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科技
機器人新創公司 Dyna Robotics(達納靈動) 不久前才宣布完成 1.2 億美元 A 輪融資,此輪融資後,該公司估值突破 6 億美元。輝達 (NVDA-US) 、亞馬遜 (AMZN-US) 、三星和 LG 等行業巨頭參與了此次融資,投資者包括專注於機器人領域的投資基金 Robostrategy、CRV、First Round Capital 領投,Salesforce Venture、輝達、亞馬遜、三星和 LG Technology Ventures 參投。
美股雷達
在聯準會 (Fed) 降息與 AI 熱潮的雙重強力助推下,全球金融市場正迎來一場自 2021 年投機狂潮以來最為廣泛的跨資產飆升,各類風險資產價格被不斷推向歷史新高,市場樂觀情緒瀰漫且幾乎無處不在。在美國市場,股票市場表現亮眼,標普 500 指數與科技股主導的那斯達克指數本周雙雙刷新歷史高點,今年迄今分別上漲達 14% 與 17%。
國際政經
隨著美中兩國在人工智慧(AI)領域展開激烈競爭,投資者的目光多集中在晶片戰爭上。然而,華爾街可能忽略了能源,尤其是核能,這個真正決定 AI 勝負的關鍵因素。《MarketWatch》報導,再先進的 AI 晶片如果沒有穩定電力支撐,也無法發揮作用。
台股新聞
三五群通訊廠環宇 - KY(4991-TW) 受惠於第 4 季矽光 (CPO) 產品即將出貨量產,加上 AI 產品需求旺盛,營收逐月增長,周五 (19 日) 在外資由賣轉買激勵下,周漲 9.39%、連 2 周收紅 K,股價收 169 元,本周量增價揚站上所有均線。
美股雷達
輝達 (NVDA-US) 近日宣布,將在自動駕駛技術新創公司 Wayve 下一輪融資中投資 5 億美元,進一步布局自動駕駛市場。AI 技術正加速訓練汽車實現自動駕駛,預計可能為特斯拉 (TSLA-US) 與 Waymo 母公司 Alphabet(GOOGL-US) 等企業帶來數兆美元市場價值。
A股
中國的開源 AI 模型在全球技術舞台上再創里程碑。週五(19 日),亞馬遜 (AMZN-US) 網路服務公司(AWS)旗下的 Amazon Bedrock 平台正式上架了兩款中國模型:阿里巴巴的 Qwen3 系列四款模型以及 DeepSeek-V3.1,顯示中國開源 AI 模型正獲得全球雲計算生態系統的認可。
國際政經
美國總統川普週末簽署行政令,決定對 H-1B 工作簽證徵收每年 10 萬美元的申請費,對科技業造成直接衝擊。H-1B 簽證一直是美國大型科技公司引進海外專業人才的重要管道。此舉旨在限制政府認為對該簽證計畫的過度使用,但立即引發移民圈及科技業高度關注,公告指出,若未支付相應費用,持有工作簽證者將不得入境美國,使不少持 H-1B 簽證者緊急購票返回美國,以確保入境資格不受影響。
美股雷達
日本軟銀集團近日宣布將裁減全球願景基金團隊約 20% 的員工,涉及人數可能達 60 人,以將資源集中轉向創始人孫正義在美國的大規模人工智慧(AI)投資。然而,專家指出,孫正義的 AI 投資仍面臨巨大挑戰。事實上,軟銀裁員的決策令人矛盾:截至今年 6 月底的第一財季,集團淨利潤約 29 億美元,連續第二季實現盈利,其中願景基金貢獻最大,價值增長達 48 億美元。
美股雷達
路透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甲骨文 (ORCL-US) 正與 Meta Platforms(META-US) 洽談為期多年的雲端運算合約,價值可能高達 200 億美元。此消息強化甲骨文在競爭激烈的雲端世界站穩重要基礎設施供應商的地位,甲骨文股價周五 (19 日) 聞訊強漲 4%。
美股雷達
OpenAI 已與蘋果重要代工廠中國立訊精密 (Luxshare) 達成合作,準備生產首款 AI 硬體設備,目標發佈時間定在 2026 年底或 2027 年初。這意味著 ChatGPT 背後的軟體巨頭正式邁出硬體化的關鍵一步。據「科技最前線」,這款設備的幕後推手,除了立訊精密,還包括被譽為「iPhone 之父」的蘋果前首席設計師 Jony Ive,該設備正處原型期,目標是「口袋尺寸、具備情境感知(context-aware)」。
