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
美股雷達
據《路透》報導,高盛集團的客戶報告指出,儘管標普 500 指數已達歷史新高,避險基金上周仍以近 12 個月來最快的速度大舉拋售科技股。這是高盛自 2024 年 7 月以來觀察到的最大規模資金外流,避險基金拋售科技股的規模超過了所有其他行業。在操作模式上,避險基金主要選擇「了結多頭部位」和「退出交易」,而非透過「放空」該產業來獲利。
基金
全球股市持續走揚,受惠於美國與多國達成貿易協議、企業財報亮眼的兩大利多加持下,上週全球股票型 ETF 淨流入 269.39 億美元,成長 33%。美股淨流入 98.11 億美元,資金熱潮延續至亞洲市場。南韓與台灣並列亞股吸金王,外資大舉回流,法人看好台股在基本面穩健、資金回流與 AI 題材加持下,有望延續多頭格局。
台股
美股屢創新高、全球投資氣氛持續升溫的背景下,台股也展現強勁攻勢。尤其台積電 (2330-TW) (TSM-US) 第二季財報亮眼,激勵市場信心,推升台股多頭氛圍。隨著美國科技巨頭陸續公布財報,根據研調機構預測,美國整體科技股獲利成長將達雙位數,財報表現可期,進一步支撐台股震盪走高的格局。
美股雷達
根據《金融時報》周五(25 日)報導,華爾街今夏持續上漲推升股票估值接近歷史新高,但分析師警告「狂熱」市場正進入泡沫區間。標普 500 指數本月多次創下歷史新高,美國企業債券相對政府債券的利差降至數十年來最低水準,與川普貿易戰引發的 4 月暴跌形成強烈對比。
美股雷達
隨著企業財報季進入高峰,儘管基本面投資者全神貫注於數據分析,但近期市場明顯受到散戶交易主導,成為華爾街策略師的共同觀察。巴克萊策略師 Venu Krishna 團隊指出,自家研發的「股市狂熱指數」(equity euphoria index) 顯示,進入「狂熱區」的股票占比正朝今年高點邁進。
美股雷達
如果你手上有 1 萬美元現金等著投資,可能會後悔沒在 4 月中旬股市低點時進場。但即使美股創歷史新高,華爾街老手認為仍有投資機會,以下是《商業內幕》訪問六位策略師,若手上有 1 萬美元該如何配置的內容,現在進場也不算太晚。摩根大通:押注國際市場摩根大通 (JPM-US) 美洲首席策略師 Gabriela Santos 表示,如果現在拿到 1 萬美元,她會投資 7000 美元到美國以外的已開發市場股票,剩下 3000 美元投資新興市場股票。
美股雷達
根據《彭博》周四 (24 日) 報導,美國股市屢創新高引發部分投資人對泡沫風險的擔憂,不過摩根大通 (JPM-US) 旗下交易部門仍看好股市後市表現,認為美股仍有進一步上漲空間。摩根大通全球市場情報主管泰勒 (Andrew Tyler) 周四在開盤前發布報告表示,儘管當前市場樂觀情緒尚未達到一致,但與客戶的對話顯示,「就連原本偏空的投資人也開始放棄抵抗」。
A股
近期中國股市呈現企穩回升態勢,上證指數 (SSEC) 在 3500 點穩定後持續上攻 3600 點關卡,市場熱點呈現多元化特徵,既有水泥、鋼鐵、太陽能等傳統產業在雅魯水電站建設及「反內捲」政策催化下的強勢表現,也有 AI 算力、機器人等新興科技股在技術突破帶動下的輪動行情。
美股雷達
摩根大通 (JPM-US) 量化策略團隊近日發出警訊,指出全球股市雖持續刷新高點,但企業財測持續遭下修,市場出現「過度自滿」的跡象,後續恐面臨波動與修正風險。摩根大通策略師 Khuram Chaudhry 團隊表示,自 4 月以來股市反彈速度甚至超越新冠疫情後的漲勢,MSCI 世界指數與多個地區性基準皆創下歷史新高。
歐亞股
南韓主要電子企業將於明 (24) 日起陸續公佈今年第二季財報,其中最受市場關注的是 SK 海力士的營業利潤能否首次突破 9 兆韓元,創下歷史新高。此外,面對近期關於高頻寬記憶體 (HBM) 市場的悲觀預期,SK 海力士在公佈財報時會如何回應也備受矚目。
港股
