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I





  • 美股雷達

    美國人工智慧 (AI) 公司 OpenAI 於周三 (16 日) 正式推出全新一代模型「o3」,並同步發表體積更小、成本更低的「o4-mini」。這兩款模型為 OpenAI 首度具備「以圖像進行推理」能力的系統,象徵其在多模態 AI 領域邁出重要一步。






  • 2025-04-16
  • 台灣政經

    2025 Deloitte Ecosystems & Alliances Summit (E&A Summit)今(16)日集聚產業專家與官方、及企業領袖等全球頂尖策略聯盟夥伴專注於探討人工智慧(AI)在各行各業中的具體應用,衛福部資訊處長李建璋期許能將台灣的兩 大優勢「智慧 + 醫療」打造成另一座護國神山,他並分享,過去宜蘭羅東聖母醫院如何轉虧為盈,即是因為導入長庚醫院的 AI 病歷系統。






  • 基金

    近期全球市場因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引發一連串劇烈震盪。目前事件仍在進行中,M&G 入息基金投資團隊針對近期關注焦點及未來發展發表看法如下:M&G 團隊認為現階段,美國以外股市及多數政府公債的估值高,認為現階段 60/40 投資組合 (債券與股票) 的潛在報酬率具吸引力,即時不久的將來市場出現疲軟,也可趁機利用較低評價累積資產。






  • 美國政府最新升級對中國的 AI 晶片出口限制,禁止輝達 (NVDA-US) 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 H20 晶片出口,消息一出,全球半導體產業與科技股應聲重挫,單是輝達與荷蘭晶片設備龍頭艾司摩爾 (ASML)(ASML-US) 兩家公司市值即蒸發超過 1,550 億美元,反映出市場對中美科技戰持續升溫的擔憂。






  • 美股雷達

    根據路透周三 (16 日) 報導,美國晶片大廠輝達近日突遭美國政府通知,旗下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人工智慧 (AI) 晶片「H20」未來出口至中國將須申請特別許可證,消息震撼市場。更令人關注的是,輝達並未提前通知包括騰訊 (00700-HK)、阿里巴巴 (09988-HK)(BABA-US) 與字節跳動等中國主要客戶,導致這些企業直到禁令公開時才得知訊息,訂單恐全數受阻。






  • 台股新聞

    世新大學今 (16) 日與夢想動畫及華碩 (2357-TW) 簽署「AI 影音人才培訓基地」產學策略聯盟,三方將共同推動 AI 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培育具備創新思維與實務能力的 AI 影音人才。此次簽約儀式由世新大學校長陳清河、夢想動畫創辦人林家齊及華碩聯合科技開放平台暨 AIoT 事業部事業總經理江尹涵共同完成,象徵教育與產業的緊密連結。






  • 歐亞股

    荷蘭光刻機製造商艾司摩爾 (ASML-US) 周三 (16 日) 公布今年首季財報時表示,關稅政策正加劇該公司 2025 及 2026 年業績預期的不確定性,但稱 AI 浪潮仍是該公司核心成長引擎。由於美國總統川普將在稍晚公佈更多半導體關稅細節,晶片製造商面臨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大。






  • 台股新聞

    SEMI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今 (16) 日公布 2024 年全球半導體製造設備銷售總額達 1,171 億美元,年增 10%,其中,中國穩居全球設備第一大市場,年增幅達 35%,冠居全球,台灣則維持第三名,年減 16%。SEMI 指出,2024 年全球半導體前段製程設備市場呈現顯著成長,其中,晶圓製程設備銷售額年增 9%,其他前段設備類別也有 5% 增幅,主要受惠先進製程及成熟製程邏輯晶片產能擴充、先進封裝以及高頻寬記憶體 (HBM) 產能投資的挹注,同時中國加碼投資也是一大驅動力。






  • 台股新聞

    量測設備大廠是德科技 (Keysight) 今 (16) 日宣布,攜手 NTT 創新設備和光學元件業者 Lumentum 展示突破性技術成果,透過 224 GBaud PAM4 光學技術,實現 448 Gbps 資料傳輸,滿足 AI 和機器學習 (ML) 應用日益增長的頻寬需求,並加速開發節能的 3.2 兆位元 (Tbps) 資料中心網路介面。






  • 美股雷達

    外媒《The Verge》報導,OpenAI 正在秘密開發一個類似 X(前 Twitter)的社交網站,該專案目前仍處於早期階段,但內部已經完成了原型的開發。報導指出,該新社交平台著重於 ChatGPT 的圖像生成功能和社交訊息流上,且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已經私下向圈外人士徵求對該專案的反饋。






  • 台股盤勢

    美國關稅政策搖擺不定,即便美國總統川普考慮調整政策,但不確定性持續籠罩市場,權值股今 (16) 日大多走跌,拖累台股大盤走勢,早盤跌逾 200 點,最低跌至 19592.86 點,回測 5 日線支撐,預估成交量 2700 億元。 電子權值股今天全面走弱,台積電 (2330-TW) 跌 11 元,跌幅逾 1%,鴻海 (2317-TW) 跌逾 1%,聯發科 (2454-TW) 跌 0.72%。