美股雷達
AI 晶片霸主輝達本週宣布入股英特爾,並且合作設計晶片,投資人解讀其中意涵,認為輝達可能會出手拯救英特爾陷入困境的製造業務。英特爾與輝達本週達成重大合作,內容包括輝達以 50 億美元入股英特爾,以及雙方在 PC 與資料中心晶片領域展開合作。這筆交易為英特爾解決四個問題,但並未觸及其核心困境首先,在資金面上,公司得以補強資本支出。
美股雷達
華爾街分析師將英特爾 (INTC-US) 與輝達 (NVDA-US) 突如其來的合作形容為「具歷史意義」,但同時充滿未解疑問。美國銀行指出,輝達將投資 50 億美元入股英特爾,並共同開發 CPU 與 PC 處理器,這項合作「具歷史意義」,長期潛在市場規模可望達到每年 250 億至 500 億美元。
台股新聞
PCB 廠瀚宇博 (5469-TW) 本周在量能充沛之下爆量衝高,19 日以歷史新天價 97.5 元漲停作收,三大法人合計買超 10587 張,本周股價漲幅達 23.26%。由 AI 的市場高度需求擴張,也使上游 PCB 廠勇敢加碼資本支出,華科事業群 PCB 廠瀚宇博及精成科 (6191-TW) 兩 PCB 廠預估 2025 年資本支出維持在 40 億元的歷史高檔水準,其中用於投資 AI 相關的資本支出占比達 70%,也就是說,今年投資於 AI 生產設施高達 28 億元。
科技
亞馬遜 (AMZN-US) 正積極應對 AI 時代帶來的變革,並透過成立由華人領袖 David Luan 帶領的「亞馬遜 AGI 舊金山實驗室」(Amazon AGI SF Lab),從傳統的 AI 基礎設施提供者,轉型為具備更宏大願景的通用人工智慧(AGI)研發先驅。
美股雷達
賓州大學教授 Benjamin Lee 警告稱,大型科技公司在人工智慧(AI)基礎設施上的過度投資可能面臨風險。在甲骨文 (Oracle) (ORCL-US) 宣布價值 3000 億美元的 AI 合約後,該公司的股價飆升,同時美股市場上的 AI 概念股也隨之上漲。
美股雷達
《韓國經濟日報》報導,三星電子第五代、12 層堆疊的 HBM3E 已順利通過輝達驗證,成為輝達 B300 Blackwell Ultra GPU 的潛在供應商。此前,該產品也已完成 AMDMI350 的驗證。輝達目前已批准 SK 海力士與美光的同級產品。
美股雷達
據《彭博》周五 (19 日) 報導,Meta(META-US)本周向美國監管機構申請進入批發電力交易業務,以更好管理資料中心龐大電力需求。Meta 代表表示,在尋求以綠能為營運提供動力的過程中,參與能源市場是自然的下一步。隨著科技巨頭競相開發 AI 系統,電力採購成為急迫挑戰,亞馬遜 (AMZN-US)、Googlet(GOOGL-US) 和微軟 (MSFT-US) 已是活躍電力交易商。
科技
根據《The Information》周五 (19 日) 報導,人工智慧 (AI) 新創 OpenAI 計劃未來 5 年將再投入約 1,000 億美元,向雲端服務供應商租用備援伺服器,以確保算力資源安全。報導引述公司高層與股東會議上的討論指出,這筆新支出將額外疊加在 OpenAI 既有的龐大資本規劃之上。
美股雷達
綜合外媒周五 (19 日) 報導,美國晶片大廠輝達 (NVDA-US) 正評估對英國自駕新創 Wayve 投資 5 億美元,進一步強化雙方在自駕車技術上的合作。Wayve 表示,雙方已簽署意向書,該筆資金若成形,將作為公司下一輪融資的一部分。
美股雷達
據《The Information》周五 (19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OpenAI 正加速進軍人工智慧 (AI) 硬體領域,並與蘋果 (AAPL-US) 供應鏈密切合作。蘋果裝置代工廠立訊精密 (002475-CN) 已獲得至少一款 OpenAI 硬體的組裝訂單,首批產品最快將於 2026 年底或 2027 年初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