早削減稅收抵免後,預計今年的銷量將難以回升。
A股
據《華爾街日報》周五 (11 日) 報導,中國政府 6 月底修法禁止大企業設定不合理付款條件後,包括比亞迪在內超過十家車廠承諾 60 天內付清供應商款項,但業界對承諾能否兌現表示懷疑。中國最大汽車製造商比亞迪 (002594-CN)(01211-HK) 最近將入門電動車價格降至不到 8000 美元,為達成如此低價,供應商表示車廠正透過要求降價和延長付款期間來壓榨他們。
A股
比亞迪 (002594-CN) 9 日宣布,率先實現媲美 L4 級智慧停車,並承諾在中國市場,全面承擔所有天神之眼車輛在智能停車場景下的安全及損失。比亞迪表示,對搭載「天神之眼」智慧駕駛輔助系統的車輛,因停車輔助系統異常或演算法失誤導致的事故,依照法律規定或司法判定應由本車承擔的維修費用、第三方財產損失、人身傷害損失,由比亞迪承擔相關維修或損失費用,但不含出於和解、諒解等目的而額外支付的金額,也不含因車輛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違法違規而依法應承擔的賠償。
國際政經
《華爾街日報》周二 (8 日) 報導,中國乘用車市場資深分析人士指出,美國總統川普於 7 月 4 日簽署的「大而美法案」(Megabill) 不僅傾向傳統汽油車,還可能在全球市場意外助長中國電動車品牌的海外拓展。中國乘用車協會秘書長崔東樹周二表示,該法案終止美國國內的電動車補貼,有利於中國品牌在海外擴張。
A股
今年以來,中國 A 股在關稅擾動與科技突破的雙重夾擊下走出獨立行情。隨著市值百強榜最新數據出爐,這場資本市場的角逐正呈現前所未有的分化格局。截至今年上半年,入圍前百大的企業總市值達 41.63 兆元,較去年同期成長 17.83%,展現新政刺激下市場活力的顯著提升。
A股
進入 7 月,中國汽車市場 2025 年上半年銷量成績正式出爐。包括比亞迪 (002594-CN) 、上汽集團 (600104-CN) 、一汽 (000800-CN) 、吉利汽車 (00175-HK) 、長安 (200625-CN) 、奇瑞、北汽 (01958-HK) 與長城汽車 (601633-CN) 在內的 8 大主流汽車集團,均公布了半年銷量與年度目標完成率。
港股
全球汽車業正經歷百年未有之權力重構,當歐美日韓車廠主導全球車市格局持續百年後,中國車廠正以雷霆之勢改寫歷史。最新統計顯示,在全球市值排名前 50 大車廠中,中國車廠佔據 17 席,佔比高達 34%,創下歷史新高。中國騰訊新聞汽車自媒體「象視汽車」今 (4) 日刊文指出,這場由電氣化與智慧化驅動的產業革命,正將全球汽車工業推向「中國時代」。
美股雷達
據《路透》周四 (3 日) 報導,中國汽車製造商將新車開發時間大幅縮短至 18 個月,比傳統車廠快一倍以上。這種「破壞性速度」讓它在全球最大汽車市場擊敗外國競爭對手。2023 年 10 月,中國汽車製造商奇瑞緊急召集工程師和供應商,前往山東的試驗場地。
港股
《路透》周四 (3 日) 報導,顧問公司艾睿鉑 (AlixPartners) 最新預測指出,截至 2030 年,中國目前 129 個銷售電動車與插電式油電車的品牌中,最終僅有 15 個能維持財務上的可行性,凸顯中國電動車市場競爭之激烈。艾睿鉑指出,這 15 個存活品牌預計將在本世紀末占中國電動車與插電式油電車市場約 75% 的市占,每個品牌年平均銷量約為 102 萬輛,但該報告並未具名這些品牌。
A股
由於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美國貿易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 (002594-CN) 擱置了在墨西哥建造大型工廠的計畫。彭博報導,比亞迪執行副總裁李柯 1 日在巴西巴伊亞州接受採訪時說,該公司仍有興趣在美洲擴張,但沒有新增投資的時間表。
港股
中國汽車大廠吉利汽車 (00175-HK) 周二 (1 日) 晚間在港股投下一枚震撼彈,正式宣布將年度銷售目標從 271 萬輛上調至 300 萬輛,這項決定正值中國汽車市場成長放緩、多家車廠被迫下調目標之際,吉利逆勢上調的姿態格外引人注目。根據吉利汽車周二的公告,上月銷量達 23.6 萬輛,年增 42%,今年上半年累計銷量突破 140.92 萬輛,年增率高達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