  • 基金

    在社群平台被戲稱「關稅帝君」的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宣布對等關稅引發全球股市重挫,又隨即髮夾彎按下關稅暫停鍵,政策反覆讓投資市場無所適從。投資專家 14 日齊聚一堂為投資人指引明燈,現在投資台股必備兩大法寶「健康的投資心法、高效的投資工具」。鉅亨網近期在全省北中南舉辦《主動出擊 開創新局:全台首檔主動式 ETF 問世 引領台股新未來》講座,4 月 14 日台北場人氣爆棚,熱情參與的投資人直逼 400 人,都是為了聆聽野村投信投資策略部副總經理張繼文、野村投信投資策略部副總經理但漢遠、定時定額教母蕭碧燕解析關稅大戰、台股投資方向與佈局策略,以及投資目前市場討論度最高的主動式台股 ETF 投資利基。






  • 基金

    美國買全球製品,全球買美債的時代結束?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不確定性的衝擊從股市延伸至債市,上週美國公債龐大賣壓湧現重創長債價格,10 年期公債殖利率彈升至近 4.5%水準,周線走高 50 個基點,創 2001 年來最大單週升幅市場傳聞賣壓源自外國持有者大量拋售美國公債,其中以中國減碼幅度最大,做為美方課徵 145% 關稅的回擊根據統計,目前外國投資人持有美國公債比重約 33%,其餘近六成則被相對穩定的持有人擁有(例如美國政府、金融機構及退休金帳戶等),單一持有人的動作並不致使美債市場出現結構性災難回朔事件起因仍為關稅 2.0,預料本週債市攻防將成市場焦點,值得高度關注資料來源:BofA Global Investment Strategy, Flow of Funds, Haver;資料日期:2025/4/10。






  • 美股雷達

    美國總統川普週二 (15 日) 再次宣傳輝達在美國建置人工智慧基礎設施的 5,000 億美元承諾,並表示將為該晶片巨頭以及其他有意在美投資的大型企業加快審批流程,加深外界對政商之間「以投資換政策」的聯想。輝達週二公告,於本月 9 日接獲美國政府通知,向中國等地區出口 H20 晶片需要取得許可,集團因此預計,2026 財政年度首季將產生 55 億美元費用。






  • 根據美國科技媒體《The Verge》周二 (15 日) 援引多位知情人士消息報導,人工智慧 (AI) 龍頭 OpenAI 正在悄悄開發一款類似 X(前身為推特)的社群平台,這可能為該公司帶來嶄新擴張機會,也將進一步加劇執行長阿特曼 (Sam Altman) 與馬斯克間的競爭態勢。






  • 2025-04-15
  • 彭博周二 (15 日) 報導,本周全球半導體產業兩大巨擘——台積電 (2330-TW)(TSM-US) 與荷蘭光刻機製造商艾司摩爾 (ASML)(ASML-US) 即將公布財報,投資人高度留意他們對未來的展望,這將成為檢視中美貿易衝突與人工智慧 (AI) 熱潮可持續性的風向球。






  • 台股新聞

    超微 (AMD-US) 執行長蘇姿丰今 (15) 日受邀至台大演講,分享她帶領 AMD 轉型為 AI 領導者的歷程,蘇姿丰指出,高效能運算是超微的核心戰略,同時也必須具備極佳的夥伴關係,而台積電 (2330-TW)(TSM-US) 是超微的中心夥伴。






  • 台股新聞

    CYBERSEC 2025 台灣資安大會今 (15) 日登場,電信三雄包括中華電信 (2412-TW)、台灣大 (3045-TW) 及遠傳 (4904-TW) 皆盛大參與,並於展會中大秀自家的 AI 與資安實力。 中華電信攜手子公司中華資安國際 展現資安與 AI 軟實力 中華電信攜手子公司中華資安國際,展現資安與 AI 軟實力。






  • 為期兩天的 2025 年世界網路大會亞太峰會周一 (14 日) 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拉開序幕,近千名來自全球政商界、國際組織、科技企業及學術界的代表齊聚一堂,圍繞著「數智融合引領未來-攜手建構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主題展開深入探討。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開幕致詞中強調,香港將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優勢,以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為根基,深化國際創科合作,助力全球數位經濟高品質發展。






  • 美股雷達

    人工智慧 (AI) 晶片巨擘輝達 (NVDA-US) 周一 (14 日) 宣布,未來四年將透過一系列在美國的製造夥伴關係,投資最多達 5,000 億美元的 AI 基礎建設。此舉不僅象徵輝達首次在美國本土全面生產 AI 超級電腦,也反映出全球科技業者正因應美國貿易政策變動,積極轉向在地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