今年以來,港股市場回購熱潮持續升溫,成為資本市場的焦點。根據 Wind 統計數據,本月截至周二 (22 日) 以來,已有 69 家港股上市公司實施庫藏股計畫,累計金額約 89 億港元。這一態勢延續了年內港股的活躍回購表現。隨著市場情緒逐步回溫,今年以來約 210 家港股公司啟動回購計畫,回購數量達 45 億股,累計斥資突破千億港元大關,展現出強勁的回購勢頭。
美股雷達
美股主要指數周二 (22 日) 開盤走勢平淡,投資人關注多家重量級企業的第二季財報表現,並密切觀察美國與主要貿易夥伴間是否能在 8 月 1 日關稅大限前達成新協議。前一交易日標普 500 與那斯達克指數雙雙刷新歷史高點後,市場氣氛轉趨觀望,顯示漲勢暫時出現疲態,資金態度轉趨審慎,公債殖利率小幅下滑、美元走勢震盪。
基金
隨著全球資本市場對科技股熱情高漲,台灣亦加速推動「AI 新十大建設」,力求在新一波人工智慧浪潮中占據關鍵地位。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CIO)昨(21)日指出,強勁的 AI 資本支出趨勢與有利的貨幣動態,將支撐科技股長期投資機會,預估 2025 年全球科技股盈利增長可達 12%,瑞銀建議聚焦最優質的半導體,以因應低能見度與關稅風險,而台股亦可望在政策與資金加持下獲雙重利多。
國際政經
儘管貿易和地緣政治緊張不間斷,多家基金巨頭正在加碼押注科技股和新興市場資產將繼續上漲,深信「川普賣權」(Trump put,又稱川普護盤) 有利於上述布局。彭博報導,包括景順 (Invesco)、富達國際 (Fidelity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 (JPMorgan Asset Management) 在內,都在加碼押注從美國到亞洲的科技股,以及新興市場資產。
美股雷達
美國股市周一 (21 日) 多收漲,受到 Alphabet(GOOGL-US) 和其他大型科技股帶動,標普 500 與那斯達克指數雙雙創下歷史收盤新高。在多家企業本周即將公布財報之際,投資人也押注潛在的貿易協議有望減輕川普政府全球關稅政策對經濟造成的衝擊。
美股雷達
據《MarketWatch》周一 (21 日) 報導,摩根士丹利預期中美關稅將下降,大幅上調多檔科技股目標價,並選定亞馬遜 (AMZN-US) 為首選標的。摩根士丹利分析師 Brian Nowak 團隊在周日報告中,將估值模型推進至 2026 年中。
美股雷達
知名投資分析師、《CNBC》財經節目主持人 Jim Cramer 周一 (21 日) 表示,在微軟 (MSFT-US) 旗下 SharePoint 軟體遭駭客大規模攻擊後,兩家資安公司股票正迎來強勁買盤,他建議投資人可積極布局 CrowdStrike 和 Palo Alto Networks。
ETF
美國經濟數據優於預期,輝達出口管制鬆綁,加上穩定幣法案通過,市場瀰漫樂觀氣氛,帶動美股續創新高。台積電法說展望優於預期,亦激勵台股走強,然而投資人居高思危心態再起,開始調節手中部位。根據最新一周集保戶股權分散統計資料顯示,台股 ETF 受益人數周減 9559 人,其中高股息 ETF 受益人數周減 14428 人;海外 ETF 方面,上周受益人數持續減少逾萬人,但投資人看好大型科技股,相關主題型 ETF 受益人數逆勢成長。
港股
港股周一 (21 日) 表現強勁,恒生指數與恒生科技指數雙雙上揚,恒指更是創下自 2022 年 2 月以來新高,盤中一度觸及 25,010.90 點,最終收報 24,994.14 點,上漲 0.68%。恒生科技指數收漲 0.84%,報 5585.50 點。
美股雷達
高盛最新分析指出,美元持續走弱正為美國股市,特別是科技七巨頭(Mag 7)帶來顯著的利多,預計將推動其獲利成長並強化相對表現。高盛頂尖交易員 John Flood 表示,今年以來美元已貶值 7%,並預計到年底前將進一步走弱 4%。根據高盛的宏觀模型測算,美元每下跌 10%,預估將推動標普 500 指數每股獲利成長約 2-3%。